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清晨,帶著初秋的微涼。周莉帶著試點團隊的5個人,早早來到了“青州老字號餐飲街”——這條長約500米的街道,聚集了30多家經營超過10年的老店,從包子鋪、麵館到鹵味店,都是青州本地人常去的美食據點,也是他們此次商家對接的重點目標。
可剛走進餐飲街,團隊就遭遇了“閉門羹”。周莉拿著“宜居生活”app的合作手冊,走進第一家“李記麵館”,剛說明來意,老板就擺著手拒絕:“不用不用,我們隻做線下生意,不搞線上那套。之前有平台來找過我們,抽成高不說,結款還慢,淨折騰人。”說著,就把他們往門外送。
接下來的幾家店,情況也大同小異。有的商家聽說他們是外來平台,直接以“不感興趣”為由拒絕;有的商家雖然願意聽幾句,可一提到“抽成”“線上運營”,就皺著眉搖頭。負責商家對接的小陳手裡的合作手冊,半天沒送出去一本,語氣裡帶著幾分挫敗:“周姐,這些商家好像對線上平台有抵觸情緒,怎麼辦啊?”
周莉心裡也有些著急,但她知道,越是這種時候,越不能慌。“彆急,我們先找幾家有代表性的老店談談,隻要拿下一家,形成標杆效應,其他商家就會跟著動。”她指著不遠處一家掛著“張記包子鋪”招牌的店麵,“就這家,我之前做調研時了解到,他們家的包子在青州很有名,客流量大,但線上生意幾乎為零,說不定有合作的可能。”
“張記包子鋪”的店麵不大,隻有6張桌子,門口卻排著長隊。周莉帶著團隊排隊半小時,才等到老板張建國忙完早高峰。張建國今年50多歲,穿著洗得發白的圍裙,手上還沾著麵粉,聽到“合作線上平台”,臉色立刻沉了下來:“姑娘,你們還是彆白費功夫了。去年我跟‘青州生活通’合作過,抽成20,我賣一個包子才賺5毛錢,平台就要拿走1毛,幾乎沒利潤。更氣人的是,結款還要等半個月,有一次拖了20天,我差點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
他指了指店裡的收銀台:“我這小本生意,每天起早貪黑,就賺點辛苦錢,可經不起線上平台折騰。你們這新app,我可不敢隨便試。”
周莉沒有急著反駁,而是拉過一張凳子,坐在張建國對麵,拿出隨身攜帶的計算器和本地商家結算記錄,耐心解釋:“張叔,我特彆理解您的顧慮。但我們‘宜居生活’和‘青州生活通’不一樣——我們的抽成隻有12,比他們低8個點。您算筆賬,要是您一天線上賣1000個包子,每個包子2元,營業額2000元,我們隻抽240元,比‘青州生活通’少抽160元,一個月就能多賺4800元。”
她把計算器遞到張建國麵前,讓他自己算:“而且我們的結款是t+1到賬,今天的線上營業額,明天早上就能到您的銀行賬戶,絕對不會拖欠。您看,這是我們本地‘王記包子鋪’的結算記錄,每天的到賬金額、時間都清清楚楚,您可以打電話核實。”說著,她拿出手機,調出本地商家的聯係方式。
張建國盯著結算記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眼裡閃過一絲猶豫。周莉見狀,立刻拋出更優厚的條件:“張叔,我們還推出‘免費入駐+首月流量扶持’政策。您入駐我們平台,首月不僅不收抽成,我們還會把您的包子鋪放在app首頁的‘青州老字號’推薦位,每天至少有5萬青州用戶能看到您的店,幫您引流。要是首月線上訂單量沒超過您線下生意的10,您隨時可以退出,我們不收取任何違約金,連入駐時的設備費用都不用您承擔。”
“真的首月免費?還幫我們引流?”張建國抬起頭,語氣裡帶著幾分懷疑。“當然是真的。”周莉笑著點頭,“我們平台剛進入青州,需要優質商家做標杆,您的包子鋪在青州口碑這麼好,正是我們想合作的對象。”
可張建國還是沒鬆口,他皺著眉說:“姑娘,不是我不信你,主要是我年紀大了,智能手機都用不利索,你們的app管理訂單、看營業額,我肯定搞不懂。到時候訂單來了沒人接,反而耽誤生意。”
“這個您放心!”周莉立刻接話,“我們有專門的運營人員上門服務,手把手教您怎麼用app看訂單、查營業額,直到您學會為止。而且我們會給您免費配備一台接單打印機,線上訂單來了,打印機自動打印小票,您隻要按照小票做包子就行,不用手動操作,比您線下記單還方便。”她拿出手機,打開接單打印機的照片:“您看,就是這種,體積小,聲音也不大,放在收銀台旁邊就行。”
張建國看著照片,又看了看周莉真誠的眼神,沉默了片刻,終於鬆口:“那……我就試一個月。要是真像你說的那樣,我就繼續合作;要是不行,我可就退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感謝您了,張叔!”周莉立刻拿出合作協議,逐條給張建國講解條款,確認他沒有疑問後,才讓他簽字。當天下午,試點團隊的運營人員就帶著接單打印機來到“張記包子鋪”,手把手教張建國操作app接單、查賬。張建國看著打印機自動吐出訂單小票,又查了查後台的營業額數據,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沒想到這東西還挺方便,比我想象中簡單多了。”
第二天一早,“張記包子鋪”就在“宜居生活”app上線了。周莉按照承諾,把它放在首頁“青州老字號”推薦位,還推出“新用戶買包子滿10減5”的活動。不到一上午,線上訂單就突破了50單,比張建國預期的多了一倍。他看著不斷打印出來的訂單,笑著對周莉說:“姑娘,你們這平台還真能帶來生意!”
有了“張記包子鋪”這個標杆,餐飲街的其他商家漸漸鬆了口。周莉帶著團隊,拿著張建國的訂單記錄和結算憑證,挨家挨戶拜訪。“您看張記包子鋪,上線第一天就有50多單線上訂單,抽成還比‘青州生活通’低,結款也快。”“我們也會給您免費配打印機,上門教您操作,沒風險的。”
原本猶豫的商家,看到身邊人的成功案例,也紛紛打消了顧慮。“那我也試一個月,要是好就繼續做。”“給我也簽了吧,正好最近線下生意不太好,試試線上能不能多賣點。”
一周後,青州老字號餐飲街32家商家中,有26家成功入駐“宜居生活”app,入駐率達到80。這些老店的加入,不僅豐富了app的餐飲品類,更因為它們在青州本地的口碑,為後續的用戶推廣打下了堅實基礎——畢竟,對青州用戶來說,能在手機上買到熟悉的老字號美食,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
看著餐飲街裡每家店門口都貼著的“宜居生活app掃碼下單”的海報,周莉終於鬆了口氣。她拿出手機,給林辰發了條消息:“林總,青州老字號餐飲街商家入駐完成,80商家已上線,接下來可以啟動用戶推廣了。”很快,林辰回複:“做得好!繼續加油,期待你們的好消息。”
夕陽下,青州老字號餐飲街的燈光漸漸亮起。周莉看著街上往來的人群,心裡充滿了信心——解決了商家合作的難題,“宜居生活”在青州的落地,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