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元九年秋,嶺南酷暑漸消,珠江口浩蕩江風裹挾鹹腥氣息,吹拂著黃埔造船廠內獵獵作響的赤龍旗。
廠區內一派前所未有的繁忙景象。數以千計工匠、船工在巨型船塢與轟鳴車間間穿梭勞作。最引人注目的,是並排矗立在兩座巨型船塢內的鋼鐵巨獸——“鎮海”級鐵甲艦首艦“鎮海”號與二號艦“伏波”號。其龐大艦體宛若海上城垣,黝黑裝甲在秋日下泛著冷峻金屬光澤。高達十餘米的龍門吊正將最後一門雙聯裝305毫米克虜伯巨炮炮塔緩緩吊裝至“鎮海”號前甲板,沉重金屬摩擦聲與工匠號子聲交織,震撼人心。
不遠處舾裝碼頭旁,三艘體型稍遜但線條流暢的“飛霆”級一等巡洋艦已懸掛滿旗,水兵們進行著最後索具調整。更遠處,數艘“海天”級二等巡洋艦、“湖鷹”級驅逐艦的龍骨已鋪設完畢,船錘敲擊鉚釘的叮當聲,與苦力搬運物資的吆喝聲,彙成工業強國的交響。這些新銳艦艇與經過現代化改裝的“龍威”、“虎嘯”等鐵甲艦,共同構築帝國海軍邁向深藍的堅實脊梁。
在船廠新建觀測台上,一位特殊參觀者正凝神注視這一切。前朝鮮王國王子、現帝國彰德公世子李垠,身著嶄新帝國北洋水師學堂學員製服,在教官陪同下見習。年方十八的李垠身姿挺拔,眉宇間雖帶少年稚氣,眼神中已透出與年齡不符的堅毅。
“世子請看,”教官指著船塢中巨艦,語氣充滿自豪,“‘鎮海’級鐵甲艦排水量達一萬二千噸,航速十八節,裝備四門305毫米主炮,裝甲最厚處四百五十毫米。此等巨艦,便是帝國海軍脊梁。”
李垠撫摸著觀測台欄杆,心中澎湃。他想起了幾年前在漢城景福宮,麵對帝國大軍壓境、父王最終歸順時的複雜心情,想起了妹妹德惠被選入宮,自己則被送往水師學堂的命運轉折。初始的彷徨與不安,如今已逐漸被新的歸屬感和建功立業的渴望取代。
“教官,”李垠鄭重問道,“如此巨艦,需多少官兵操作?”
“全艦編製七百八十人,”教官答道,“從管帶到基層水兵,皆須經嚴格訓練。特彆是槍炮、輪機等專業兵種,非經學堂係統培訓不可勝任。”
李垠默記於心,更加堅定了在水師學堂刻苦學習的決心。帝國的強大海軍不僅是對外威懾的力量,也成為了如他這般新附疆域精英子弟向往和學習的活教材。
與此同時,新京皇城武英殿內,正舉行著決定帝國未來軍事格局的重要朝會。
巨大蟠龍金柱下,帝國文武重臣按品秩肅立,衣冠濟楚,屏息凝神。禦階之上,皇帝柏淩雲身著玄色十二章紋龍袍,頭戴翼善冠,麵容沉靜,不怒自威。禦案之上,並非尋常奏章,而是一幅精心繪製的《帝國新式艦艇編成圖》和一幅巨大的《帝國疆域防務總圖》。
皇帝目光掃過群臣,最終落在大都督、武王柏淩嶽身上,微微頷首。柏淩嶽會意,手持象牙笏板,踏前一步,聲若洪鐘,代君宣示:
“陛下有旨!啟元以來,已曆九載。賴將士用命,文武同心,北逐俄寇,收複故土萬裡;南平交趾,再開疆域兩省。東瀛雖已臣服,然樹欲靜而風不止!西洋列強,艦影頻現,心懷叵測;南洋諸島,暗流湧動,亟待經略。帝國欲求長治久安,非有足以定鼎四海之武備不可!”
他稍作停頓,目光銳利如鷹隼,轉身指向禦案上的海軍編成圖:“水師,為國之前矛,海權之根本!以往水師各守汛地,雖有功於保境安民,然號令不儘統一,難形成合力以應外洋強敵,更遑論遠征絕域,揚威萬裡。陛下決意,革故鼎新,於大都督府之下,特設海軍都督府,統轄天下一切水師戰艦、人員、基地、學堂,專司建軍、訓練、征伐諸事宜!”
言罷,他目光轉向武官班列中一位麵容堅毅的老將:“水師提督陳璘!”
“臣在!”威海侯陳璘應聲出列,步伐沉穩。他曆經黃海、庫頁島多次海戰烽火,鬢角已染霜華,眼神卻依舊如磐石般堅定。
武王柏淩嶽宣諭道:“卿自啟元初年,督練海軍,屢經惡戰,功在社稷。陛下特旨,擢升卿為帝國首任海軍都督,秩從一品,總攬海軍全般事務!望卿為帝國再鑄海上長城!”
陳璘深吸一口氣,撩袍端帶,肅然跪拜:“臣陳璘,蒙陛下天恩,敢不竭儘殘年!必夙夜不懈,整軍經武,為陛下練就一支旌旗所指、四海賓服的虎賁之師!”這一步,不僅是個人的殊榮,更是帝國海軍走向真正統一的裡程碑。
“愛卿平身。”柏淩雲終於開口,聲音平和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武王柏淩嶽繼續依照預案,展開部署圖,語速加快,條理分明地宣布:“陛下聖諭:海軍都督府下,設三大海軍艦隊,分鎮三洋,如帝國伸向海洋的三支利劍,職責明晰,互為呼應!”
他指尖劃過圖紙上的不同海域,逐一頒令:
“北洋艦隊!提督由靖海伯李鼎新擔任,駐旅順。轄鐵甲艦‘龍威’、‘虎嘯’,裝甲巡洋艦‘海天’、‘海圻’,及雷擊艦十艘。負責東海、黃海、渤海至朝鮮海峽防務,屏衛近海各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南洋艦隊!提督由定海伯程璧光擔任,駐黃埔。轄一等巡洋艦‘海容’、‘海籌’、‘海琛’,二等巡洋艦‘靖遠’、‘威遠’,及輔助艦艇若乾。負責自福建沿海至南海,護我商路,鎮撫南洋諸島!”
“東洋艦隊!提督由鎮海伯薩鎮冰擔任,駐琉球那霸。轄鐵甲艦‘鎮海’、‘伏波’,一等巡洋艦、‘飛霆’、‘策電’、‘震雷’,二等巡洋艦‘福安’、‘靖安’,及全部新式驅逐艦、大型雷擊艦。此艦隊集中帝國最新最強艦艇,專為遠洋作戰而設,前出太平洋,巡弋琉球以東洋麵,監視英美動向。陛下授爾臨機決斷之權,遇敵挑釁,可先行後奏!”
三位提督肅然出列,跪倒謝恩:“臣等謹遵聖諭,必恪儘職守,揚帝國天威於萬裡波濤!”
此時,柏淩雲的目光越過武王,直接落在了東洋艦隊將領隊列中那位年輕軍官身上,聲音溫和卻清晰傳入每個人耳中:“鄧紹忠。”
“末將在!”鄧紹忠應聲出列,乾淨利落地跪倒。他身姿挺拔,麵容英氣勃勃,眉宇間依稀可見當年鄧世昌的輪廓。
柏淩雲凝視著他,緩緩道:“爾父世昌公,甲午忠烈,血染黃海,朕每念及此,心甚痛之。然虎父無犬子,聞你在水師學堂刻苦用功,曆次考評皆優,於‘海天’艦任副管帶期間,勤勉儘職,通曉艦務。今擢升爾為艦管帶,望你克紹箕裘,勿墮父誌,早日報效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