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宣仁聖烈高皇後:力推更化除新法,心係蒼生守家邦_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 > 第40章 宣仁聖烈高皇後:力推更化除新法,心係蒼生守家邦

第40章 宣仁聖烈高皇後:力推更化除新法,心係蒼生守家邦(1 / 1)

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對於年僅4歲的高滔滔來說,命運的齒輪開始悄然轉動。她出身名門,曾祖父是宋初名將高瓊,祖父高繼勳同樣戰功赫赫,母親則是北宋開國元勳曹彬的孫女,姨母更是宋仁宗的曹皇後。如此顯赫的家世,讓高滔滔自幼便被姨母曹皇後接入宮中撫養,視為己出,在宮中眾人眼中,她是尊貴的“皇後女”。

彼時,宋仁宗多年無子嗣,也將年僅4歲的濮王之子趙宗實接入宮中,交由曹皇後撫養,趙宗實被稱為“官家兒”。就這樣,高滔滔和趙宗實這對小兒女在皇宮中一同成長,他們年齡相仿,每日一同嬉戲、讀書,形影不離,恰似一對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宮中歲月悠悠,他們的情誼也在時光的滋養下愈發深厚。

有一次,宋仁宗和曹皇後看著這兩個孩子在花園中追逐玩耍,仁宗興致勃勃地對趙宗實打趣道:“皇後女可以為婦乎?”趙宗實聞言,小臉一紅,羞澀地低下了頭,隨後恭敬地向仁宗行禮致謝。這看似不經意的玩笑,卻在眾人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也讓“皇後女”與“官家兒”的故事,在宮中悄然流傳開來,成為眾人眼中一段美好的佳話。

時光匆匆,當年的小兒女漸漸長大成人,褪去了兒時的稚嫩,出落得愈發亭亭玉立、風度翩翩。慶曆七年1047年),在宋仁宗和曹皇後的親自主持下,15歲的高滔滔與趙宗實此時已改名趙曙)在濮陽行宮舉行了盛大的婚禮。這場婚禮可謂是風光無限,滿朝文武皆來祝賀,民間更是流傳著“天子娶媳,皇後嫁女”的美談。高滔滔也從一個備受寵愛的宮中少女,成為了趙曙的妻子,開啟了她人生的新篇章。

婚後,高滔滔與趙曙夫妻二人恩愛非常,鶼鰈情深。高滔滔先後為趙曙生下了四子四女,一家人的生活幸福美滿。趙曙對高滔滔也是敬愛有加,他深知高滔滔自幼在宮中長大,見多識廣,絕非普通女子可比,家中大小事務也多與她商議。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讓這對夫妻的生活一帆風順。治平四年1067年),趙曙因病駕崩,年僅36歲。高滔滔悲痛欲絕,她怎麼也沒想到,與自己相伴多年的丈夫竟會如此突然地離她而去。

但生活還得繼續,高滔滔收起了自己的悲傷,開始以堅強的姿態麵對未來的人生。因為,她還有更重要的責任需要承擔。

趙曙去世後,他們的長子趙頊繼承皇位,是為宋神宗,高滔滔也順理成章地被尊為皇太後。成為太後的高滔滔,並沒有因為身份的轉變而變得驕縱,反而更加謹言慎行,以身作則,成為了後宮的典範。

她對自己的要求極為嚴格,生活十分節儉。平日裡,她的穿著樸素,除了參加重要的朝會典禮,很少穿戴華麗的服飾,大多時候都是身著補衣,宮中的眾人見了,都對她的節儉深感敬佩。她常對身邊的人說:“一甕酒,醉一宵;一鬥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儘量減少浪費,提倡節儉。”在飲食方麵,她也非常注重節約,宮中膳食隻用羊肉,因為羊吃草,不需用糧食,而牛因能耕田,則嚴禁食用。她還時常親自到禦膳房,查看食器是否刷洗乾淨,並告誡禦廚們要節儉,不可奢侈浪費。

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高滔滔對娘家人的管束也十分嚴厲。她的弟弟高士林在內殿崇班的位置上任職多年,英宗在世時,曾打算為他升官,高滔滔卻婉言謝絕道:“士林能在朝做官,已經是過分的恩典了,怎麼好援照前代推恩後族的慣例呢?”後來,神宗幾次想要為高氏家族修建豪華的宅第,高滔滔都堅決不同意。最後,朝廷賞賜了一片空地,她便用自己的宮俸出錢建造房屋,沒有動用國庫的一分一毫。

高滔滔的兩個侄子高公繪、高公紀按照規定應該晉升為觀察使,她卻堅持不允。哲宗一再請求,她才勉強同意升了一級。一次,高公繪呈上一篇奏章,請求朝廷尊崇哲宗生母朱太妃和高太後的家族。高太後見奏後,立刻召來高公繪詢問:“你文化水平不高,怎麼能寫出這樣的奏章?”高公繪不敢隱瞞,如實說出這是邢恕的主意並代為起草的。高太後聽後,不僅沒有答應高公繪的請求,還將邢恕逐出了朝廷,她絕不允許任何人利用自己的家族謀取私利。

在高滔滔的以身作則下,後宮眾人都以她為榜樣,節儉成風,後宮也因此變得井然有序。而此時的朝廷,卻正麵臨著一場巨大的變革,高滔滔也將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

宋神宗趙頊即位後,麵對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局麵,決心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以實現富國強兵的目標。他啟用王安石,推行熙寧變法,一係列新法如青苗法、均輸法、市易法等相繼出台,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變革浪潮。

然而,高滔滔卻對這些新法持有不同意見。她認為,變法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卻出現了許多問題,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比如青苗法,本意是為了幫助農民度過青黃不接的時期,可實際執行時,地方官員卻為了政績,強行讓農民借貸,利息又很高,導致許多農民不堪重負,苦不堪言。再比如市易法,雖然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卻限製了商業的自由發展,許多商人因此破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高滔滔曾多次與曹太後一起向神宗曆陳變法的弊端,勸他慎重行事。有一次,在宮中的宴會上,高滔滔趁著氣氛融洽,委婉地對神宗說:“祖宗法度,不宜輕改。如今變法推行,百姓頗有怨言,官家還是要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啊。”曹太後也在一旁點頭附和:“是啊,我聽說民間因為變法,已經有不少人生活困苦了,還是要以百姓的安穩為重。”神宗聽後,雖然表麵上點頭稱是,但心中卻依舊堅定地推行變法,他渴望通過變法讓北宋王朝重新煥發生機,實現自己的抱負。

在變法的過程中,朝廷內部也逐漸分成了兩派,一派是以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另一派則是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兩派之間爭論不休,鬥爭日益激烈。高滔滔雖然身處後宮,但她一直密切關注著朝廷的局勢,對於變法派的一些激進做法,她深感憂慮。

隨著變法的深入,各種矛盾也愈發尖銳,朝中大臣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高滔滔預感到,這場變法或許會給北宋王朝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而她也在等待著一個時機,一個能夠為國家和百姓做些什麼的時機。

元豐八年1085年),對於北宋王朝來說,是極為動蕩的一年。這一年,宋神宗趙頊突然病重,病情日益加重,朝堂之上頓時人心惶惶。

此時,皇儲之爭也悄然拉開了帷幕。神宗的長子趙佾早夭,次子趙僅、三子趙俊也相繼夭折,四子趙伸未命名就已死去,五子趙僩也在繈褓中夭折,六子趙煦便成為了年紀最長的皇子。趙煦自幼聰明伶俐,英俊好學,深受神宗喜愛,元豐五年1082年)就被封為延安郡王。在神宗病危之時,他還親手書寫佛書,為父親祈福,其孝心令人感動。

宰相王珪見神宗病情危急,為了避免朝廷出現動蕩,便建議立趙煦為太子,同時奏請皇太後高滔滔權同聽政。然而,次相蔡確及職方員外郎邢恕卻心懷不軌,他們主張兄終弟及,想要立神宗的同母弟雍王趙顥或曹王趙頵為帝,這樣他們就可以憑借擁立之功,在新朝中獲得更高的地位和權力。

為了實現自己的陰謀,蔡確和邢恕精心策劃了一場“賞花宴”。他們以賞花為名,邀請高太後的侄子高公繪和高公紀到府中。酒過三巡之後,邢恕突然開門見山地說:“皇帝陛下的病情已重,禦醫都回天無力,延安郡王年幼,雍王和曹王都很賢明,有可能成為皇位繼承人……”高公繪不等他說完,就大驚失色地說:“邢公這是想陷害我們全家!”他深知此事關係重大,一旦參與其中,必將惹來殺身之禍。

高太後得知此事後,心中十分憂慮。她深知,無論是孫子趙煦,還是兒子趙顥、趙頵,都是自己的至親,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在這關鍵時刻,她必須做出一個決定,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決定。

為了以防萬一,高太後下令關閉宮門,禁止趙顥和趙頵出入宋神宗的寢宮,實際上已經表明了她支持趙煦為皇位繼承人的態度。同時,她密遣內使梁惟簡,讓他的妻子縫製小兒龍袍,悄悄帶入皇宮,以備不時之需。

有一天,群臣前來覲見,高太後當眾誇讚皇孫趙煦聰明伶俐,還將趙煦為父親祈福手抄的佛經拿出來給大臣們看。大臣們看後,紛紛稱讚趙煦的孝心和才華。高太後見時機成熟,立即命人領著趙煦出來,宣讀宋神宗的詔書,立趙煦為皇太子。就這樣,在高太後的努力下,皇儲之爭終於塵埃落定,趙煦成為了北宋王朝的下一任皇帝。

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趙頊駕崩,年僅10歲的皇太子趙煦即位,是為宋哲宗。由於哲宗年幼,無法親政,太皇太後高滔滔奉神宗遺詔,開始垂簾聽政,輔佐年幼的哲宗治理國家。

高滔滔執政後,立即開始對朝廷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她一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認為這些新法給國家和百姓帶來了諸多弊端,於是她以“以母改子”為號召,迅速起用司馬光、呂公著、文彥博等保守派大臣,將王安石變法期間推行的新法全部廢止,史稱“元佑更化”。

司馬光被召回朝廷後,高滔滔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宰相。司馬光也不負眾望,迅速投入到廢除新法的工作中。他與呂公著等人同心協力,日夜操勞,將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等一係列新法逐一廢除。在廢除免役法時,司馬光認為原來的差役法更為公平合理,於是不顧一些大臣的反對,堅決恢複了差役法。雖然差役法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在高滔滔的支持下,司馬光還是堅持推行了下去。

除了廢除新法,高滔滔還致力於整頓吏治,打擊貪汙腐敗。她下令嚴查各級官吏的不法行為,對於那些貪汙受賄、欺壓百姓的官員,一律嚴懲不貸。有一次,宋用臣等官員因違法亂紀被撤職後,竟托神宗的乳母閻氏進宮說情。高太後得知後,嚴厲斥責閻氏道:“你是不是想和過去一樣,靠‘內降’即‘走後門’)乾擾國家事務?再敢如此,我就斬了你!”從此,“內降”現象在朝廷中絕跡,官場風氣也為之一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在高滔滔的努力下,北宋王朝的政治逐漸趨於穩定,經濟也開始複蘇。她執政期間,勤儉廉政,勵精圖治,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繁榮,百姓生活相對安定,宋哲宗時期也成為了北宋最後一個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國勢較強的時期。

然而,高滔滔的這些改革措施,也引起了變法派的強烈不滿。他們認為,高滔滔的做法是在否定神宗的改革成果,是對國家發展的阻礙。兩派之間的矛盾再次激化,鬥爭也變得更加激烈。

在高滔滔垂簾聽政期間,北宋與西夏的關係也是她需要麵對的重要問題之一。王安石變法期間,北宋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取得了一些勝利,收複了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然而,高滔滔執政後,卻主張與西夏和談,歸還這些土地。

元佑元年1086年)六月,西夏派訛囉聿來朝,求取蘭州、米脂等五個地區。司馬光認為,如果不答應西夏的要求,西夏可能會再次發動戰爭,“小則上書悖慢,大則攻陷新城”,同時他指出這些地區是“無用之地”,不宜耗費過多兵力去防守,因此隻能“不得已而與之”。當時,很多大臣都對司馬光的建議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這些土地是將士們用鮮血換來的,輕易歸還實在可惜。

但高滔滔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還是采納了司馬光的建議。她深知,長期的戰爭隻會讓百姓受苦,國家的財力也會受到極大的消耗。隻有通過和談,才能換取邊境的安寧,讓百姓過上太平的日子。

元佑二年1087年)正月,高滔滔遣使冊封乾順為西夏國主。直到元佑四年1089年)二月,西夏才遣使謝冊封。同年六月,西夏歸還了一些在永樂城俘虜的宋朝百姓,高滔滔便將葭蘆、米脂、浮圖、安疆4個地區贈予西夏。雖然雙方在邊界劃定上仍存在一些爭議,但通過這次和談,北宋與西夏之間暫時維持了和平的局麵。

在高滔滔的努力下,北宋的邊境地區逐漸恢複了往日的安寧,百姓們也能夠安心地從事生產和生活。然而,朝廷內部的鬥爭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隨著哲宗年齡的增長,他對朝政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然而,高滔滔卻一直大權在握,對哲宗的管束也十分嚴格,這讓哲宗心中漸漸產生了不滿。

高滔滔在垂簾聽政期間,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哲宗雖然貴為皇帝,但很多時候都隻能聽從高滔滔的安排,無法真正行使自己的權力。有一次,哲宗想要提拔一位自己信任的官員,卻遭到了高滔滔的反對。高滔滔認為,這位官員資曆尚淺,還需要進一步考察,哲宗雖然心中不悅,但也隻能無奈地接受。

不僅如此,高滔滔還有意貶抑哲宗的生母朱太妃。在宮中的禮儀和待遇上,朱太妃都無法與高滔滔相提並論,這讓哲宗對高滔滔更加不滿。他覺得,高滔滔不僅剝奪了他的權力,還不尊重他的母親,心中的怨恨也日益加深。

而此時的朝廷,新舊兩黨之間的鬥爭也愈發激烈。舊黨在高滔滔的支持下,對新黨進行了殘酷的打壓,許多新黨官員被罷官、流放。新黨成員對高滔滔和舊黨恨之入骨,他們一直在等待機會,想要重新奪回權力。

在這種複雜的局勢下,北宋王朝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高滔滔雖然一心想要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繁榮,但她卻沒有意識到,自己與哲宗之間的矛盾以及朝廷內部的黨爭,已經為北宋王朝埋下了深深的隱患。

元佑八年1093年)秋,高滔滔病重,她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心中卻依然牽掛著國家和朝廷。她召來大臣呂防、範純仁等人,對他們說:“我死以後,皇上哲宗)是不會再重用你們的了。你倆應當有自知之明,早些主動退避,讓皇上另用他人,免得遭禍。”她雖然知道哲宗對自己心懷不滿,但還是希望能夠為這些大臣們安排好退路。

幾天後,高滔滔病死於汴京,終年62歲。她的去世,讓朝野上下一片哀痛。百姓們為失去這樣一位賢德的太後而感到惋惜,大臣們也為國家失去了一位主心骨而悲痛不已。

高滔滔死後,諡號為宣仁聖烈皇後。她一生曆經四朝,從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成長為母儀天下的皇後,再到臨朝稱製的太皇太後,她始終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為重,兢兢業業,克己奉公。她執政期間,政治清明,經濟繁榮,被後人譽為“女中堯舜”。然而,她在廢除新法和處理與哲宗的關係上,也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認為她過於保守,否定了神宗變法的積極意義;也有人認為她對哲宗的管束過於嚴格,導致了祖孫之間的矛盾,為北宋王朝的衰落埋下了伏筆。

參考《宋史》

喜歡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請大家收藏:()二十四史原來這麼有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夜的第七章霧中協奏曲 都市民間恐怖靈異故事集 使命的代價 異世謀主:亂世定鼎 穿越我有招兵係統 挽天傾之南明複興 都市絕品仙醫:我的弟子全是大佬 我死後一百年 都市異能之殼 都市桃花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