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聊著,墨家工匠曹平推著一輛新的“旱地除草機”過來了,
看到曬場上的熱鬨景象,也湊了過來:“王大伯,阿木,你們領補貼啦?
這除草機是新做的,明年種麥除草省勁,要不要試試?”
王大伯趕緊站起來,摸了摸除草機的鐵齒: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曹師傅,這玩意兒真能除雜草?
去年俺們薅草薅得腰都直不起來!”
曹平笑著演示:
“您看,推著走就行,鐵齒能勾掉雜草,還不傷到麥根,一天能除五畝地!”
李農官趁機說:“鄉親們,明年農站打算擴種波斯麥兩百畝,
墨家會送三十台除草機,農科站還派十個學生來指導,
補貼照樣給,每畝還是兩石,願意種的現在就能登記!”
“俺種!
俺種十畝!”
王大伯第一個舉手,阿木也跟著喊:
“俺種五畝!
還要學修水車,以後自己能修,不用麻煩曹師傅!”
阿依古抱著孩子,也小聲說:“俺家那四畝地,全種波斯麥!”
三、算收益:種新種真不虧
農戶們圍在李農官身邊,七嘴八舌地算著賬。
張小三拿根樹枝在地上寫:“去年種粟米,一畝收一石,五畝收五石,沒補貼;
今年種波斯麥,一畝收六石,五畝收三十石,補貼十石,總共四十石,是去年的八倍!”
“可不是嘛!”
趙大叔扒著手指頭算,“俺家八畝地,今年收四十八石,
補貼十六石,總共六十四石,除了自己吃,
還能跟商隊換鐵鍋、彩布,俺家孫子早就想要塊秦字課本了,這下能換了!”
阿木更激動,他種了三畝,收十八石,補貼六石,總共二十四石:
“俺在安息時,三畝大麥才收六石,還不夠吃,
現在不僅夠吃,還能賣十石,換兩頭羊,過年能殺羊吃了!”
李農官笑著補充:
“不光這些!
商隊下個月來收波斯麥,一斤麥換半斤鹽,十石麥能換五石鹽,夠你們吃一年了。
要是願意自己磨麵賣,還能換更多,比打獵、種老莊稼劃算多了!”
王大伯把粟米袋往肩上一扛,站起身:
“俺回去就把家裡的舊石犁扔了,明年就用曲轅犁,再借曹師傅的除草機,肯定能收更多!
這新種,真是種對了,一點不虧!”
“對!
不虧!”
農戶們跟著喊起來,聲音順著潤疆的風,傳到遠處的梯田裡,
那裡的波斯麥秸稈還在陽光下閃著光,像是在回應他們的笑聲。
四、盼來年:良田盼豐收,民心向大秦
夕陽西下,農戶們扛著粟米袋陸續回家,曬場上還剩下張小三、李農官和曹平。
曹平摸著風車的扇葉:“李主事,你看這補貼一兌現,
鄉親們種新麥的勁頭更足了,明年擴種肯定沒問題!”
李農官點頭,望著農戶們遠去的背影:
“陳農官說,補貼不是白給的,是讓鄉親們看到種新種的好處,
願意跟著大秦種糧,這樣潤疆才能變成糧倉,二五計的‘糧安’才穩當。”
張小三手裡拿著新的登記冊,上麵記滿了明年的種植麵積:
“王大伯十畝,阿木五畝,趙大叔八畝……總共一百八十畝,
還差二十畝就能完成任務,明天俺再去鄰村說說,肯定能湊夠!”
這時,遠處傳來阿木的喊聲:
“曹師傅!
明年的水車能不能早送來?
俺想幫著安裝!”
曹平笑著揮手:“放心!開春就來!”
曬場上的粟米袋空了,可農戶們的心裡卻滿了——不僅是粟米的重量,更是對好日子的盼頭。
王大伯回到家,把粟米倒進糧囤,看著滿囤的波斯麥和新領的粟米,對老伴說:
“明年再多種兩畝,等收了麥,給孫子買個墨硯,
讓他跟著小三學認字,以後也當農科學生!”
阿依古把粟米分成兩份,一份裝袋存著,一份淘洗乾淨,準備晚上煮粟米粥:
“等孩子長大了,也讓他種波斯麥,跟著大秦過好日子。”
夜色漸濃,流沙農站的燈火亮了起來,張小三在燈下整理登記冊,
李農官在寫奏折,曹平在畫新農具的圖紙。
窗外,潤疆的風輕輕吹過,帶著麥香和希望——這一袋袋粟米,
不僅是補貼,更是大秦與農戶的心之橋;
這一句句“種新種不虧”,不僅是讚歎,更是糧安大秦最堅實的底氣。
明年的潤疆,定會有更多的波斯麥田,更多的風車水車,
更多領補貼時的笑聲——而這一切,都在為大秦二五計的新征程,埋下最飽滿的種子。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