第2章 晉文公:十九載飄零他鄉,花甲登位震諸侯!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章 晉文公:十九載飄零他鄉,花甲登位震諸侯!

第2章 晉文公:十九載飄零他鄉,花甲登位震諸侯!(2 / 2)

秦穆公更高興了,覺得重耳懂變通,是個能成大事的人。公元前636年,秦穆公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晉懷公聽說重耳回來了,趕緊派軍隊去阻攔,可晉國的大臣和百姓早就恨透了晉惠公父子的忘恩負義,都想讓重耳當國君,軍隊根本不抵抗,反而紛紛投靠重耳。

重耳順利回到絳邑,晉懷公嚇得逃跑,最後被重耳的人抓住殺了。重耳在大臣們的擁戴下,繼位當了國君,就是晉文公。這一年,重耳已經六十二歲了——十九年的流亡,從一個三十多歲的壯年公子,變成了頭發花白的老人,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

晉文公剛繼位,晉國的局勢還不穩定——有的大臣心裡不服,有的地方還在觀望。晉文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穩定人心。

他先赦免了那些曾經反對過他的大臣,說:“過去的事就讓它過去,隻要現在好好為晉國做事,我就不會追究。”有個叫寺人披的大臣,就是當年兩次追殺重耳的勃鞮寺人是官職,披是名字),聽說晉文公赦免大臣,就跑來求見。

晉文公一開始不想見他,說:“當年你砍我袖子,又去狄國追殺我,我還沒找你算賬呢,你怎麼敢來見我?”寺人披說:“我當年是奉國君的命令行事,隻是個打工的。現在您當了國君,要是還記著過去的仇,那以後誰還敢為您做事?再說,您要是不見我,肯定會後悔的,因為有件大事要告訴您。”

晉文公覺得寺人披說得有道理,就見了他。寺人披果然帶來了重要消息:大臣呂省和郤芮xirui)因為害怕晉文公報複,想發動政變,燒晉文公的宮殿。晉文公趕緊跟狐偃商量,決定先躲到秦國,找秦穆公幫忙。

呂省和郤芮沒找到晉文公,以為晉文公跑了,就想帶兵逃跑,結果被秦穆公派來的人殺了。晉文公這才回到晉國,徹底穩住了局勢。

接下來,晉文公開始整頓內政,重用人才。他把“五賢士”都安排到重要崗位:狐偃負責軍事,趙衰負責民政,顛頡負責司法,魏犨負責軍隊訓練,司空季子負責外交。還把那些在流亡路上幫助過他的人,都一一封賞,連當年給她土塊的農夫,都給了賞賜。

有個叫介子推的大臣,當年在重耳最困難的時候,曾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煮給重耳吃就是“割股奉君”的典故)。可晉文公封賞的時候,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也不抱怨,就帶著母親躲到綿山今山西介休)裡隱居起來。

後來晉文公想起介子推,就派人去綿山找,可怎麼也找不到。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介子推孝順,肯定會帶著母親出來。”晉文公就下令燒山,結果火著了三天三夜,介子推和母親還是沒出來。等火滅了,人們在山上發現了介子推和他母親的屍體,介子推還抱著一棵柳樹,樹上刻著一首詩:“割肉奉君儘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複清明。”

晉文公非常後悔,就把綿山改名為“介山”,還下令在介子推死的這一天,全國不準生火做飯,隻能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後來寒食節的後一天,晉文公又帶著大臣去介山祭拜介子推,發現去年燒的柳樹又發芽了,就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除了重用人才,晉文公還改革製度: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民種田;整頓軍隊,把晉國軍隊分成上、中、下三軍,每軍設將、佐各一人,加強軍隊戰鬥力;規範外交,跟周邊小國搞好關係,讓他們支持晉國。

經過幾年的整頓,晉國國力大增,百姓安居樂業,軍隊戰鬥力也上來了。晉文公覺得,是時候實現自己的野心了——跟楚國爭奪中原霸權。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親自帶兵,先攻打衛國,衛國國君衛成公嚇得直接棄城逃跑,衛國大夫們見勢不妙,乾脆開城投降,把城池雙手獻給了晉文公。解決完衛國,晉軍馬不停蹄撲向曹國——這一回,晉文公要好好算算當年被偷看洗澡的“舊賬”。

曹國軍隊本就沒多少戰鬥力,晉軍一攻城,曹國人慌得四處逃竄,沒幾天就把曹國都城圍得水泄不通。曹共公這時候才想起害怕,躲在宮裡不敢出來,最後還是被晉軍從後宮的地窖裡揪了出來。晉文公看著眼前這個哆哆嗦嗦的國君,冷笑一聲:“當年你偷看我洗澡時的膽子哪兒去了?今日我不殺你,但曹國的地盤,得由我來管!”他下令把曹共公關在軍營裡,又把曹國那些曾經欺負過百姓的貪官抓起來砍了頭,曹國百姓反倒拍手叫好——這一下,晉文公不僅報了私仇,還賺了波民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這邊晉軍剛拿下曹、衛,楚國那邊卻沒按套路出牌。楚國大將子玉成得臣)根本沒去救曹、衛,反而帶著楚軍加緊圍攻宋國都城商丘,還派人給晉文公傳信:“想讓我撤兵救宋國也簡單,你把曹、衛的土地還給他們,我就立馬從宋國撤軍。”

晉文公心裡清楚,子玉這是在拿捏他——要是不還曹、衛土地,宋國就會被攻破;要是還了,自己剛打下的地盤就沒了,還會被諸侯笑話。關鍵時刻,狐偃又出了個主意:“咱們可以先偷偷告訴曹、衛國君,隻要他們跟楚國斷交,咱們就把土地還給他們。同時再把楚國的使者扣下來,激怒子玉,讓他主動來打咱們。”

晉文公照做了。曹、衛國君本來就怕楚國,一聽晉國願意還土地,立馬跟楚國撇清關係,還派人去罵子玉;而被扣押的楚國使者,在晉營裡又哭又鬨,消息傳到子玉耳朵裡,子玉氣得拍桌子:“重耳這老東西,竟敢耍我!”他不顧楚成王“彆跟晉國硬拚”的囑咐,帶著楚軍主力,氣勢洶洶地向晉軍殺來。

晉軍將士聽說楚軍來了,都摩拳擦掌想迎戰,可晉文公卻下了個讓人意外的命令:“撤軍!退九十裡!”將士們都懵了:“咱們剛打了勝仗,為啥要退?”晉文公解釋:“當年我在楚國時,跟楚成王承諾過,要是晉楚交戰,我會退避三舍。現在兌現承諾的時候到了——既不失信,又能讓楚軍以為咱們怕了,驕兵必敗!”

晉軍一路退到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才停下來紮營。而楚軍這邊,子玉見晉軍一退再退,果然得意起來,跟手下說:“你看,重耳就是怕了咱們!咱們再加把勁,肯定能把晉軍滅了!”他下令楚軍分成三軍:左軍由子西率領,右軍由子上率領,中軍由自己親自率領,向晉軍發起猛攻。

晉文公早就布好了局。他讓下軍副將胥臣,把馬蒙上虎皮,去衝擊楚軍的右軍——楚軍右軍大多是陳、蔡兩國的軍隊,本就戰鬥力弱,一看到“老虎”衝過來,嚇得魂飛魄散,轉身就跑,右軍瞬間崩潰。

接著,晉軍上軍主將狐毛,故意把旗幟插得滿山坡都是,還讓士兵拖著樹枝跑,揚起漫天塵土,假裝晉軍上軍在逃跑。楚軍左軍主將子西果然上當,帶著左軍拚命追趕,結果掉進了晉軍中軍和上軍設下的埋伏圈。晉軍從兩邊殺出,楚軍左軍被打得落花流水,子西帶著殘兵好不容易才逃出來。

隻剩下子玉的中軍。子玉看著左右兩軍都敗了,知道大勢已去,要是再打下去,自己的中軍也得全軍覆沒,隻好下令撤軍。可沒等他逃回楚國,楚成王的斥責信就到了:“你打了敗仗,還有臉回來見我?當年我勸你彆跟晉國打,你偏不聽,現在損兵折將,怎麼向楚國百姓交代?”子玉又愧又恨,最後在連穀今河南西華)拔劍自殺了。

城濮之戰,晉國大獲全勝。消息傳到各諸侯國,諸侯們都驚呆了——連強大的楚國都被晉國打敗了,晉文公這是要當霸主啊!沒過多久,晉文公就召集諸侯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盟,周天子周襄王也親自趕來參加,還冊封晉文公為“侯伯”諸侯之長),賜給他弓箭、車馬,允許他討伐不服從的諸侯。

站在會盟台上,看著諸侯們朝拜的樣子,晉文公心裡百感交集——十九年的流亡之苦,無數次的生死考驗,終於在這一刻有了回報。從一個被追殺的落魄公子,到號令諸侯的春秋霸主,他用了半生時間,完成了彆人幾輩子都做不到的逆襲。

成為霸主後,晉文公並沒有像其他諸侯那樣恃強淩弱,反而更加注重“以德服人”。

首先是對待曹共公。當年曹共公得罪過他,可等曹國局勢穩定後,晉文公還是把曹共公放了回去,讓他繼續當曹國國君。有人不解,問晉文公:“您為啥不趁機滅了曹國?”晉文公說:“滅曹國容易,可其他小國會害怕,覺得我是個殘暴的人,以後誰還願意跟咱們晉國交好?放了曹共公,既顯了咱們的寬容,又能讓曹國感激咱們,這比滅了它更有用。”

還有對待衛國。衛成公當年逃跑後,一直躲在陳國,後來聽說晉文公當了霸主,就想回國,可又怕晉文公報複。晉文公知道後,不僅沒為難他,還派人護送他回衛國,隻跟他說:“以後好好治理衛國,彆再跟楚國混了,咱們晉國不會虧待你。”衛成公感激涕零,從此成了晉國的忠實小弟。

在處理諸侯關係上,晉文公也很有分寸。有一次,鄭國又偷偷跟楚國來往,晉文公知道後,沒有直接出兵打鄭國,而是派使者去鄭國交涉,跟鄭文公說:“當年我流亡到鄭國時,你對我很無禮,現在又跟楚國眉來眼去,你要是再這樣,我可就不客氣了。”鄭文公嚇得趕緊認錯,還派自己的兒子公子蘭去晉國當人質,保證以後再也不跟楚國來往。晉文公見鄭國服軟,就沒再追究——他知道,能不動兵就不動兵,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比打仗更能體現霸主的威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國內治理上,晉文公也沒閒著。他繼續推行改革,把晉國的田地重新劃分,讓百姓有地可種;還設立“執秩”官,專門管理官吏的政績,讓貪官汙吏無處藏身;又加強軍隊建設,把三軍擴充為五軍,讓晉國的軍事實力始終保持在諸侯前列。

更難得的是,晉文公始終記得那些幫助過他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五賢士”,還有很多在流亡路上接濟過他的小人物,他都一一找到,給予賞賜。有個當年在衛國給過他一碗飯的老農,晉文公不僅賞了他一百畝地,還讓他的兒子當了官。老百姓都說:“晉文公真是個不忘本的好國君!”

不過,晉文公也有犯錯的時候,但他能及時改正。有一次,他因為一點小事,錯怪了大臣趙衰,還把趙衰罵了一頓。後來他知道自己錯了,就親自去趙衰家裡道歉,說:“我一時糊塗,錯怪了你,你可彆往心裡去。”趙衰感動得不行,更加儘心儘力地為晉國做事。

《左傳》裡記載,晉文公曾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意思是“信用是國家的寶物,是百姓賴以生存的保障”。他確實做到了——對楚成王的“退避三舍”,他兌現了;對曹、衛的承諾,他也兌現了;對百姓的安撫,他同樣兌現了。正是因為“信”,晉國才能在他的治理下越來越強;正是因為“德”,他才能得到諸侯和百姓的擁護,成為春秋時期最受認可的霸主之一。

公元前628年,晉文公病重。他知道自己時日無多,就把太子驩huan)叫到身邊,還有狐偃、趙衰等老臣,囑咐他們:“我死了以後,你們要好好輔佐太子,守住晉國的霸主地位。楚國雖然這次敗了,但肯定還會卷土重來,你們要多加防備;秦國國君秦穆公野心不小,咱們跟秦國表麵交好,心裡得有數,彆被他們算計了。”

太子驩和老臣們都含淚點頭,保證會記住他的話。沒過多久,晉文公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九歲。太子驩繼位,就是晉襄公。

晉文公雖然走了,但他留下的遺產,卻讓晉國在春秋時期稱霸了近百年。他建立的政治製度,讓晉國的朝政始終保持穩定;他打造的強大軍隊,讓其他諸侯不敢輕易招惹;他樹立的“以德服人、以信立世”的霸主形象,讓晉國成為諸侯們公認的“大哥”。

後來,晉襄公按照晉文公的囑咐,繼續重用狐偃、趙衰等人,在肴之戰中打敗了秦國,鞏固了晉國的霸權;再後來,趙盾、欒書等大臣相繼掌權,雖然晉國國內偶爾有動蕩,但霸主地位始終沒有動搖,直到春秋末期,晉國才因為“三家分晉”而走向分裂。

直到今天,人們說起“退避三舍”,還會想到晉文公;說起“寒食節”“清明節”,還會想到他和介子推的故事;說起春秋五霸,晉文公的名字,永遠是最耀眼的一個。他就像一顆流星,雖然在曆史的長河中隻閃耀了短短九年繼位到去世),卻留下了千古不滅的光芒,成為後世君主效仿的榜樣,成為老百姓口中流傳的賢王。

參考《史記》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英雄遺孤?請叫我律界狂徒! 豪門職場逆途 渣男跪地求,大佬摟腰寵 重生德意誌,從警察到魁首 全球災變:我在異界建立領地 學渣通神之路 每日抽獎歐非可鑒 我要修神 萬億冥幣開局,頂級女鬼求包養 重生之最強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