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寨之戰,是撚軍曆史上最輝煌的勝利。《清史稿·僧格林沁傳》裡記載:“僧格林沁戰死於曹州,全軍覆沒,朝野震動。”消息傳到北京,慈禧太後嚇得哭了起來,光緒皇帝也下令全國哀悼。從此,張宗禹成了清軍眼中的“頭號敵人”,再也沒人敢小看他。
僧格林沁死後,清朝再也不敢輕視撚軍,派了曾國藩率領湘軍來“圍剿”。曾國藩是晚清的“中興名臣”,很有軍事才能,他知道撚軍的優勢是騎兵,機動性強,所以他采取了“以靜製動”的策略——在撚軍活動的地區修建堡壘,建立防線,想把撚軍困在裡麵,然後再慢慢消滅。
張宗禹知道曾國藩的計謀,就跟太平軍的將領賴文光商量,決定把撚軍分成兩支:一支由賴文光率領,在東部地區活動,牽製清軍的兵力;另一支由自己率領,向西部地區進軍,開辟新的根據地。這個決定,成了張宗禹命運的轉折點。
公元1866年,張宗禹率領西路撚軍,從河南出發,向陝西進軍。陝西當時是清朝的重要地區,物產豐富,而且清軍的兵力比較薄弱,張宗禹覺得在這裡開辟根據地,是個不錯的選擇。
西路撚軍進入陝西後,進展非常順利。張宗禹率領軍隊,先後攻克了渭南、西安等重鎮,還在西安附近的十裡坡大敗清軍。清軍的陝西巡撫劉蓉,嚇得躲在西安城裡不敢出來,隻能向朝廷求援。
慈禧太後得知後,急得不行,派了李鴻章率領淮軍來支援陝西。李鴻章跟曾國藩一樣,也是個很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他一來就改變了清軍的戰術,不再跟張宗禹打遊擊,而是集中兵力,跟張宗禹打陣地戰。
張宗禹的西路撚軍雖然戰鬥力強,但畢竟是孤軍奮戰,沒有後援,糧食和武器都越來越少。跟李鴻章的淮軍打了幾仗後,西路撚軍傷亡慘重,兵力也從十幾萬人減少到了幾萬人。
公元1867年,張宗禹率領西路撚軍,從陝西出發,向山西、直隸今河北)進軍,想跟賴文光的東路撚軍彙合。可他沒想到,賴文光的東路撚軍已經被清軍消滅了,賴文光也被清軍俘虜,英勇就義。
得知東路撚軍覆滅的消息,張宗禹悲痛欲絕。他知道,現在的西路撚軍,已經成了孤軍,想要打敗清軍,越來越難了。但他沒有放棄,而是率領西路撚軍,繼續跟清軍作戰,想為賴文光和東路撚軍的兄弟們報仇。
公元1868年,張宗禹率領西路撚軍,來到了山東德州的運河岸邊。此時的西路撚軍,隻剩下幾千人,而且糧食和武器都快用完了,清軍卻從四麵八方趕來,把西路撚軍團團包圍。
張宗禹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戰鬥了。他對士兵們說:“兄弟們,咱們跟清軍打了這麼多年,殺了不少貪官,救了不少百姓,就算是死,咱們也要死得有骨氣!今天,咱們就跟清軍拚了,讓他們知道,咱們撚軍不是好欺負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士兵們聽了,都熱血沸騰,紛紛拿起武器,準備跟清軍決一死戰。戰鬥開始後,撚軍士兵們雖然人少,但個個英勇善戰,跟清軍殺得難解難分。可清軍的人數太多了,而且裝備比撚軍好,撚軍士兵們一個個倒下,張宗禹的身邊,隻剩下幾個親信。
張宗禹看著身邊倒下的兄弟們,心裡像被刀子割一樣。他知道,再打下去,也是白白犧牲,不如留下幾個人,將來還有機會繼續抗清。於是,他對身邊的親信說:“你們快走吧,我來掩護你們!將來要是有機會,一定要繼續跟清軍鬥,為兄弟們報仇!”
親信們不願意走,哭著說:“將軍,我們跟您一起死!”張宗禹卻生氣地說:“你們要是不走,就是不聽我的命令!快走!”親信們沒辦法,隻能含淚離開。
張宗禹獨自一人,拿著馬刀,衝向清軍。清軍士兵們見他隻有一個人,紛紛圍了上來。張宗禹雖然英勇,但寡不敵眾,身上多處受傷,最後倒在了地上。清軍士兵們以為他死了,就把他的“屍體”拖到了一邊,準備回去邀功。
可就在清軍士兵們離開後,張宗禹突然醒了過來——他隻是暈過去了,並沒有死。他忍著疼痛,慢慢爬起來,躲到了附近的蘆葦蕩裡。清軍後來發現“屍體”不見了,到處搜查,但都沒有找到張宗禹。
從此以後,張宗禹就消失在了人們的視線裡,他的結局,也成了一個謎。關於他的結局,曆史上有很多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張宗禹躲在蘆葦蕩裡,後來被一個漁民救了,他就跟著漁民一起打魚,隱姓埋名,直到去世。有人說,在山東德州的某個小漁村裡,有個老人,生前經常跟村裡人講撚軍的故事,還會耍幾下馬刀,村裡人都懷疑他就是張宗禹。
第二種說法是,張宗禹從蘆葦蕩裡逃出來後,一路向西,來到了甘肅,在那裡當了一個和尚,直到圓寂。據說,在甘肅的一座寺廟裡,有個老和尚,法號“覺遠”,他對晚清的曆史非常了解,而且說話的口音跟安徽亳州一帶的口音很像,有人說他就是張宗禹。
第三種說法是,張宗禹在戰鬥中確實死了,隻是清軍沒有找到他的屍體,所以才流傳出了各種傳說。這種說法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很多人都不相信。
不管張宗禹的結局是怎樣的,有一點是肯定的——他率領撚軍,跟清朝戰鬥了十幾年,殺了不少貪官,救了不少百姓,為晚清的農民起義做出了重要貢獻。他的名字,也永遠留在了人們的心中。
張宗禹的一生,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他從一個地主少爺,被逼無奈走上了抗清的道路,憑著自己的勇氣和智慧,成為了撚軍的名將,把清軍打得落花流水,甚至殺死了清朝的名將僧格林沁,成為了晚清農民起義史上的“戰神”。
曆史學家在評價張宗禹的時候,總是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反清英雄”——他領導的撚軍,反抗清朝的腐朽統治,為老百姓謀福利,是正義的化身。他發明的騎兵戰術,對後來的軍事發展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且,他在戰鬥中,始終不傷害老百姓,還經常開倉放糧,救濟老百姓,這在當時的農民起義軍中是很難得的。
參考《清史稿》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