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新山項目的中標消息剛塵埃落定,泰國曼穀市政府就對外發布了交通智能升級項目招標公告——作為東南亞交通擁堵最嚴重的城市之一,曼穀早晚高峰時段的平均車速僅15公裡小時,相當於自行車速度;且因車流密集、行人橫穿馬路頻繁,日均交通事故達80起。此次項目計劃覆蓋曼穀市中心10條核心道路,預算5.8億人民幣,目標是將擁堵時長縮短40,交通事故率降低35。
消息一出,歐安防迅速聯合泰國本地交通企業“泰交通”提交方案,憑借“本地企業+國際技術”的組合,初期獲得不少關注。歐安防的方案核心是“加裝智能攝像頭+實時路況播報”:在10條道路沿線安裝500台高清攝像頭,通過ai識彆車流密度,在電子屏上實時顯示路況;同時開發“曼穀交通通”app,向市民推送擁堵路段信息,引導繞行。“我們的攝像頭識彆準確率達99,能精準捕捉每一輛車的行駛軌跡,這是區域企業無法比擬的技術優勢。”歐安防東南亞區負責人在方案宣講會上自信地說。
但林辰在仔細研究歐安防的方案後,很快發現了核心漏洞:“他們隻解決了‘監測路況’的問題,卻沒解決‘事故發生後如何快速響應’的關鍵痛點。曼穀交警部門人手有限,即使攝像頭識彆到事故,若不能及時調度警力,擁堵和二次事故還是無法避免。”
此時,聯盟內部已形成“按需組隊”的協作機製。林辰立刻牽頭,聯合慧通交通與辰星科技組成專項團隊——慧通交通深耕智能交通領域多年,曾參與國內20多個城市的交通信號優化項目,對車流調度有成熟經驗;辰星科技的安防係統則具備精準的異常行為識彆能力,能快速捕捉交通事故、違規行駛等場景。“我們要做的不是‘安防’和‘交通’兩張皮,而是讓兩者深度聯動,形成‘監測預警調度疏導’的完整閉環。”林辰在專項團隊首次會議上明確方向。
專項團隊隨即前往曼穀,用一周時間完成10條核心道路的實地調研。在素坤逸路——這條連接曼穀市中心與東部商業區的主乾道上,團隊記錄下觸目驚心的交通亂象:早高峰時段,車輛隨意變道、加塞現象頻發;行人無視斑馬線,直接橫穿車流;某路口發生輕微剮蹭後,車主因爭執堵塞車道,後續車輛排起3公裡長隊,直到40分鐘後交警才趕到現場。“這裡的交通問題,不是單純靠播報路況就能解決的。”慧通交通的技術總監陳明指著擁堵的車流說,“必須讓交通係統和安防係統聯動,一旦發生事故,能立刻通知交警,同時引導後續車輛避讓。”
基於調研結果,聯盟團隊很快敲定“安防+交通”聯動方案。方案分為三大核心模塊:
一是車流智能調度模塊,由慧通交通負責。在10條道路的每個路口安裝“多維度車流監測設備”,不僅能識彆車流密度,還能分析車輛的行駛速度、變道頻率;根據實時數據,係統自動調整信號燈時長——比如素坤逸路某路口早高峰時東向西車流密集,信號燈會自動將綠燈時長從60秒延長至90秒;同時,在道路沿線的電子屏上顯示“建議車道”,引導直行車輛走中間車道、轉彎車輛走兩側車道,減少加塞。
二是異常行為預警模塊,由辰星科技負責。將安防係統的ai識彆算法接入交通攝像頭,重點識彆“車輛剮蹭”“違規變道”“行人橫穿馬路”“車輛逆行”四類危險場景;一旦檢測到異常,係統會在1秒內生成預警信息,包含事故位置、事故類型、現場畫麵,同步推送至附近3公裡內交警的智能終端手機、對講機),並標注交警的最優抵達路線。
三是交通疏導聯動模塊,由兩家企業協同完成。當係統推送事故預警時,慧通交通的交通係統會自動在事故點前方2公裡、1公裡、500米處的電子屏上,依次顯示“前方500米事故,減速慢行”“前方1公裡擁堵,建議走輔道”等提示;辰星科技的安防係統則會聯動道路兩側的廣播,用泰語、英語循環播報預警信息,提醒行人注意安全,避免圍觀事故現場導致二次擁堵。
為確保方案落地效果,聯盟團隊選擇素坤逸路作為試點路段,投入20台車流監測設備、50台智能攝像頭,與曼穀交警部門的終端係統完成對接。試點第一天早高峰,就迎來了“實戰考驗”——7點30分,一輛白色轎車在素坤逸路與raa9路交叉口違規變道,與後方一輛黑色suv發生輕微剮蹭。幾乎在碰撞發生的同時,聯盟係統就識彆到“車輛剮蹭”異常,1秒內將預警信息推送到正在附近巡邏的交警阿披實的手機上:“素坤逸路與raa9路交叉口,白色轎車與黑色suv剮蹭,無人員傷亡,建議5分鐘內抵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披實根據係統標注的最優路線,僅用4分鐘就趕到現場,快速疏導兩車移至路邊,並聯係拖車處理。與此同時,前方電子屏同步顯示預警信息,後續車輛提前減速避讓,未造成擁堵。“要是在以前,我至少需要15分鐘才能收到事故通知,趕到現場時,路口早就堵死了。”阿披實對聯盟係統讚不絕口。
試點運行一周,素坤逸路的交通狀況發生顯著變化:早高峰擁堵時長從原本的90分鐘縮短至45分鐘,晚高峰擁堵時長從100分鐘縮短至50分鐘;交通事故率下降60,僅發生3起輕微剮蹭,且均在10分鐘內完成處理。更讓曼穀市政府驚喜的是,係統還識彆出20起“行人橫穿馬路”“車輛逆行”等潛在危險行為,通過預警避免了事故發生。
相比之下,歐安防的方案在同期試點中暴露出明顯短板。在曼穀另一條主乾道拉瑪四路,歐安防的攝像頭雖能準確播報車流密度,但當發生一起貨車剮蹭事故時,係統僅在電子屏上顯示“前方擁堵”,未向交警推送預警,導致事故現場堵塞40分鐘,直到市民報警後交警才趕到。“他們的係統就像‘啞巴’,看到問題卻不會‘說話’,無法幫我們快速調度警力。”曼穀交警部門負責人在考察後直言。
最終競標答辯會上,曼穀市政府官員直接向歐安防代表提問:“如果你們的係統檢測到連環追尾事故,如何確保交警在10分鐘內抵達現場?”歐安防代表支支吾吾,隻能回答:“我們會通過app向附近市民推送求助信息,由市民聯係交警……”這個回答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而林辰在演示聯盟方案時,現場播放了素坤逸路的試點視頻:從車輛違規變道被識彆,到交警收到預警、趕到現場、疏導交通,整個過程僅用8分鐘,且事故點未造成擁堵。“歐安防的方案是‘隻監測不聯動’,相當於給交通治理裝了‘眼睛’,卻沒裝‘手腳’;而我們的方案,既讓交通係統有了‘眼睛’,又通過與安防係統聯動,給它裝上了‘手腳’,能快速響應、高效處置。”林辰的話贏得了現場陣陣掌聲。
答辯結束當天,曼穀市政府就宣布中國智慧產業聯盟中標,簽訂5.8億人民幣訂單。簽約儀式上,曼穀市交通局局長素提蓬握著林辰的手說:“你們的方案真正解決了曼穀交通的核心痛點,期待未來能將這套聯動係統推廣到曼穀所有道路,甚至泰國其他城市。”
消息傳到歐安防總部,其ceo在內部會議上無奈承認:“中國聯盟的‘協同作戰’模式,已經在東南亞市場形成競爭優勢。他們能快速整合不同領域的技術,解決我們單一企業無法破解的複雜問題,這是我們目前難以應對的。”
而此時的素坤逸路,聯盟團隊已經開始全麵部署設備。陳明正帶著技術人員調試交通信號燈,辰星科技的工程師則在優化攝像頭的異常行為識彆算法。林辰站在路邊,看著早高峰時段有序行駛的車流,心裡清楚:曼穀交通升級項目的成功,不僅是聯盟“安防+交通”聯動模式的首次落地,更證明了聯盟企業協同創新的能力——隻要找準市場痛點,整合優勢資源,就能在國際競爭中持續破局。
喜歡帶記憶愛你請大家收藏:()帶記憶愛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