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陽宮的銅鐘剛敲過辰時,三百六十名朝官已按爵階列於章台殿中,玄色朝服的褶皺裡還凝著臘月的寒氣。嬴政端坐在龍椅上,目光掃過階下——今日是歲末大朝,按例要議來年政務,卻沒人料到,一份來自西域的奏報,會讓整個朝堂沸騰如沸。
“宣贏欣奏報!”李斯的聲音穿透殿內的寂靜,內侍展開丈長的帛書,由四名小黃門捧著,緩緩走過朝官隊列。帛書上的字跡力透紙背,“拓土三十餘郡”“建三城容百萬眾”“俘三十一萬”等字樣,像一顆顆驚雷,炸在朝官們的心頭。
當讀到“適齡女子十萬餘,鼓勵通婚,賜田賜牛,生一子賞銀十兩”時,隊列裡響起壓抑的抽氣聲。廷尉府的官員下意識摸了摸腰間的秦律竹簡——這等“以婚固疆”的法子,雖不見於律,卻比任何刑罰都更能收民心。
“肅靜!”嬴政的聲音不高,卻帶著金石之威。他接過奏報,指尖在“三座新城”“技藝學堂”“分半貢品”幾處反複摩挲,忽然朗聲道:“贏欣在西域,做得好!”
一、朝堂驚讚:從質疑到沸騰
“陛下,”李斯率先出列,躬身道,“贏欣公子所奏,拓土之廣、獲糧之豐、籌謀之細,前所未有!三十餘郡之地,抵得上關東半壁;百萬石糧,可支北境三年軍需;更難得者,‘通婚繁息’‘設學堂獎技藝’,非隻拓土,實是立根!”
蒙恬緊隨其後,甲胄碰撞聲鏗鏘:“臣附議!西域良馬八萬匹,若能入北境軍騎,匈奴不足懼矣!贏欣請遷民實邊,以秦俗化西域,正合‘守邊在人’之道,臣請陛下準其策!”
少府令卻有些猶豫:“陛下,分半貢品……玉石千五百斤、良馬四萬匹,皆是稀世之物,全送鹹陽尚可,分半留西域,是否……”
“糊塗!”嬴政打斷他,舉起奏報,“留半西域,是充軍餉、濟新戶,讓那裡的秦人與新附者知大秦之富、感陛下之恩。若全運鹹陽,不過是堆在府庫生灰,何若讓它在西域生息繁衍,來年十倍百倍回報?”
少府令慌忙謝罪,殿內再無異議。膠東郡守忽然出列:“陛下,臣郡有流民三萬,皆願赴西域!臣願親率吏員,護送他們西去,不勞朝廷費心!”
“臣郡也願!”上郡郡守跟著出列,“上郡地瘠,百姓多無田,聞西域賜田十畝、免三年稅,昨夜已有百餘戶來官署報名!”
朝官們頓時炸開了鍋,各郡郡守爭相請纓,有的說要“選精壯護流民西遷”,有的說“願捐郡府存糧助行”,連素來保守的南陽郡守都道:“臣郡有織工千名,願派往西域工城,助贏欣公子興織業。”
嬴政看著這沸騰的場麵,忽然笑了:“眾卿有此心,大秦幸甚。贏欣的奏報,條條切中要害,朕準了!現在,議具體安排。”
二、天威決策:逐條落地,如臂使指
“第一,賜城名。”嬴政的目光掃過奏報上的“天牧”“河潤”“百工”三稱,沉吟片刻道,“牧城控天山馬場,當名‘天駟城’——取‘天馬成群,駟馬難追’之意;農城賴孔雀河灌溉,名‘潤疆城’——彰‘水潤西域,疆土永固’之願;工城聚百工之巧,名‘巧成城’——寓‘巧奪天工,成就大秦’之誌。”
他頓了頓,對李斯道:“即刻命少府刻三金碑,碑文朕親書,由驛騎快送定遠,立於三城中心,讓西域人知朕之意。”
“第二,遣乾吏。”嬴政看向各郡郡守,“贏欣要治新城,需得力之人。各郡推舉乾吏五名,不問出身,隻看實績:能理戶籍者、善算錢糧者、會築城郭者、懂農桑者、曉律法者,各擇其一。”
他加重語氣:“三月內集齊,由廷尉府統一考校,優者派往三城任縣令、縣丞,次者任鄉嗇夫、亭長。告訴他們,在西域任滿三年,政績優者,直接升郡守!”
郡守們轟然應諾,膠東郡守當場掏出竹簡,寫下本郡“能算錢糧的主計掾”“善築城的司空”之名,生怕慢了一步。
“第三,菜鳥營選員。”嬴政看向宗正府,“各郡官員子弟,選二十名,年十五至二十,無劣跡者,入定遠菜鳥營。”
這話一出,朝官們比聽到遷民還激動。廷尉的兒子剛滿十六,立刻出列:“臣願送犬子入營,哪怕從喂馬做起!”中尉、典客等官紛紛附和,連李斯都道:“臣孫李信在河西表現尚可,願再入菜鳥營曆練,聽贏欣公子教誨。”
嬴政抬手止住眾人:“名額各郡二十,總計千名,由宗正府登記,正月十五啟程。告訴這些子弟,到了定遠,沒有‘某官之子’,隻有‘菜鳥’,若敢驕縱,按軍法處置——但做得好,將來西域為官,優先任用!”
“第四,流民西遷。”嬴政對治粟內史道,“即刻通令各郡,張貼告示:凡流民、無田者,願赴西域者,登記造冊,正月起分批西遷。”
他看向李斯,細數物資:“每戶發房券憑券領房)、田契十畝永業田);臨行前發牛一頭、羊兩隻、粟米十石、錢五百半兩;路上由郡兵護送,每五十戶配醫官一名、農官一名;到西域後,由贏欣派專人接應,分入三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治粟內史連忙記下:“臣即刻調河西糧倉存糧百萬石、錢三百萬半兩,確保流民衣食無缺。”
“第五,技藝學堂。”嬴政對少府令道,“撥黃金千兩,資助西域技藝學堂。農科聘關中農官五十名,帶新麥種、曲轅犁圖譜赴西域;工科集鹹陽工坊巧匠三十名,帶連弩、火爐模具前往;軍科由蒙恬選派百夫長二十名,教騎兵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