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公孫瓚:白馬銀槍震胡羌,空留堡壘映殘陽!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29章 公孫瓚:白馬銀槍震胡羌,空留堡壘映殘陽!

第29章 公孫瓚:白馬銀槍震胡羌,空留堡壘映殘陽!(1 / 1)

曾率白馬破敵,威震幽冀邊疆。

築壘屯糧圖霸業,卻陷驕狂意氣揚。

易京終覆亡。

本是英雄好料,奈何短視偏剛。

錯斬賢才失眾望,困守孤城淚兩行。

功過任評章。

東漢末年,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有個叫公孫瓚的少年,家裡不算大富大貴,但也是當地的望族。不過公孫瓚命不太好,因為母親出身低微,他年輕時隻能在郡裡當個體製內小吏——類似現在的基層公務員,乾著收發文件、跑腿打雜的活兒。

要是換作彆人,可能就安安穩穩混日子了,可公孫瓚不是一般人。這哥們長得帥,聲音洪亮,腦子還特彆靈光,跟郡守聊天時,總能說到點子上,把郡守哄得特彆開心。郡守一高興,就把女兒嫁給了他,還推薦他去跟當時的大儒盧植學習——盧植可是劉備、公孫瓚的老師,東漢末年的學術大牛。公孫瓚這波職場逆襲+抱得美人歸+名校深造的操作,直接從基層小吏躍升到了士族預備役,擱現在就是妥妥的人生贏家模板。

學業結束後,公孫瓚回到遼西,正式開啟了軍旅生涯。當時的遼西邊境,烏桓、鮮卑等少數民族經常來騷擾,朝廷急需能打仗的將領。公孫瓚天生就是塊打仗的料,第一次跟鮮卑人交手,就展現出了狠辣的風格——他帶著幾十名騎兵巡邏,遇到幾百名鮮卑騎兵,手下人都嚇得想跑,公孫瓚卻拔出刀大喊:大丈夫當為國捐軀,怎麼能當逃兵!然後帶著人衝上去,殺了幾十名鮮卑人,自己也受了重傷。

這一戰讓公孫瓚名聲大噪,朝廷提拔他為遼東屬國長史。此後,公孫瓚每次跟少數民族打仗,都像打了雞血一樣,衝在最前麵,還專門挑選了幾千名精銳騎兵,讓他們都騎著白馬,號稱白馬義從。這支白馬義從戰鬥力爆表,鮮卑人隻要看到白馬,就嚇得扭頭就跑,還互相告誡:當避白馬長史!《後漢書·公孫瓚傳》)意思是遇到騎白馬的公孫瓚,趕緊跑,彆硬碰硬。

靠著白馬義從和自己的狠勁,公孫瓚在邊疆打了一場又一場勝仗,官職也一路飆升,從涿縣縣令升到騎都尉,再到中郎將,封都亭侯。到了黃巾起義的時候,公孫瓚又率軍鎮壓黃巾軍,在青州、徐州一帶大敗黃巾軍,斬殺幾萬人,繳獲的糧草、武器堆成了山。此時的公孫瓚,已經成了東漢末年數一數二的邊疆猛將,手裡有兵有糧有地盤,距離諸侯霸主隻有一步之遙。

公孫瓚能快速崛起,除了自己能打,還離不開一個人的幫助——袁紹。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名聲大、人脈廣,公孫瓚一開始跟袁紹合作,想借助袁紹的名聲擴張勢力,袁紹也想借助公孫瓚的兵力對抗其他諸侯,兩人一度是黃金搭檔。

可利益麵前,沒有永遠的朋友。公元191年,冀州牧韓馥被袁紹逼得退位,袁紹成了冀州牧,掌控了冀州的富庶地盤。公孫瓚覺得自己幫了袁紹不少忙,袁紹應該分點地盤給他,可袁紹根本沒把公孫瓚放在眼裡,不僅不分地盤,還暗中收買公孫瓚的部下。公孫瓚氣得不行,覺得袁紹就是個白眼狼,兩人徹底翻臉,從盟友變成了死敵。

公孫瓚率先動手,派弟弟公孫越率軍去攻打袁紹的部下,結果公孫越中箭身亡。公孫瓚借著為弟報仇的名義,率領大軍攻打袁紹,雙方在界橋今河北威縣東)展開了一場巔峰對決。

當時公孫瓚有三萬大軍,還有白馬義從這樣的精銳騎兵,而袁紹隻有兩萬多人,騎兵也遠不如公孫瓚。公孫瓚覺得自己穩贏,親自率領白馬義從衝鋒,想一舉擊潰袁紹的軍隊。可他沒想到,袁紹手下有個叫麴義的將領,特彆擅長對付騎兵——麴義率領八百名精銳步兵,拿著盾牌和長矛,趴在地上假裝投降,等白馬義從衝過來時,突然站起來,用長矛刺馬,白馬義從瞬間亂作一團。

袁紹趁機率軍衝鋒,公孫瓚的軍隊大敗,白馬義從幾乎全軍覆沒,公孫瓚隻能帶著殘兵逃跑。界橋之戰,不僅讓公孫瓚損失了最精銳的部隊,還讓他的威望一落千丈——以前是白馬一出,誰與爭鋒,現在成了界橋一敗,人人敢欺。《後漢書·公孫瓚傳》裡記載:瓚見其兵少,便放騎欲陵蹈之。義兵皆伏盾下不動,未至數十步,乃同時俱起,揚塵大叫,直前衝突,強弩雨發,所中必倒,臨陳斬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甲首千餘級。瓚軍敗績,步騎奔走,不複還營。這段記載,把公孫瓚從囂張到潰敗的過程寫得明明白白。

界橋之戰後,公孫瓚和袁紹又打了好幾年,互有勝負,但公孫瓚的實力越來越弱——他不僅失去了白馬義從,還因為脾氣暴躁,殺了很多有能力的部下和當地豪強,導致人心渙散。而袁紹則趁機拉攏人才,擴張勢力,漸漸占據了上風。

公孫瓚的失敗,除了界橋之戰的損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他殺了劉虞。劉虞是誰?他是東漢的宗室,時任幽州牧,不僅名聲好,還特彆會治理地方,在幽州的老百姓和少數民族中威望極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開始,公孫瓚和劉虞還能和平相處:劉虞負責治理地方,安撫百姓,發展生產;公孫瓚負責率軍打仗,抵禦少數民族。兩人分工明確,幽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條,老百姓安居樂業。可隨著公孫瓚的野心越來越大,他開始不服從劉虞的管轄,還經常縱容士兵搶劫百姓,跟劉虞的矛盾越來越深。

劉虞覺得公孫瓚殘暴嗜殺,遲早會給幽州帶來災難,就想削弱公孫瓚的兵權。公孫瓚得知後,不僅不收斂,反而變本加厲,甚至率軍攻打劉虞的部下。公元193年,劉虞忍無可忍,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公孫瓚。

劉虞雖然有十萬大軍,但大多是沒經過訓練的百姓,戰鬥力很弱,而且劉虞心地善良,下令士兵不準傷害百姓,不準燒毀民房。公孫瓚則不一樣,他趁著夜色,率領精銳部隊偷襲劉虞的軍營,還故意燒毀民房,製造混亂。劉虞的軍隊本來就沒什麼戰鬥力,一看到火起,立刻四散逃跑,劉虞隻能帶著家人逃跑,最後被公孫瓚抓住。

公孫瓚抓住劉虞後,怕朝廷怪罪,就誣陷劉虞謀反,然後在薊城今北京)的鬨市中,把劉虞和他的家人全部殺死。殺劉虞的時候,公孫瓚還玩了個陰招——他讓士兵把劉虞綁在柱子上,說:如果劉虞是忠臣,老天就會下雨救他。結果當時天氣晴朗,根本沒下雨,公孫瓚就以此為借口,殺了劉虞《後漢書·劉虞傳》)。

殺劉虞,是公孫瓚這輩子最錯誤的決定。劉虞在幽州威望極高,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公孫瓚殺了劉虞,就等於失去了幽州的民心。很多原本支持公孫瓚的部下和豪強,紛紛背叛他,投靠袁紹或其他諸侯;少數民族也不再跟公孫瓚合作,反而出兵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瓚。公孫瓚從一個掌控幽州、冀州部分地盤的霸主,變成了眾叛親離的孤家寡人。

失去民心和大部分地盤後,公孫瓚沒有反思自己的錯誤,反而變得更加多疑和膽怯。他覺得自己打不過袁紹,就想找個地方躲起來,於是選中了易京今河北雄縣西北),開始了大規模的築壘工程。

公孫瓚在易京修建了幾十座高樓,每座高樓都有十幾丈高,用石頭和泥土砌成,樓與樓之間用地道連接。他把自己的妻子、兒女和金銀財寶都放在最中間的高樓裡,還在高樓周圍挖了很深的壕溝,灌滿水,防止敵人進攻。為了防止彆人背叛自己,公孫瓚還規定:除了他的親信,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中間的高樓,連他的部下想見他,都得通過地道傳遞消息。

公孫瓚的這套築壘戰術,看起來很安全,實際上就是鴕鳥戰術——遇到危險就把頭埋進沙子裡,以為這樣就能躲過敵人。他還天真地以為,隻要自己守著易京,袁紹就攻不進來,等袁紹的糧草耗儘,自然會退兵。可他沒想到,袁紹是個有耐心的人,不僅沒有退兵,反而率軍把易京團團圍住,開始了長達幾年的圍攻。

在圍困期間,公孫瓚也曾想過突圍,還派人去聯係黑山軍一支農民起義軍),想跟黑山軍聯手對抗袁紹。可公孫瓚的使者被袁紹抓住,袁紹故意把使者的信交給公孫瓚,信裡說黑山軍會在某個時間進攻袁紹的後方,讓公孫瓚率軍接應。公孫瓚信以為真,按時率軍出城接應,結果中了袁紹的埋伏,損失慘重,隻能退回易京,再也不敢出城。

此時的公孫瓚,已經成了困在孤城裡的籠中鳥——外麵被袁紹的大軍包圍,裡麵沒有援軍,糧草也越來越少,士兵們的士氣低落到了極點。很多士兵開始偷偷逃跑,甚至有人背叛公孫瓚,給袁紹打開城門。公孫瓚看著自己一手建立的易京堡壘,心裡充滿了絕望,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快要到了。

公元199年,袁紹覺得時機成熟,決定對易京發起總攻。他派人挖地道,一直挖到公孫瓚中間高樓的下麵,然後用木頭支撐地道,再放火燒毀木頭,地道塌陷,高樓也跟著倒塌。公孫瓚的易京堡壘,瞬間變成了一片廢墟。

看著倒塌的高樓,公孫瓚知道自己再也逃不掉了。他不想被袁紹活捉,受辱而死,就決定先殺了自己的家人,然後自殺。他把妻子、兒女叫到身邊,哭著說:我這輩子征戰沙場,沒想到最後會落得這樣的下場。我不想讓你們被袁紹俘虜,受他們的欺負,就讓我們一家人一起上路吧。說完,公孫瓚親手殺了自己的妻子和兒女,然後放火焚燒宮殿,自己也跳進火裡自殺了。

袁紹的士兵衝進易京後,找到了公孫瓚的屍體,把他的頭顱砍下來,送到了許昌東漢都城),向漢獻帝邀功。公孫瓚的部下,要麼戰死,要麼投降,曾經威震邊疆的白馬義從統帥,就這樣落得個身死族滅的悲慘結局。

《後漢書·公孫瓚傳》裡記載了公孫瓚自殺前的情景:瓚自知必敗,儘殺其妻子,乃自殺。紹兵遂入,儘誅其族黨。短短幾句話,卻充滿了悲涼——一個曾經叱吒風雲的猛將,最後隻能用這種慘烈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實在讓人唏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後漢書》的作者範曄評價公孫瓚:瓚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記過忘善,睚眥必報,州裡善士多被其害。意思是公孫瓚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兵力,不體恤百姓,隻記彆人的過錯,不記彆人的好處,一點小事就報複彆人,州裡的好人大多被他害死。這個評價很客觀,既指出了公孫瓚的才能,也批判了他的殘暴和短視。

公孫瓚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很多寶貴的啟示,這些啟示直到現在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

第一,性格決定命運。公孫瓚的暴躁、猜忌、短視,注定了他的失敗。他因為暴躁殺了劉虞,失去了民心;因為猜忌失去了趙雲這樣的人才;因為短視選擇築壘避敵,錯失了翻盤的機會。這告訴我們,性格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要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多聽彆人的意見,不能因為自己的性格缺陷,影響自己的人生。

第二,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公孫瓚一開始能在幽州立足,靠的是抵禦少數民族、保護百姓的功績,可他後來殺劉虞、縱容士兵搶劫百姓,失去了民心,最後眾叛親離,隻能困守易京。這告訴我們,不管是古代的諸侯,還是現代的領導者,都要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隻有得到民心,才能長久地立足。

第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公孫瓚因為猜忌,不敢重用有能力的人,反而重用一些隻會打仗的莽夫,導致自己身邊沒有能幫他出謀劃策的人。而袁紹則不一樣,他雖然也有缺點,但很會拉攏人才,重用麴義、田豐等有能力的人,最後打敗了公孫瓚。這告訴我們,在團隊中,要信任自己的下屬,給他們發揮才能的機會,不能因為猜忌而錯失人才。

第四,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反思。界橋之戰失敗後,公孫瓚沒有反思自己的戰術失誤,反而選擇逃避,築壘避敵,最後隻能走向滅亡。這告訴我們,人生中難免會遇到失敗,遇到失敗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反思自己的錯誤,總結經驗教訓,這樣才能避免再次犯錯,走向成功。

公孫瓚死後,他的故事漸漸被人遺忘,隻有白馬義從的威名,還偶爾出現在史書和小說中。他的一生,就像一場短暫而激烈的煙火,曾經光芒萬丈,最後卻歸於公孫瓚傳:從白馬義從統帥到易京孤魂,把一手好牌打爛的漢末暴躁老哥沉寂。或許他到死都沒明白,自己明明憑本事打出了一片天,為何最後會落得如此下場——他隻看到了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卻沒看懂人心向背的重要;隻迷信武力的強大,卻忽略了謀略與仁德的力量。

參考《後漢書》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蝕靈玄途 仙子,需要疏通一下嗎? 原始人?不!我將進化為帝! 虧成首富從繼承一家電視台開始 山野小神醫很凶猛 我開天眼搜你因果輪回 你讓我拜魔頭為師? 遊戲入侵:以生肖構築惡魔序列 重生係統逆襲:九十日輪回 相親認錯人,我和天後結婚領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