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低到隻要一個熟練的汽修工,有足夠配件,就能組裝出一台當時的汽車。
戰後到現在,汽車技術飛速發展。
如今的汽車技術,已經無法再用土作坊的方式生產了。
香江這座資源匱乏的城市,自然也無法維持本土汽車品牌的發展。
發展至今,香江已不再生產汽車。
所有與汽車相關的公司,要麼經營零部件和維修,要麼乾脆就是汽車貿易公司。
就連怡和財團和和記黃埔集團旗下與汽車有關的公司,也是這樣。
秦迪的汽車公司,前身是怡和汽車集團。這家上市公司是全港島實力最強的汽車集團。
這是去年秦迪對怡和財團發動狙雞,通過綠色qiao詐獲得的公司。
怡和汽車集團是怡和財團在製造業中,除怡和機器集團外的另一代表。
怡和汽車集團旗下有三個子公司,其中一家是印杜尼亞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印泥阿斯特拉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被怡和汽車集團全資持有。
阿斯特拉公司與豐田聯手,是豐田在印泥的五大代理商之一,更是其中最具實力的一家,專注於小型轎車的生產,產品幾乎全部用於國內銷售。
由於環境因素,去年印泥全年的汽車總銷量不過四萬輛,而阿斯特拉公司就製造了一萬輛,占據了25的市場份額。
另外,怡和汽車集團還掌控著一家摩托車製造商,同樣是印泥境內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
這家公司正式名稱為印泥阿斯特拉本田摩托車製造股份有限公司,從名字就能看出,這是一家合資企業,由怡和汽車集團與本田共同組建,前者持有49的股權。
憑借本田的技術支持,無論是汽車還是摩托車工廠,實力都在印泥國內首屈一指。
但依然無法改變一個現實,印杜尼西亞經濟條件有限,即便是摩托車,也被視為奢侈品。
儘管人口眾多,但多數人無力負擔,因此摩托車年銷量並不高。
隻要這兩家公司維持現有地位,等到印杜尼西亞經濟發展後,消費能力一旦釋放,市場潛力將不容小覷。
除了這兩家製造企業,怡和汽車集團還擁有一個強大的銷售體係——仁孚行有限公司。
仁孚行有限公司最初成立於1950年的港島,於1973年被怡和汽車集團收購,至今已有28年曆史。
仁孚行專門從事汽車銷售,在加入怡和財團後迅速擴張,如今已成為港島汽車銷售與服務領域的第二名,僅位於王家汽車公司之後。
仁孚行在港島設有三家汽車行、三個服務中心,以及一處大型展廳,在奧門也有一家汽車行和一個服務中心,在台省南北各有一家汽車行和服務中心,東南亞地區則有三家汽車行和服務中心。
總計共有九家汽車行、九個服務中心和一處大型展廳。
怡和汽車集團不僅擁有製造工廠,還構建了龐大的銷售與售後服務網絡,這些成就皆是數十年積累的結果。
秦迪計劃在港島打造自己的汽車品牌,既有作為穿越者的夢想,也有對現實利益的考量。
未來五十年內,汽車產業無疑將是實業中的核心領域,對社會影響深遠。
他絕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因此當初在狙擊怡和財團時,才會針對這家汽車公司進行綠色勒索。
如今,怡和汽車集團已被他改名為港島五菱汽車集團。
目前,港島五菱汽車集團隸屬於新和記黃埔集團,屬於秦迪與新和記黃埔共同持股的半獨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