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肅州城頭重新飄揚大清龍旗,持續十餘年的陝甘回亂終於平定。左宗棠以雷霆萬鈞之勢,不到五年就肅清了蔓延西北的叛亂。硝煙散儘,滿目瘡痍,這位儒將立即將全副心力投入到戰後重建之中。
在蘭州總督衙門內,燭火通明至深夜。左宗棠正與幕僚們商議善後要務,案頭堆滿了各地送來的文書。他指著西北輿圖,神色凝重地說道:“陝甘雖定,百廢待興。當務之急在於振興文教,教化民心。甘肅學子赴陝鄉試,要跨越隴山,跋涉千裡,其間艱難險阻,不知耽誤多少英才。”
幕僚趙亮躬身回應:“大帥明鑒。甘肅生員赴陝考試,不僅要耗費數月光陰,沿途盤纏更是一筆巨大開支。許多寒門學子因此放棄功名之路,實在令人痛心。”
左宗棠當即拍案決斷:“即刻上奏朝廷,請準甘肅與陝西分闈鄉試!”他親自起草奏折,字字懇切:“甘肅距陝西省城二千餘裡,峻嶺重巒,旅途艱險……寒士負笈跋涉,資斧維艱,多有因此廢學者。若能在蘭州設立貢院,則隴右文風必將大振。”
經過據理力爭,朝廷終於準奏。光緒元年1875年),甘肅曆史上首次單獨舉行鄉試。消息傳出,全省震動。左宗棠特意下令在蘭州修建可容納數千人的貢院,並撥專款資助貧困考生。鄉試當日,他親臨貢院,看著來自各州縣的學子有序入場,不禁對身旁的學政感慨道:今日之盛況,方顯太平氣象。文教興則民心定,此乃長治久安之本。
與此同時,左宗棠大力整頓西北茶政。他發現此前茶務積弊叢生,茶商勾結官員,壟斷茶市,以致茶價騰貴,民不堪負。在經過深入調研後,他毅然推行“以票代引”的新政。
在總督衙門召集的茶政會議上,左宗棠向屬下詳細解釋新政策:“以往茶引製度,茶商須向官府購買茶引,方可經營。這等於是給了少數大茶商壟斷之權。如今改為茶票,任何商販隻需繳納定額茶稅,即可自由經營。”這一改革立竿見影,茶葉價格應聲而落,邊疆百姓終於能喝上價廉物美的茶葉。
茶政改革的消息傳到民間,百姓奔走相告。在蘭州集市上,一個老農捧著新買的茶葉,激動地對同伴說:“往年這一斤茶葉要賣到二百文,如今八十文就能買到,左大帥真是咱們的再生父母啊!”
然而正當各項改革深入推進之時,同治十三年1874年)夏,河州再度發生叛亂。叛首閔殿臣原是當地土豪,趁左宗棠忙於整頓政務之機,糾集殘部作亂。
“閔殿臣這廝,真是不知死活!”左宗棠聞報震怒,但很快冷靜下來。他立即調兵遣將,采取剿撫並用的策略:一方麵派重兵圍剿,另一方麵張貼安民告示,聲明“隻誅首惡,脅從不問”。
在總督衙門,左宗棠對將領們麵授機宜:“閔逆雖凶悍,然其部眾多是被脅迫的百姓。爾等進剿時,務必先招撫,不得已再動刀兵。切記:用兵之道,攻心為上。”
清軍迅速出擊,很快就將叛軍圍困在河州山區。閔殿臣負隅頑抗,但部下紛紛倒戈。最後,這個掀起最後波瀾的叛首被生擒,押解蘭州正法。
平定閔殿臣之叛後,左宗棠更加注重善後事宜。他下令減免受災地區賦稅,發放種子農具,幫助百姓恢複生產。在給朝廷的奏折中,他寫道:“亂源多起於貧,欲弭亂源,必先富民。故臣在隴右,以勸課農桑、振興商貿為要務。”
除了經濟措施,左宗棠還十分注重教化民心。他在各地興建義學,聘請塾師教育平民子弟。在一次巡視中,他特意到河州的一所義學視察,看到孩子們朗朗讀書的場景,不禁欣慰地對當地官員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今日這些誦讀詩書的孩童,將來就是西北長治久安的基石。”
經過一係列治理措施,陝甘地區逐漸恢複生機。左宗棠經常微服私訪,考察民情。一次在蘭州集市上,他聽到一個老農對同伴說:“如今茶葉便宜了,娃娃也能上學了,這日子總算有奔頭了。”左宗棠聞言,不禁撚須微笑。
在軍事方麵,左宗棠大力整頓綠營兵製,裁汰老弱,補充精壯。他還創建了“楚軍”和“蜀軍”等新式軍隊,采用西洋火器,大大提升了戰鬥力。每逢操練之日,他必親臨校場,觀看將士們演練新式陣法。
然而,這位老帥的目光已經投向了更遠的西方。在給友人的信中,他寫道:“陝甘雖平,然新疆未複,終是心腹大患。俄人虎視眈眈,阿古柏盤踞西域,此誠國家之恥也。待諸事稍定,當揮師西進,收複伊犁!”
為此,左宗棠開始積極籌備西征事宜。他下令在蘭州設立製造局,仿造西洋槍炮;在河西走廊廣設糧台,儲備軍糧;還派人勘探通往新疆的道路,為大軍西征做準備。
夕陽西下,左宗棠站在蘭州城頭,遠眺西方。在他身後,是逐漸恢複生機的隴原大地;在他麵前,是等待收複的萬裡疆土。戈壁的風沙拂過他花白的須發,卻拂不去他眼中的堅定神色。
“大帥,茶已備好。”親兵輕聲提醒。
左宗棠緩緩轉身,目光依然停留在西方:“傳令下去,明日召集各營將領,商議西征事宜。”
這個年過花甲的老將,已經為下一場遠征做好了準備。在他心中,不僅僅裝著陝甘的和平安定,更裝著整個西域的收複大業。正如他常對部下說的那句話:“國家疆土,寸土不可失!”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