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琫準指向險峻的山路:在這裡,仁義就是最好的武器。
果然,官軍穿著沉重的鎧甲,在陡峭的山路上氣喘籲籲。褓負商們更是怨聲載道,他們本是走街串巷的小販,被強征來充數。
午時剛過,山頂突然鼓聲大作。但落下的不是滾木礌石,而是一筐筐的烤紅薯和米糕。
鄉親們!全琫準站在崖邊高喊,我們也是農民,不想與你們為敵!吃飽了回家去吧!
官軍陣型大亂。不少士兵丟下兵器,撿起食物狼吞虎咽。李光雄連斬數人也無法製止潰散。
全琫準見時機已到,下令出擊。但他特意囑咐:隻傷不殺,繳械即可。
混戰中,他看見一個年輕的官軍士兵嚇得呆立當場,手中長矛抖個不停。全琫準一劍挑飛他的兵器,卻未傷他性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回家去吧,他說,告訴更多人,我們不是叛賊。
那士兵愣了片刻,突然跪地磕了個頭,轉身跑了。
戰事正酣,忽有士兵來報:抓住了一個倭人探子。
全琫準回營一看,竟是個文弱書生模樣的人,懷裡緊緊抱著一個木匣。
你是何人?
在下是東京《國民新聞》的記者杉村浚,那人用生硬的朝鮮話回答,來記錄真實。
金德明冷笑:倭人的探子!殺了他!
記者急忙打開木匣,露出裡麵的相機和筆記本:我隻是想告訴世人真相!貴軍的紀律讓我深感敬佩...
全琫準按住要拔刀的金道三,仔細打量著這個日本人。他想起在仁川見過的那些傲慢的倭商,與眼前這個文質彬彬的記者判若兩人。
帶他四處看看,全琫準最終道,但不得離開視線。杉村先生,請你用你的筆告訴世界,我們朝鮮農民要的隻是活下去的尊嚴。
記者走後,鄭益瑞憂心道:大哥,這樣妥當嗎?倭人不可信啊!
讓天下人知道我們不是土匪,是義軍。全琫準望著山下的全州城,這很重要。而且...他頓了頓,我們需要外界知道真相。
次日黎明,潰敗的官軍退守全州。東學軍乘勝追擊,兵臨城下。
全琫準騎馬繞城一周,發現城牆堅固,強攻必然損失慘重。他下令圍而不攻,同時派金道三在城外喊話:
城裡的鄉親們!我們隻誅貪官,不傷百姓!開城投降,秋毫無犯!
城頭鴉雀無聲。突然,一支冷箭射下,擦著金道三的頭皮飛過。
全琫準勃然大怒,正要下令攻城,卻見城門緩緩開啟一條縫。一個老者顫巍巍走出來,手裡捧著米筐:
將軍...我們信你。城裡的糧倉早就空了,官兵在搶百姓的口糧...
原來守城士兵多是本地人,他們的家人都在東學軍治下受到善待。軍心已散。
金文鉉在城樓上看見這一幕,知道大勢已去,慌忙從密道逃走。
東學軍開進全州時,夕陽正好。全琫準走在最前,看著道路兩旁跪拜的百姓,突然覺得肩上的擔子沉重萬分。
在觀察使衙門裡,他們發現了更令人憂心的文件——與日本公使往來的密信,提及借兵平亂之事。
果然...崔景善顫抖著拿起一封信,倭人一直在等待時機。
全琫準望向漢城方向,輕聲道:這才剛剛開始。
暮色中,全州城頭的旗幟緩緩落下,一麵繡著逐滅倭夷的大旗徐徐升起。遠處海麵上,倭艦的汽笛聲隱約可聞,像是不祥的預兆,在晚風中飄蕩。
全琫準撫摸著手中的青銅劍,劍身上的雲紋在夕陽下如血般鮮紅。這把見證過壬辰倭亂的古劍,如今又要見證新的風雨。而這一次,風暴才剛剛開始。
喜歡晚清三傑恩仇錄請大家收藏:()晚清三傑恩仇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