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老工匠們怨聲載道,抵觸得很——早習慣自己琢磨著來,哪受得了這麼多規矩。但林凡不苛責,耐著性子講標準化能穩質量、提效率,還親自示範。等第一批按新標準造的環首刀測出來,質量穩了,性能還略提了點,更因為流程順了,人均日產量多了兩成,質疑聲慢慢小了。
更關鍵的是,林凡說到做到,做得好的小組真拿到了賞錢。利益驅動,比空講道理管用多了。
一個月到了,甲三號工坊徹底變了樣。雖說離現代工廠差遠了,但井井有條,效率明顯提上來,工匠們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展示成果那天,曹丕帶著督造司的官員都來了。看見甲三號工坊造的環首刀,一把把規整,質量過硬,賬目也清清楚楚,耗材比同規模老工坊省了近三成,所有人都啞了。
事實比啥都管用。
曹丕拿起一把新刀,手指蹭過冰涼的刀鋒,眼裡閃著光。他看向林凡,真心實意笑了:“林副管果然有本事!這‘標準化’要是能在全軍推開,咱們大軍的戰力,還愁提不上來?”
他當場下令,把甲三號工坊的經驗,在督造司下屬各工坊慢慢推,還給了林凡更大的權,讓他負責訂各種軍械的製造標準。
林凡在督造司,總算站穩了腳。
靠著實打實的成績,林凡在督造司的話語權越來越重,慢慢能接觸到核心的軍械研發和物資調配信息。他借著職務便利,悄悄查跟江東沾邊的物料——比如江東特有的木材、礦物——的采購記錄,想找出“賈明”或者他背後勢力的痕跡。
可“賈明”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連他的“吳記商行”也沒了蹤影。影老那邊也沒新消息。
就在林凡以為這條線索斷了的時候,一份前線急報——曹操正圍攻鄴城——送到他桌上,是緊急軍械補充清單。除了常規的箭、刀槍,還特彆注明要一批“特製火油”和“引火的東西”,要求“燒得快,滅不了”,指定讓督造司下屬的“丙字庫”調配。
丙字庫?林凡心裡一動。他記得影老提過,“賈明”最早想接觸、賄賂的將作監小吏,好像就管過丙字庫!而且,對“火油”要求這麼細,讓他一下子想起烏巢,想起“鬼工坊”!
他立刻調了丙字庫最近的出入庫記錄,還親自去核查。庫吏見是這位正紅的副主管,不敢怠慢,可眼神總有點飄。
林凡仔細查了庫存的“特製火油”,發現配方跟常規軍用的不一樣,好像加了助燃、增粘的東西,跟烏巢大火用的燃料,簡直是一個路數!
“這批火油是誰監造的?配方哪兒來的?”林凡不動聲色問。
庫吏支支吾吾:“是…是按老規矩配的…監造的是王監作…”
“王監作現在在哪兒?”
“他…他前天請假回老家了…”
請假回老家?偏偏這時候?
林凡眼裡閃過冷光。他幾乎能肯定,這看似正常的前線補給背後,藏著大陰謀!有人想借督造司的渠道,把這種危險的“特製火油”運到前線!目的絕對不隻是幫忙打仗!
是曹丕知道,故意借此試他的本事?還是另有圖謀?或者曹丕也被蒙在鼓裡,是他手下人被江東勢力拉過去了?
林凡渾身一涼。這陰謀的網,比他想的還深、還廣。
他看了眼緊急調撥單,又看了看庫吏那慌慌張張的眼神。
這批火油,發還是不發?
這題太難了:發了,可能幫著陰謀成事,闖大禍;不發,可能打草驚蛇,甚至被反咬一口,說他耽誤軍機。
他的手指無意識地在桌上敲著,像在敲那看不見的鍵盤。
必須趕緊做決定。可他不管選哪條,都可能牽出一連串反應,把自己推到沒底的深淵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