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還沒乾透,林野已扛著削尖的木矛站在避難所外。儲物閣裡的乾肉堆得夠滿,可昨夜山風裡傳來的幾聲狼嚎,讓他心裡發緊——旱季臨近,動物們也在搶食存糧,難保不會有野獸循著氣味找到這裡,必須在避難所周邊布下陷阱,築起一道“看不見的防線”。
他先繞著避難所走了一圈,腳步放得很慢,眼睛盯著地麵:東側是通往雨林的小路,草木茂密適合設伏;西側靠近海岸,礁石多但視野開闊;南側是一片低矮的灌木叢,最容易藏野獸;北側是背風的山坳,隻有一條窄路通往泉眼。“得在這四個方向都設陷阱,重點防南側和東側。”林野蹲下身,用石刀在地上畫了個簡易的布局圖,每個方向都標了個“x”。
第一個陷阱選在南側灌木叢旁。這裡的泥土鬆軟,適合挖坑。林野拿起石鋤,一下下刨開泥土,挖了個三尺深、兩尺寬的土坑,坑壁儘量挖得陡峭,防止野獸爬上來。接著,他從雨林裡拖來幾根帶尖刺的藤蔓,密密麻麻鋪在坑底——尖刺雖不致命,卻能讓野獸受傷難行。最後,他在坑口鋪了層樹枝,樹枝上蓋滿腐葉和泥土,偽裝得和地麵一模一樣,隻在旁邊的樹乾上做了個不起眼的刻痕,方便自己辨認。
“光有刺坑不夠,還得有能攔路的。”林野扛著木矛,走到東側通往雨林的小路上。這裡路窄樹密,適合設“絆索陷阱”。他選了兩棵間距約五尺的大樹,在樹乾上各鑿了個凹槽,將一根堅韌的黃檀木杆比手臂粗)架在凹槽裡,再用藤蔓將木杆綁緊,讓木杆離地麵約一尺高——這高度剛好能絆住野狗、野豬之類的野獸。接著,他在木杆兩側的地麵上,斜著插上十幾根削尖的木矛,矛尖朝上,用泥土固定住。“隻要野獸絆到木杆,要麼摔在矛尖上,要麼被木杆擋住去路。”他拉了拉藤蔓,木杆紋絲不動,心裡踏實了幾分。
西側海岸邊視野開闊,野獸不多,但怕有海鳥或小型動物靠近。林野在這裡設了最簡單的“套索陷阱”。他用樹皮纖維編了十幾個活結套索,每個套索都係在低矮的灌木枝上,套索口離地麵約半尺,剛好能套住野兔、山雞的腿。他還在套索旁撒了些草籽——這是從雨林裡采的,能吸引小動物過來。“就算套不到大獵物,套幾隻山雞也能添點肉。”林野拍了拍手上的泥土,看著一個個張開的套索,像撒在地上的小網。
最後是北側通往泉眼的窄路。這裡是他取水的必經之路,不能設太危險的陷阱,以免誤傷自己。林野選了塊靠近泉眼的空地,用石頭堆了個半人高的“石牆”,石牆中間留了個僅容一人通過的缺口,缺口兩側的石頭上,各綁了一根帶鈴鐺的藤蔓——這鈴鐺是他用貝殼和木片做的,一碰就會響。“隻要有野獸靠近泉眼,碰響鈴鐺,我在避難所裡就能聽見。”他試了試,輕輕一碰藤蔓,鈴鐺就“叮鈴叮鈴”響起來,聲音清脆,在空地上傳得很遠。
四個方向的陷阱都設好後,林野又繞著避難所走了一圈,逐一檢查:刺坑的偽裝夠不夠逼真,絆索的木杆夠不夠結實,套索的活結夠不夠靈活,鈴鐺的藤蔓夠不夠緊。走到東側的絆索陷阱旁時,他發現木杆有點鬆,趕緊用石斧把凹槽鑿深些,重新固定好木杆。“陷阱要是出了問題,反而會讓自己陷入危險。”他蹲下身,把木矛旁的泥土壓實,確保矛尖不會歪。
夕陽西下時,林野坐在避難所,手裡拿著弓箭,目光掃過周邊的陷阱。刺坑藏在灌木叢旁,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絆索陷阱隱在樹蔭裡,木矛的影子和樹乾混在一起;套索散在海岸邊的草地上,像不起眼的繩子;鈴鐺掛在石牆上,在夕陽下閃著微光。“這樣一來,就算夜裡有野獸來,也能先擋一陣,給我爭取反應時間。”他摸了摸箭囊裡的箭,心裡安穩了不少。
夜裡,林野沒睡熟,耳朵一直留意著外麵的動靜。午夜時分,突然傳來“叮鈴叮鈴”的鈴鐺聲,緊接著是“撲通”一聲悶響,然後是野獸的嗚咽聲!林野猛地坐起身,抓起弓箭就衝了出去。
跑到北側泉眼旁,借著月光一看——一隻小野狼掉進了旁邊臨時挖的小刺坑他白天順手挖的),腿被尖刺紮傷,正掙紮著嗚咽。石牆上的鈴鐺還在輕輕晃動,顯然是小野狼想靠近泉眼喝水,碰響了鈴鐺,又不小心掉進了刺坑。
林野沒有急著靠近,而是舉著弓箭警惕地看著四周——野狼通常群居,怕有其他狼在附近。等了片刻,周圍沒動靜,他才拿起一根木矛,慢慢走到刺坑旁。小野狼看到他,嗚咽聲更大了,試圖往上爬,卻被尖刺紮得更疼,隻能縮在坑底。
“算你倒黴,撞到我的陷阱上。”林野搖了搖頭,沒有殺它——一來小野狼肉不多,二來他不想輕易招惹狼群。他用木矛把小野狼挑起來,扔到遠處的草地上,看著它一瘸一拐地鑽進密林,才鬆了口氣。
回到避難所,林野重新檢查了北側的陷阱,把鈴鐺的藤蔓綁得更緊了。他坐在石灶旁,喝著熱水,心裡想著:陷阱不僅能防野獸,還能提醒自己周邊的動靜。看來明天還得在東側和南側多設幾個鈴鐺,確保每個陷阱都有“警報”。
月光透過茅草屋頂照進來,落在地上的木矛上。林野摸了摸懷裡的銅鑰匙,又看了看窗外漆黑的雨林——有了乾肉,有了陷阱,就算旱季來,就算有野獸來,他也能在這荒島上,穩穩地活下去。
喜歡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請大家收藏:()霧嶼求生:孤帆與秘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