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叁捌章孫氏崛起風雲錄】
空行)
相國府議事廳內,董卓凝視著胸有成竹的女婿,頹然歎息:文優以為,關東那群人真會放下成見,與我西涼伐燕之事?
空行)
他摩挲著鎏金扶手繼續道:須知月前他們才高舉義旗討伐我西涼軍。那些自詡忠義之徒,怎會與他們口中的攜手?
空行)
李儒撚著八字須陰惻惻笑道:相國明鑒,關東諸侯何嘗不是各懷鬼胎?所謂勤王不過是為攫取利益的幌子。
空行)
他衣袖輕振:若真有心討逆,為何我軍撤回關東後便再無追兵?說到底,不過是想坐收漁利罷了。
空行)
今時不同往日。李儒眼中精光乍現,燕國疆域已擴至十七郡,其勢如餓虎出柙。在關東諸公眼中,北疆之患已遠勝我西涼。
空行)
他斬釘截鐵道:為保全自身,他們必會重演合縱之策,就像當年共抗我西涼那般!
即便沒有我們從中牽線搭橋,關東諸侯們也會自發結盟,聯合出兵討伐燕國。
帳內文武官員聽完軍師侃侃而談的分析,緊繃的心弦終於鬆了下來,神色也緩和許多。
董卓高坐主位,撫掌大笑:“妙極!幸虧西涼軍有文優運籌帷幄,若隻靠我們這群莽夫,怕是早就焦頭爛額了!此事便全權交予文優處置——本相隻願早日聽聞燕國覆滅或燕王斃命的消息,再不想被燕國相關戰報攪得心煩!”
李儒躬身應道:“相國放心,屬下必妥善籌劃。暗中聯絡關東諸侯締結盟約,共伐北方日漸強盛的燕國。”
儘管李儒言辭鑿鑿顯得成竹在胸,實則心知肚明:眼下關東諸侯正忙於互相攻伐、擴張地盤,燕國對他們的威脅尚未顯現。真正能感知到危機的唯有北部諸侯,中原與南方諸侯根本無動於衷。這條計策雖妙,卻需時日驗證,眼下隻能靜待時機。
——————————
永漢元年188年)六月十五,荊州江夏郡三江口。
江東軍臨時營帳內,孫堅正召集眾將商議出路。
這位主帥眉宇緊鎖:“劉表老賊借荊州士族之力已穩坐牧守之位。如今我們與劉表因【傳國玉璽】徹底反目,長沙郡回不去了——諸位說說,江東軍該何去何從?”
帳中眾臣聽完主公的感慨,都陷入沉思,認真謀劃著江東軍下一步的戰略。
孫靜率先出列進言:兄長,如今江東匪患橫行,各地郡守根本無力。不如率軍返回江東發展?那裡畢竟是我們的根基所在。
這個提議立即獲得眾人附議,紛紛進諫:
主公明鑒!江東乃我孫氏故土,定能迅速立足。
父親,我軍精銳之師回到江東,必能迅速蕩平群寇。
昔年項王以江東為基業暴秦,主公若得此寶地,霸業可期!
隻要拿下廬江、豫章、丹陽、吳郡、會稽五郡,便可進逐中原,退守一方!
孫堅聞言拍案而起:好!即刻率軍返回江東,平定五郡,保境安民!
眾將齊聲應命,全軍立即拔營啟程,乘戰船向吳郡進發。
永漢元年六月二十日,孫堅率八千精銳在吳郡鬆江口登陸。憑借江東猛虎的威名和精銳之師,很快攻占吳郡,開始招兵買馬,延攬人才。
孫氏本就是江東望族,加之討董時積累的聲望,以及五百匹草原戰馬的助力,很快在江東站穩腳跟。
自洛陽會盟瓦解後,袁術率部南歸南陽,憑籍門閥顯赫的汝南袁氏聲望,廣納賢才猛將。
荊州南陽本為帝鄉重鎮,轄三十五城、二十萬戶、百萬生民,錢糧充沛,軍力急速膨脹。誌在九鼎的袁公路遂遣心腹大將紀靈統帥十萬雄師北取豫州,連克汝南、潁川、沛國三地,獲七十五城、四十萬戶籍。繼而命劉勳、張勳、橋蕤等統兵十萬南下揚州,奪取九江、廬江二郡二十八城。
至此袁氏坐擁六郡,帶甲三十萬,治下民眾一百九十三萬,躍居天下三強,僅次董卓、劉鳳。權勢日盛,驕矜之氣漸生。
徐州雖僅六十二城、三十萬戶籍,因係楚霸王故裡,民風剽悍。州牧陶謙雖破黃巾、興屯田,然政令多倚豪強,守土尚可,進取乏力,終難逃兼並之局。
荊州劉表統禦七郡八十城,因納中原流民,戶籍達一百四十萬。治下文教昌明,百姓安居,形成亂世中獨特的自保之勢。
劉表掌控荊州八郡,疆域遼闊,擁兵十餘萬,稱霸荊江流域。然其生性多疑,熱衷清談,固守自保,缺乏進取之心。後因寵愛繼室蔡氏,致使蔡瑁等外戚專權。
駐守武關的張濟、張繡叔侄占據方圓數百裡疆域,依托長安供給,不斷出兵攻打南陽郡,與袁術形成對峙之勢。其麾下西涼鐵騎乃帝國三大勁旅之一,驍勇善戰,令袁術倉促組建的軍隊難以招架,短時間內便攻取南陽半壁。
益州作為大漢疆域最廣、人口最多的州郡,蜀漢據此三分天下確有根基。轄內包含漢中、巴郡等七郡及三屬國,城池一百一十八座,戶籍一百一十八萬,人口五百五十八萬,另收納諸多中原流民。原益州牧劉焉因年邁早逝,其四子劉璋繼任。
劉璋性格怯懦多疑,繼位後難以服眾。漢中太守張魯公然抗命,意圖割據自立。劉璋遂誅殺張魯滿門,雙方結為死仇。後遣大將龐羲率十萬大軍征討,反遭大敗,致張魯徹底掌控漢中,形成東西川對峙之局。
揚州位列帝國三大州,為日後東吳基業所在。轄九江、廬江等六郡,城池九十二座,戶籍一百零二萬,人口四百三十三萬,同樣收容大量中原避難百姓。
揚州境內人口多聚集於北方,南方山區盤踞著數以百萬計的山越族人。
身為揚州六郡統治者,劉繇乃齊悼惠王劉肥之孫,牟平侯劉渫後裔,確係漢室正統宗親。
然而這位劉繇雖頂著揚州牧的名銜,實則有名無實權。
喜歡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甄府贅婿到開國帝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