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_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28章(1 / 2)

推荐阅读:

來年若不欲出兵討伐關中的董卓,便需尋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堵住洛陽公卿與諸侯之口,令眾人無話可說。

然而,在大漢江山風雨飄搖、社稷危亡之際,何種理由最為妥當?

自然是燕國內部不穩,強敵環伺,亟需平定周邊敵對勢力——此借口最能平息天下非議。

如今放公孫度叛軍返回遼東,來年便可借口討伐遼東未滅之敵,輕易搪塞過去。

此舉亦能降低中原諸侯對燕國的戒心。

董卓為首的西涼集團雖坐擁雍涼十五郡、一百三十六城,統轄百萬百姓,挾持天子,擁兵二十萬,軍力號稱天下第二。

但雍涼民生凋敝,人口稀少,發展潛力有限。

反觀燕國,占據天下大義,燕隊被譽為【帝國第一軍】,軍力冠絕天下,強盛國力震懾群雄。

討伐董卓期間,燕國順勢攻占並州九郡,收複遼西三郡,拓土三十萬裡,新增百萬人口。

燕國現有人口四百六十萬,繁榮富庶,商旅興盛,國力傲視天下,實至名歸的天下之首!

《梟雄誌》如今天下風雲變幻,群雄並起,各方勢力都不願見到燕國獨霸九州的局麵。劉鳳深知,若燕國展現出問鼎中原的野心,必將重蹈當年董卓覆轍,招致諸侯聯軍討伐。

為此,他特意放任公孫度殘部流竄,佯裝急於平叛而無暇他顧。這番示弱之舉,就是要讓諸侯們覺得燕國胸無大誌,轉而相互攻伐爭奪眼前利益。

思及此,劉鳳嘴角微揚。雖覺此計尚有疏漏,但大方向應當無誤。具體策略還需與謀士們從長計議,逐步完善方略。

接下來的日子裡,燕國著重推行休養生息之策。劉鳳明白,這亂世並非兒戲,而是真實的江山社稷。若隻知窮兵黷武,忽視民生根本,再強大的軍隊也難以為繼。唯有軍政並舉,方能開創萬世基業。

"呼——"劉鳳振衣而起,舒展筋骨後喃喃自語:"罷了,養精蓄銳方為上策。"說著便移步榻前,褪履安枕。不多時,便帶著對宏圖霸業的憧憬沉入夢鄉。

《凱旋記》永漢元年仲夏,公孫瓚、公孫度糾集四十萬叛軍作亂北疆,終被燕國鐵騎蕩平。翌日拂曉,大營內人喊馬嘶。將士們一麵清點繳獲,一麵押解數萬降卒。至晌午時分,全軍整裝待發。

劉鳳跨上赤焰寶馬,挽韁回顧三軍,朗聲喝道:"班師回朝!"

大軍緩緩行進,十萬人的隊伍朝著王都薊城方向推進。

永漢元年188年)六月初二,燕國都城薊城。

聽說燕王率軍凱旋,文武百官紛紛放下手中事務,趕到城外十裡亭迎接。

文官以鄭玄、蔡邕、荀彧、麋竺等人為首,武將則以張飛、關羽、臧洪、太史慈、褚飛燕等人為首。

自劉鳳領兵平叛以來,已過去近二十天。此時,郭嘉所率的主力部隊也已平安返回薊城。

這段時間裡,燕國上下忙得不可開交,文官們處理政務,恢複民生,接管新占郡縣,安置數千車財物糧草以及數十萬洛陽遷來的百姓;武將們則忙於整訓新軍。

由於許多軍政要務需燕王親自定奪,百官都盼著他早日歸來。

遠處煙塵漸起,馬蹄聲由遠及近,一支望不到頭的隊伍緩緩出現。

不多時,劉鳳率眾將及大軍抵達。百官恭敬行禮,齊聲道:“恭賀王上凱旋!”

劉鳳騎在【烈焰】背上,微微抬手:“諸位請起。”

“謝王上!”眾人齊聲回應。

文官之首荀彧上前稟報:“王上親征平叛,勞苦功高,臣等未儘輔佐之責,請王上責罰!”

劉鳳見他神色疲憊,擺手寬慰:“文若不必多禮。”

【燕王慰臣錄】

烈駒踏塵入薊城,金鞍未冷論殊功。

朝議篇)

朱袍文臣列如鬆,齊聲謙應分內事。

鐵甲諸將踏前階,共道輜重歸途安。

犒軍篇)

十萬貔貅護錦程,千乘寶車碾洛塵。

流民六秩隨旗至,此功當鐫玄甲碑。

戰勳篇)

飛燕銜箭破敵陣,洪濤震鼓催戰雲。

甘蔣雙戟掃殘虜,皆化捷報入王聞。

臧洪與褚飛燕統帥五萬黃金火騎兵駐守王都薊城,令叛軍久攻不下,不僅殲滅上萬敵軍,更堅守至燕王率援軍凱旋。

甘寧與蔣欽率領兩萬水師將士,成功切斷叛軍糧道,多次襲擾敵軍部隊,並突襲沿海據點,迫使叛軍無法全力攻城,致其軍心渙散。

當叛軍後撤時,甘寧與蔣欽又率水師沿途阻截,以精妙的騷擾戰術延緩敵軍撤退。

朝堂之上,劉鳳當眾嘉獎臧洪、褚飛燕、甘寧、蔣欽立下的赫赫戰功,這些封賞他們確實當之無愧。

劉鳳駕著【烈焰】戰馬環視群臣,朗聲道:"諸位愛卿,燕國今日之強盛,全賴眾卿戮力同心。除已記功者外,所有官吏皆加記大功,待局勢穩定後再行封賞。"

在燕國朝堂,文武百官皆視軍功為要務。這不僅關乎豐厚賞賜,更意味著晉升之階與名望累積。建功立業便代表著榮華富貴與青史留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聽聞燕王旨意,滿朝文武齊聲歡呼,共頌君主聖明。

燕國實行高俸養廉之策,劉鳳不願見官員因俸祿微薄而墮落。其俸祿遠超他國同品級官員四倍,立功者更能獲得額外重賞。

見百官喜形於色,劉鳳亦展露歡顏。然而未及多時,便有不合時宜之人出來掃興。

荀彧麵帶愁容,微微躬身勸道:"啟稟大王,您領兵征討叛逆期間,朝中政務堆積如山。一些尋常公務,臣等尚可代為處置。"

"但諸多緊要奏章,非大王親批不可。"

"諸如安撫民心、恢複民生、安置六十七萬洛陽難民,以及選派官員赴任等事。"

"這些事務耗資巨大,都需大王親自定奪。"

"若大王不在宮中,臣實在難以決斷啊!"

此前大王出征時,朝政大權確實交予荀彧之手,連國庫錢糧調配也由其轄製。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