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7章(1 / 2)

再者,幽州地處邊陲,地廣人稀,氣候嚴寒。雖經燕王多年經營稍有起色,仍難承受重大傷亡。若損兵過巨,還需支付巨額撫恤。

屆時燕王即便想補充兵員,也得耗費大量錢財募兵。

大將軍,如此一來,豈不能有效限製燕王勢力?

倘燕王拒發撫恤,其聲望必將大受打擊。

此計環環相扣,可謂天衣無縫。"

滿座賓客皆震撼不已,久久不能回神。

何進更是喜形於色。他原隻為拖延劉鳳進京而召集幕僚商議,未料平日剛直的曹孟德竟獻出如此妙計。此計既能達成初衷,又能重創政敵,實在妙極!

何進拍手大笑,高聲道:"妙啊!孟德真乃奇才!此計可謂天衣無縫!"

他滿意地捋著胡須,繼續道:"本將慧眼識珠,早看出孟德非池中之物。日後還望孟德多多輔佐。"

袁術站在一旁,眼中閃爍著妒火,死死盯著曹操的背影。他暗自咬牙,恨這曹阿瞞搶儘風頭。

曹操敏銳地察覺到袁術等人的敵意,立即謙遜道:"大將軍過譽了。下官不過是補充了本初的良策,實在不敢居功。這全賴大將軍英明決斷,以及本初謀劃得當。"

他深知鋒芒太露恐招人忌,尤其袁氏兄弟心胸狹隘,家世顯赫,日後難免刁難。不如將功勞讓出,以退為進。

這番奉承令何進與袁紹眉開眼笑。何進難掩得意之色,朗聲道:"說得好!就依本初與孟德之計行事!"

他眼中閃過一絲陰狠:"本王倒要看看,劉鳳那廝出征北疆,損兵折將的狼狽模樣!"

對於幕僚間的明爭暗鬥,何進樂見其成。這些世家子弟背景深厚,他亦不敢過分壓製。如今曹操主動退讓,正中他下懷。

與此同時,皇宮德政殿內。

劉宏端坐龍椅,麵色陰沉,對身旁的張讓低聲道:"阿父,如今朝堂局勢愈發不利了。"

臣為陛下分憂,請容臣鬥膽進言:

何大將軍如今挾百官之勢,欲強立皇子辯為嗣,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老奴以為,陛下身係社稷,神器歸屬豈容外臣置喙?

指尖輕叩案幾)陛下聖明,當知何進雖掌兵權,然洛陽禁軍尚在蹇碩之手。老奴觀滿朝公卿,不過各懷鬼胎...袁氏欲借外戚之勢,楊氏暗結黨羽,皆非真心擁立皇子辯。

壓低嗓音)老臣有三策:

其一,可命董卓率西涼軍入京"勤王",以製衡何進;

其二,密詔劉虞、公孫瓚等邊將入朝問政;

其三...袖中密函半露)宗正劉焉近日上書,言益州有天子氣...

忽聞更漏聲)陛下明鑒,皇子協聰慧類父,若能得段珪等十常侍輔佐...以茶湯書"廢立"二字於案)昔日梁冀質帝,亦不過一杯鴆酒...

張讓聽聞天子訴苦,暗中竊喜:"機會來了!"

近期,張讓對何進恨之入骨。宦官集團與何進領導的外戚勢力本就勢不兩立。

如今何進自認為外甥即將穩坐太子之位,己身權勢更盛,勝局已定。

何進正值巔峰,對宦官的打擊愈發猛烈,眼看就要徹底擊潰他們。

貪柄的十常侍等人憤恨不已,早想鏟除外戚集團。

然而何進手握兵權,豈是輕易能動?十常侍欲召燕王入京,借其皇族領袖身份壓製何進。

燕王與宦官交好,與何進不和,且麾下八萬精兵,不懼何進兵權。

此前苦於無由召燕王入京,如今天子感歎,正是良機。

張讓躬身,用尖細嗓音道:"陛下何不召燕王入京?"

"燕王素與大將軍不和,作為皇族領袖勢力龐大,坐擁八萬精銳。"

"最重要的是,燕王乃陛下親手提拔,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若召燕王回京,令其公開支持劉協為儲,他定當遵從。"

"有皇族勢力支持,劉協便有了後盾。"

"陛下也不必再畏懼大將軍脅迫朝臣。"

可惜張讓不知隱情——數年前天子已密令燕王支持劉協,卻遭婉拒。

張任計劃召燕王進京,本意是為宦官集團謀利。

然而張讓的提議啟發了劉宏,他正欲借燕王之力牽製朝中大臣。

燕王與大將軍長期交惡,實為劉宏刻意安排。準許燕王在封地組建軍隊,同樣出自心術。

如今正是挑動雙方對抗的良機。

劉宏之所以遲疑不決,實有隱憂。

燕王麾下八萬鐵騎皆是虎狼之師,堪稱當世精銳。

但朝堂博弈遠比沙場征戰複雜,其間牽涉諸多利害關係。

若令燕王輕裝返京,遠離封地根基,能否震懾何進仍是未知數。

劉宏蹙眉歎息:"朕確有意召燕王入朝。"

"然燕國兵力有限,既要鎮守北疆,防範胡人侵擾。"

"若調兵入洛,恐邊防空虛。"

"加之將士背井離鄉,難免士氣低落。"

"更緊要者,燕王出仕尚淺,在朝中根基薄弱。"

"即便中立大臣,亦多奉行嫡長之製,未必願與燕王結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