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的雪下了三天三夜,克魯倫河沿岸的馳道被厚達三尺的積雪覆蓋,連雜交耐寒馬的蹄子都陷進去半截。
趙括站在糧道起點的了望台上,看著堆成小山的糧車犯愁——
項羽的第二軍團正在貝加爾湖以南與匈奴左賢王對峙,
每天要消耗五千石糧草,可前幾天派出去的運糧隊,
因為雪太深,糧車陷在半路,光是凍死的馬匹就有二十匹,
損耗率高達5,氣得項羽在軍報裡把筆都折斷了。
“趙校尉,再不想辦法,前線就要斷糧了!”
軍需官老王跺著凍得發麻的腳,手裡的賬冊被風吹得嘩嘩響,
“昨天的軍報說,項將軍已經開始讓士兵們減半口糧了。”
趙括沒說話,眼睛盯著雪地裡孩子們拉的冰橇——那是當地鮮卑部落的孩子,
用幾塊木板釘成的簡易冰橇,上麵坐著大人,在雪地裡滑行得飛快。
他突然一拍大腿:
“有了!
老王,你讓人把所有糧車的輪子拆下來,換成木板!”
老王愣住了:
“拆輪子?那糧車咋走?”
“用木橇!”
趙括指著那些孩子的冰橇,
“把木板釘成三尺寬、五尺長的木橇,糧袋放在上麵,用馬來拉,雪地裡準能走!”
他轉身對身邊的士兵喊,
“去叫木工營的弟兄,把巧成城送來的預製木板全搬出來,
按這個尺寸釘木橇,越多越好!”
士兵們麵麵相覷,一個來自關中的老兵嘀咕:
“木板哪有輪子結實?
萬一在雪地裡散架了,糧食不就全埋雪裡了?”
趙括聽見了,沒動氣,反而笑著說:
“張大哥,你去試試就知道——雪厚的時候,輪子陷進去動彈不得,木橇接觸麵大,反而穩當。
再說,巧成城的木板是用鐵榫卯拚的,比你家的門板還結實。”
一、木橇巧製:鐵榫卯拚板,雪上如履平地
木工營的士兵動作飛快,半天時間就釘出了兩百輛木橇。
趙括特意讓人在木橇底部釘上薄薄的鐵皮,又在鐵皮上塗了層豬油防雪凍住),
然後親自跳上一輛裝了十石糧的木橇,拍了拍拉橇的雜交馬:
“走!”
馬一發力,木橇在雪地上竟真的滑了起來,雖然比平時的糧車慢些,但穩當得很,連陷都沒陷進去。
老王看得眼睛都直了:
“乖乖,還真能走!
趙校尉,你這腦子咋長的?”
趙括跳下來,指著木橇的構造解釋:
“看見沒?
木橇寬三尺,壓強分散了,就不容易陷進雪裡;
底部的鐵皮滑,塗了豬油更滑,馬拉著省勁;
最關鍵是用了巧成城的鐵榫卯,木板拚得嚴絲合縫,
就算在雪地裡顛,也散不了架。”
他正說著,鮮卑部落的首領拓跋烈帶著幾個族人來了,
看到木橇,忍不住用秦話誇:
“這玩意兒比俺們的冰橇厲害!
能拉這麼多糧,趙校尉真是聰明!”
趙括笑著遞給他一塊肉乾:
“拓跋首領,想不想幫大秦運糧?
每拉一輛木橇,給你們半石粟米,還管飯!”
拓跋烈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