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英王陳玉成在皖北掛車河畔和樅陽城下撞得頭破血流、深陷泥潭的消息傳到忠王李秀成軍中時,李秀成勒住戰馬,望著西進武昌的方向,眉頭緊鎖。
他並非不知安慶危局,也並非不願救援,但陳玉成的停滯不前,徹底打亂了原定合擊武昌的計劃。更讓李秀成憂心的是,他深知陳玉成部乃天國西線最精銳之師,若其主力在皖北被湘軍消耗殆儘,即便自己孤軍深入武昌,也難有作為,反而可能陷入重圍。
“圍魏救趙?此路不通矣!”李秀成長歎一聲,眼中閃爍著精明而務實的光芒。他迅速做出了一個看似“怯戰”,實則極具戰略眼光的決定:放棄強攻武昌的既定目標,將此次大規模西征的主要目的,轉變為——擴充實力量!
李秀成麾下兵團立即改變了行軍方向和作戰風格:
李秀成不再執著於攻擊武昌這樣的堅城重鎮,而是將目光投向清軍防禦相對薄弱、人口稠密、相對富庶的皖南、贛北、鄂南地區。他的大軍如同一股靈活的洪流,沿著清軍布防的縫隙穿行。
每到一地,李秀成便大肆宣揚太平天國的“均田免賦”等主張,痛斥清廷腐敗無能,尤其利用北方英法聯軍入侵、皇帝北逃、朝廷威信掃地的時機,極力煽動民心。他敞開營門,大量吸納貧苦農民和流民。這是最主要的兵源。天災人禍、官府盤剝下掙紮求生的百姓,為了一口飯吃或一線生機,紛紛加入。
同時,活躍在贛北的天地會武裝等,被李秀成以高官厚祿收編。被打散的清軍和地方團練,在太平軍聲勢下也多有投靠。
李秀成嚴格貫徹“避戰保兵”的原則。他的兵團規模像滾雪球一樣迅速膨脹,從出發時的數萬人,短短數月內膨脹至號稱“數十萬”實際作戰兵力約十餘萬)。但他嚴令各部:不與清軍打硬仗!一旦遭遇清軍頑強抵抗的城池或據點,或是探知有湘軍主力尤其是曾國藩、鮑超、多隆阿等部)活動的區域,立即繞道而行,絕不糾纏。他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吸納人口和資源,而非攻堅消耗。
李秀成兵團這股龐大的洪流,不可避免地流經了皖南地區。而當時,曾國藩的祁門大營,正深陷太平軍侍王李世賢的重重圍困之中,岌岌可危,曾國藩本人甚至寫好了遺書。
鹹豐十年底1860年12月),李秀成率領其主力,裹挾著大量新附的人馬,浩浩蕩蕩地進入了祁門附近區域。祁門大營就在眼前!
祁門大營內,氣氛已至冰點。曾國藩麵如死灰,幕僚們開始焚燒重要文件。探馬不斷回報李秀成大軍的規模和逼近的路線,每一個消息都如同重錘敲在眾人心上。以祁門當時空虛的兵力主力被牽製或在外),麵對李秀成這十餘萬哪怕其中大半是新兵)大軍,一旦強攻,幾乎是必破之局!曾國藩的遺書,似乎馬上就要派上用場。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秀成的動向讓所有人大跌眼鏡。
他沒有揮師直撲那座唾手可得的、象征意義巨大的湘軍統帥大營,他的大軍前鋒甚至已經逼近到能望見祁門外圍烽燧的距離。但李秀成僅僅派出小股部隊進行試探性的襲擾,在遭遇了祁門外圍湘軍可能是鮑超、張運蘭等部)並不算特彆激烈的抵抗後,他果斷下達了命令:
“傳令!全軍轉向!避開祁門,取道南行,入江西!”
命令迅速傳達。李秀成龐大的隊伍,如同一條巨蟒,在祁門外圍險峻的山地間,硬生生地扭轉身軀,繞了一個大圈,主力避開了祁門核心防區,轉而南下,向著江西境內挺進。隻留下小股部隊虛張聲勢,牽製迷惑。
李秀成此舉,被後世許多人視為錯失良機,甚至指責其“畏戰”。但深入分析,這正是他戰略目標清晰和務實作風的體現。
李秀成此行的核心目標是擴軍,而非殲滅湘軍統帥部。強攻祁門,即便能拿下,也必然是一場慘烈的攻堅戰。曾國藩必然死守,湘軍各部如鮑超、左宗棠)也會拚死回援。李秀成的新軍雖眾,但缺乏訓練和重武器,攻堅能力有限,硬啃祁門這塊硬骨頭,即使成功,自身精銳骨乾的損失也必然慘重,這與他保存並壯大實力的根本目標背道而馳。
祁門地形險要,湘軍雖被圍,但依托工事防禦,仍有相當戰鬥力。一旦攻城不順,陷入膠著,外圍的湘軍主力如左宗棠、鮑超)和太平軍李世賢部都可能卷入,戰場態勢將極其複雜危險。李秀成不願冒這個險。
相比陷入苦戰的皖南,江西的清軍力量更為分散薄弱,且未經大規模戰火摧殘,人口資源更為豐富,更利於他進一步招兵買馬,壯大隊伍。江西才是他實現“擴軍”目標的沃土。
李秀成心中更大的藍圖在江浙富庶之地。他深知安慶凶多吉少,陳玉成前途未卜。他需要保存這支迅速膨脹的力量,作為未來經營江浙、支撐天國的本錢。為了一座可能打下來也守不住的祁門大營,消耗寶貴的種子力量,在他看來是愚蠢的。
李秀成的“輕輕放過”,讓曾國藩和整個祁門大營撿回了一條命,堪稱奇跡。曾國藩在絕處逢生後,對李秀成的“怯懦”既感慶幸又充滿鄙夷。然而,李秀成的戰略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兵團規模空前膨脹,成為太平天國後期最龐大的一支軍事力量。他成功避開了與湘軍主力的決戰,保存了核心骨乾的元氣。他掃蕩了皖南、贛北、鄂南大片地區,吸納了大量人力物力,沉重打擊了清廷在這些地區的統治基礎。
當李秀成最終帶著這支規模駭人、但成分複雜、戰鬥力參差不齊的龐大軍團,心滿意足地掉頭東返,準備經營江浙時,他確實為太平天國延續了數年的國祚。
然而,他避開了祁門的刀鋒,卻也錯過了或許能改變整個戰局的機會。他帶回的是一支龐大的“泥足巨人”,這支軍隊在未來的攻堅和硬仗中,將暴露出其致命的弱點。安慶的絞索,則在李秀成繞道江西的煙塵中,被曾國荃和多隆阿們,勒得更緊了。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