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透過薄薄的霧氣,灑在潤疆黑沙嶺村的田野上。
麥葉上的晨露還未消散,晶瑩剔透的水珠在微風中搖曳,仿佛一顆顆珍珠鑲嵌在翠綠的葉片上。
李大姐起了個大早,匆匆挎上竹籃,腳步匆匆地往坡上跑去。
她的步伐有些急切,因為家裡的豬昨天開始拉稀,讓她憂心忡忡。
聽老輩人說,蒲公英可以治療這種病症,於是她一大早就決定去坡上尋找這種草藥。
然而,問題來了。
坡上的草長得十分相似,李大姐瞪大了眼睛,卻難以分辨出哪是蒲公英,哪是有毒的苦苣。
她焦急地在草叢中穿梭,額頭上的汗水不斷滲出,順著臉頰滑落。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李大姐的心情愈發焦慮。
她擔心找不到蒲公英,豬的病情會越來越嚴重。
可是,眼前的草叢卻讓她感到無從下手,每一株草看起來都差不多,她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李大姐,找啥呢?”
村醫老吳背著藥箱路過,藥箱上貼著農科給的“草藥圖譜”,圖譜邊緣還寫著“農藥”“驅蟲”幾個秦字,他看李大姐慌慌張張的,趕緊停下腳步。
李大姐指著坡上的草:“吳大夫,俺找蒲公英給豬治病,可這些草看著都一樣,俺怕認錯了,豬吃了更糟,以前阿林家的羊就吃錯草死過兩隻!”
老吳蹲下身,從藥箱裡掏出圖譜,翻到“蒲公英”那頁,指著上麵的字:“你看,這倆字是‘蒲公英’,農科的圖譜上寫著,它的葉子邊緣有鋸齒,根是褐色的,開花是黃色的,你再看旁邊的‘苦苣’,葉子更尖,根是白色的,有毒,不能喂豬。”
李大姐湊過去,盯著圖譜上的字和畫:“俺不認字,以前就靠看葉子大概認,現在有字有畫,俺就不怕認錯了!
吳大夫,你咋認識這些字啊?俺們農夫要是也能認,就不用總麻煩你了。”
“俺是在郡裡的村醫培訓課上學的!”老吳指著圖譜上的匈奴文,“農科還特意標了匈奴文,你看,‘蒲公英’的匈奴文在這兒,以後俺教你認這幾個關鍵的字,比如‘有毒’‘可喂’‘驅蟲’,你就能自己看圖譜找草藥了。”
正說著,種麥的阿福扛著鋤頭過來,手裡攥著一把草:“吳大夫,你也幫俺看看!
俺家麥田裡長了這草,不知道能不能當驅蟲的草藥,還是得拔掉,去年麥田生蟲,俺沒及時治,少收了半畝麥!”
老吳接過草,又翻圖譜,指著“艾草”那頁:“你這是艾草!
圖譜上寫著‘艾草’能驅麥蟲,把它曬乾燒了,煙能趕蟲,還能泡水灑在麥田裡,比拔了強,你看這字,‘艾草’旁邊標著‘驅蟲用’,以後看到這幾個字,就知道它有用了。”
阿福摸著圖譜上的字,不好意思地笑:“俺要是能認這些字,就能自己看農科的手冊了,不用每次都等你過來,吳大夫,你也教教俺唄,俺想認‘驅蟲’‘治病’這些字,以後俺家麥田和羊都能自己照顧。”
“沒問題!”老吳把圖譜遞給兩人,“俺每天下午在醫養站教字,就教跟農活、養牲口相關的,比如‘農藥’‘草藥’‘飼料’,還有圖譜上的字,你們帶著農夫們都來,農科還送了小黑板,俺寫一個字,再講對應的草藥,大家好記。”
中午的時候,老吳把小黑板搬到醫養站的院子裡,上麵寫了“蒲公英”“艾草”“有毒”三個秦字,旁邊還畫了簡單的草葉,村民們聽說能學認字辨草藥,都圍了過來,阿木抱著小兒子也來了,想學著認“飼料”的字,以後給雜交羊配飼料更方便。
老吳指著“蒲公英”的字:“大家跟俺讀,‘蒲—公—英’,它能治豬、羊的拉稀,葉子有鋸齒,根褐花黃;再看‘有毒’,遇到標這倆字的草,絕對不能喂牲口,也不能放麥田裡,比如苦苣、斷腸草,都標了這倆字。”
阿木指著“艾草”的字:“吳大夫,俺家的雜交羊怕蚊子,能不能用艾草驅蚊子?圖譜上有沒有寫?”
老吳翻到“艾草”那頁,指著旁邊的小字:“你看,這兒寫著‘艾草可驅蚊蟲,適用於羊圈、豬圈’,以後你認住‘艾草’這倆字,再看後麵的說明,就知道咋用了,不用再問俺了。”
下午,老吳帶著大家去坡上實地認草藥,他讓李大姐找蒲公英,阿福找艾草,其他人找“有毒”的苦苣,大家邊找邊認圖譜上的字,錯了老吳就糾正,比如阿福把苦苣當成了蒲公英。
老吳就指著苦苣的根:“你看,它的根是白色的,圖譜上‘苦苣’旁邊標了‘有毒’,跟蒲公英的褐色根不一樣,記著根的顏色,再認字,就不會錯了。”
李大姐很快找到了蒲公英,高興地舉起來:“吳大夫,俺找對了!
葉子有鋸齒,根是褐色的,跟圖譜上的字和畫都對得上,俺現在連‘蒲公英’這三個字都認得了,以後俺家豬再拉稀,俺自己就能找!”
太陽快落山時,大家都認會了五六種草藥,還記住了對應的字,阿福把艾草捆起來,說要回去曬了驅麥蟲,李大姐挖了蒲公英,急著回去喂豬,老吳看著大家的背影,心裡滿是踏實——教大家認字,不是為了讓大家當先生,是為了讓大家能自己看農科的手冊,自己辨草藥,少走彎路,多收糧。
第二天一早,醫養站的院子裡又擠滿了人,這次大家不僅要學認字,還問老吳要農科的《草藥手冊》,說要帶回家,讓家裡的娃也跟著認,阿木還說:“等俺家老三長大了,俺要讓他多認字,多學農科的本事,以後幫著村裡的人辨草藥、看手冊,讓大家的日子更紅火。”
老吳笑著拿出手冊,分給大家:“農科準備了很多手冊,以後咱們黑沙嶺村的農夫,不僅會種地養羊,還能認草藥字,看農科手冊,這就是教育助農的用處,讓知識幫咱們多賺錢,少受損失,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
坡上的蒲公英開著黃花,麥田裡的艾草隨風晃,潤疆的日子,因為認得了幾個草藥字,因為能自己辨草藥,變得更踏實,更有奔頭——這就是教育的力量,能讓農夫們握著鋤頭的手,也能握著知識的手冊,把“物產豐饒”的日子,一步步種出來。
喜歡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請大家收藏:()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