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的風暴雖暫歇,但根基的夯實與力量的積蓄刻不容緩。公子欣深諳“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更明白在亂世將臨之際,掌控關乎民生命脈的物資與技術,遠比刀槍更具力量。一場以“舌尖上的渭南”為核心的民生革命,悄然拉開序幕。
冬日的寒風在渭南平原上漸漸收斂了暴戾,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下些許暖意。公子欣站在新落成的、高大寬敞的縣衙糧倉前,看著滿載新糧和藥材的車隊絡繹駛入,眼中閃爍著務實的光芒。趙高“賠”來的厚禮與始皇的賞賜,是資本,更是責任。
“項離,”欣看向身旁雖仍顯消瘦但精神已振的巨漢,“身子骨感覺如何?”
“謝大人掛念!”項離咧嘴一笑,拍了拍胸膛,發出沉悶的響聲,“解藥靈驗!老吳的藥膳也補人!再有十天半月,保管能替大人再劈開幾個雜碎的腦袋!”他臉上的刀疤隨著笑容抽動,凶悍依舊,卻多了幾分劫後餘生的精悍。
“劈腦袋不急,”欣也笑了,“先帶弟兄們,把肚子填飽,把力氣養足!傳令下去,即日起,靖安營、百工坊所有人員,包括流民安置點的老弱婦孺,口糧配額,每日增粟米半升!每三日,必見葷腥!錢,從府庫出!肉,讓王五帶人去南山獵,去洛水捕!不夠,就跟鄰近縣買!”
“諾!”項離眼中放光,大聲應道。這命令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他手下那些嗷嗷叫的漢子能吃飽飯,有力氣操練!意味著人心會更穩!
改善飲食,鹽是靈魂。秦時官鹽價高,私鹽犯禁。公子欣的目光,投向了灞水下遊那片荒蕪的灘塗地。
“王五!”欣召來這位越發得力的情報頭子兼行動隊長,“讓你找的‘苦水’之地,可有眉目?”
“回大人!”王五滿臉興奮,“找到了!就在灞水入渭河口下遊三十裡,有一大片荒灘!地是鹹的!挖下去幾尺,滲出的水又苦又澀!附近的鳥都不喝!跟您說的一模一樣!當地老漁夫說,古時候那裡是海湖)邊,後來水退了!”
“好!”欣精神一振,“帶上可靠的人手,還有百工坊最好的陶工、木匠!我們去煮鹽!”
灞水鹽場迅速建立起來:
第一步掘井汲鹵:在鹹灘上深挖鹽井,以粗大毛竹打通關節連接成管,將地下富含鹽分的鹵水汲取上來簡易井鹽法)。
第二步建灶製鹽:依灘塗地勢,用磚石和趙高“賠”來的精鐵部件,搭建起數十座長條形的鹽灶。灶膛寬大,上置特製的寬淺大鐵盤。
第三步煮鹵成鹽:鹵水注入鐵盤,灶下燃起熊熊煤火黑石峪煤礦已小規模開采)。匠人們手持長柄木耙,不斷攪拌、刮掃,水分迅速蒸發,雪白晶瑩的鹽粒漸漸析出!
第四步精製提純:初鹽含有雜質,略帶苦澀。欣指導匠人將粗鹽溶入淨水,用多層細麻布反複過濾,再入小鍋熬煮結晶,得到更加潔白細膩的精鹽!此法雖耗工,但品質遠超官鹽!
當第一批雪白如霜的精鹽被裝入特製的陶罐,送入縣衙時,整個渭南都轟動了!公子欣下令:“此鹽,乃渭南自產!除上繳部分作為賦稅堵朝廷口實),餘者,平價供應靖安營、百工坊及流民安置點!絕不允許囤積居奇!要讓渭南的百姓,都吃得起好鹽!”
鹽,這生命不可或缺的結晶,被公子欣牢牢掌控在手中,成為凝聚人心、保障民生、甚至未來貿易的利器!
解決了鹽,公子欣的目光又投向餐桌上單調的醃菜和乾粟飯。寒冬臘月,綠蔬難求。
“百工坊!”欣召集了工匠和幾位經驗豐富的老農,“本官欲在冬日,種出鮮菜!”
眾人麵麵相覷,以為縣令大人被“夢縈香”熏壞了腦子。
欣不以為意,鋪開草圖:“此物,名曰‘暖窖’,亦可稱‘大棚’!”
選擇縣衙後一片向陽背風之地,夯築起北高南低的厚實土牆保溫、防風)。
以粗壯竹木為拱形骨架,間距密集。骨架上覆蓋多層浸透桐油的厚實白麻布代替玻璃)!麻布透光性雖不如琉璃,但成本低廉,可大量生產,且保溫效果極佳!
借鑒暖炕原理,在大棚地下深處埋設陶管煙道,連接外部火灶。燒煤產生的熱煙蜿蜒流過地下,緩緩釋放熱量,溫暖土層和空氣。火灶排煙口遠離大棚,避免熏壞作物。
選取耐寒、生長期短的菜種:冬葵小白菜)、蔓菁大頭菜)、韭黃利用地熱提前軟化)、甚至嘗試小範圍種植耐寒的胡豆蠶豆)。老農們負責精細管理,控製濕度適時通風),追施腐熟的人畜糞尿與草木灰混合肥。
當第一茬嫩綠的冬葵葉子在寒冷的臘月裡,於溫暖濕潤的大棚中舒展開時,所有參與的人都驚呆了!項離瞪大眼睛,看著那脆生生的綠葉,喃喃道:“神了…大人真乃神人也!”牡丹更是興奮地采下幾片,當晚就用新製的鐵鍋百工坊出品)和自產的精鹽、豬油,炒了一盤清亮油潤的蒜蓉冬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鐵鍋的普及得益於充足的鐵料)和植物油主要是麻油、菜籽油)的壓榨使用,帶來了一場飲食革命——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