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再加一道,片兒川!”
錢飛正埋頭猛喝那口老鴨煲的精華濃湯,聞言猛地抬頭。
“品哥?片兒川?”
“那玩意兒……不就是一碗雪菜肉絲麵嗎?”
錢飛的音量都變了。
“咱們這又是東坡肉又是老鴨煲的,最後拿一碗破麵條收尾?這畫風不對啊!”
“哎喲!帥哥你可太懂了!本地人啊!”
老板在油膩的圍裙上飛快地擦了擦手。
“等著!馬上給你下!保證是我們餘杭最‘落胃’妥帖舒服)的味道!”
【錢飛懂個屁!我賭五毛,這碗麵絕對是隱藏boss!】
【前麵的彆尬吹,我一個北方人就想問問,片兒…川?這名字聽著跟川菜似的,怎麼跑餘杭來了?】
【科普君上線!‘川’在餘杭話裡就是‘汆cuan)’!水燒開了把麵倒進去燙一下的意思!跟川渝沒半毛錢關係!】
【感謝課代表!所以,品一口這葫蘆裡到底賣的什麼藥?】
陳品看著滾動的彈幕,慢悠悠地喝下最後一口老鴨煲的湯,用餐巾擦了擦嘴角。
他的動作不快,卻帶著一種掌控全場的從容。
“飛哥,你這話,屬於是典型的外地人偏見了。”
他指了指鏡頭,那副“品氏小課堂又要開課了”的招牌表情,精準地掛在了臉上。
“家人們,千萬彆小看這一碗麵。”
“東坡肉,是蘇東坡這位大文豪落魄時,苦中作樂的智慧結晶。”
“龍井蝦仁,是文人雅士追求風花雪月的‘行為藝術’。”
“而這碗片兒川……”
陳品微微眯眼,聲音裡透出一股神秘。
“它的來頭,比前兩者加起來,都要硬!”
他清了清嗓子,用一種說書先生般的腔調,不疾不徐地開口。
“相傳清代,餘杭城裡有個小麵館,老板的兒子要考科舉。老板心疼兒子寒窗苦讀,就用了雪菜、筍片、肉片,給他下了一碗麵。”
“結果,你猜怎麼著?”
陳品故意賣了個關子。
“他兒子吃完這碗麵,直接高中!”
“從此,‘片兒川’就成了餘杭讀書人的‘考神麵’!但凡趕考,必來一碗,討個‘狀元及第’的好彩頭!”
他頓了頓,笑道:
“所以啊,這碗麵,它承載的,是這座城市最樸素,也最滾燙的期盼——望子成龍。”
“它不是什麼山珍海味。”
“它是餘杭人刻在骨子裡的‘家常’,是離家萬裡都會想念的‘鄉愁’。”
這番帶著曆史溫度的科普,讓直播間的觀眾聽得一愣一愣。
【我靠!我以為我在看美食直播,結果是《百家講壇》之《一碗麵上岸的秘密》!】
【學到了!以後去餘杭,我就去麵館點一碗片兒汆,顯得我賊有文化!】
【破防了,人家的麵吃完能成狀元,我吃的麵隻能讓我體重再創新高,淦!】
【品一口你彆光講故事啊!這玩意兒到底好吃在哪?聽著還是雪菜肉絲麵啊!】
麵對彈幕的追問,陳品搖了搖頭。
“不一樣。”
他的語氣斬釘截鐵。
“完全不一樣。”
“一碗正宗的片兒川,靈魂有三樣:倒篤菜、冬筍片、豬裡脊。”
“所謂‘倒篤菜’,就是把雪裡蕻整個塞進壇子裡,倒篤倒立壓實),密封醃製。這種老法醃出來的雪菜,鹹鮮脆爽,酸味純正,比市麵上那些工業鹹菜,高了不止一個維度。”
“冬筍,必須是本地產的,講究一個脆、嫩、鮮。一口下去,咯吱作響,那是春天的回響。”
“肉片,則要用最嫩的豬裡脊,提前碼味上漿。下鍋滑炒,斷生即出,保證入口的極致嫩滑。”
“這三樣靈魂,配上手工擀製的麵條,用熬化的豬油做底,大火爆出衝天鍋氣,再猛地衝入滾燙的骨湯!”
“一碗能把人鮮到眉毛掉光的片兒川,才算功德圓滿。”
陳品一番講解,說得自己都有點餓了。
直播間的觀眾,早已被他用語言描繪出的畫麵,饞得口水決堤。
【完了,我嘴裡的泡麵突然有了塑料包裝袋的味道。】
【豬油底!手擀麵!倒篤菜!品一口你彆念了!我求你彆念了!我這就下樓買雪菜,今天必須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