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連續一個月的晴熱天氣,把王家村的土地烤得發裂,就連後山的樹林也少了往日的蔥鬱,樹葉蔫蔫地打著卷。守泉每天放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直奔神泉查看水位——這是他作為“小小守護者聯盟”隊長的職責。
這天傍晚,他扛著特製的水位監測儀來到神泉洞口,夕陽的餘暉透過洞口的縫隙灑在泉麵上,映出一層淡淡的金光。他小心翼翼地將監測儀的探頭放入水中,屏幕上的數字一跳,最終定格在“60”的位置。守泉的心猛地一沉,他揉了揉眼睛,再次確認——沒錯,神泉的水量已經不足日常的六成,水位線比上個月下降了整整10厘米,泉邊原本常年濕潤的岩石,如今也泛著白花花的堿漬。
“糟了,再這樣下去,神泉可能會乾涸的。”守泉喃喃自語,手心冒出了冷汗。他太清楚神泉的重要性了,這裡的泉水不僅是中和赤骨毒的關鍵,更是王家村生態的命脈。一旦泉水枯竭,萬一殘留的毒素再次擴散,後果不堪設想。
他立刻拿出筆記本,詳細記錄下監測數據、氣溫、風向等信息,又用手機拍下水位線的標記。回到家,他趴在書桌上,連夜整理出一份“神泉節水建議”,從減少泉邊用水、雨水收集到生態保水,一條條寫得條理清晰。第二天一早,他就拿著檢議單找到了父親陳默。
第二幕
村民大會在村廣場上召開,毒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卻擋不住村民們的熱情。守泉站在臨時搭起的土台上,手裡舉著建議單,聲音清脆卻堅定:“大家都知道,神泉是我們王家村的根,現在它的水位越來越低了。我建議,以後大家儘量用洗菜水澆花、洗衣服去村外的水井,還可以在泉邊種上耐旱的薄荷艾,既能保水,又能延續祭泉禮的傳統。”
話音剛落,台下就響起了熱烈的響應。王嬸第一個站起來:“守泉說得對!我家以後再也不在泉邊洗衣服了,這就把洗衣機搬到村外去。”老周也拄著拐杖走上前,拍了拍守泉的肩膀:“當年神泉救了我們全村人的命,現在該我們報答它了。明天我就帶著大家去泉邊種薄荷艾。”
接下來的幾天,王家村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節水行動。村民們自發組成“節水監督隊”,輪流在泉邊巡查;家家戶戶都備起了儲水桶,收集雨水用來澆地;孩子們則跟著守泉,在泉周邊的空地上種下了一片又一片薄荷艾,嫩綠的小苗在陽光下舒展枝葉,為乾涸的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機。
守泉每天都會去查看薄荷艾的生長情況,看著小苗一天天長大,他心裡的石頭也漸漸落了一半。他知道,隻要全村人齊心協力,一定能守住神泉。
第三幕
光靠節水還不夠,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得給神泉補水。陳默作為專業的環保工程師,經過幾天的實地考察,設計出了一套“生態補水方案”——從東河溝引入經過過濾的河水,通過地下管道輸送到神泉,既不會破壞神泉的生態環境,又能有效補充水量。
方案確定後,村民們主動幫忙鋪設管道,有的挖溝,有的運材料,大家分工明確,乾勁十足。守泉則承擔起了監測水位的重任,每天早中晚各去一次神泉,仔細記錄下水位的變化。
“第3天,水位上升了1厘米!”“第7天,上升了3厘米!”“第15天,水位恢複正常了!”守泉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地記滿了數據,每一個數字的增長,都讓他欣喜不已。
當神泉的泉水再次滿溢,順著泉眼緩緩流淌時,全村人都歡呼起來。守泉在泉邊立了一塊木牌,上麵用毛筆寫著:“珍惜每一滴水,守護每一份善意。”陽光灑在木牌上,與泉水中的波光交相輝映,仿佛在訴說著這段關於守護與感恩的故事。
老周看著滿溢的泉水,笑著對守泉說:“這孩子,真是繼承了你祖父和你媽媽的責任感。有你在,神泉以後就安全了。”守泉望著汩汩流淌的泉水,心裡暗暗發誓: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他都會像祖父和母親一樣,勇敢、堅毅,守好這一方根脈!
第八章完)
喜歡骨香散請大家收藏:()骨香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