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長舒一口氣,睜開眼,對著鏡頭由衷地讚歎道:
“好吃。這道菜,我給84分。”
“牛肉鹵得火候剛好,不乾不柴。但真正讓這道菜升華的,是裡麵的皺葉留蘭香。”
【留蘭香?】
【品哥是不是口誤了?那不是薄荷嗎?】
【對啊,我就是滇南的,我們這世世代代都管這個叫薄荷啊!】
【前麵的+1,薄荷牛肉卷,薄荷牛肉卷,叫了幾十年了,咋就成留蘭香了?】
彈幕裡,瞬間被一連串的問號和本地人的現身說法刷屏了。
陳品看著彈幕,露出了一個“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麼問”的笑容。
“看來,今天除了減脂課,還得給大家免費加一節植物學掃盲課。都扶穩坐好了。”
他夾起盤子裡另一片沒被包裹的綠色葉子,湊到鏡頭前,像個拿著教鞭的教授。
“我告訴你們一個冷知識:你們在餐廳裡、在菜市場、在滇南大部分菜肴裡吃到的這種,被稱之為‘薄荷’的植物,它,並不是植物學上真正的薄荷。”enthacrispata。”
陳品此話一出,直播間直接炸鍋。
【???我裂開了!我吃了三十年的東西,你告訴我它叫彆的名字?】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我們家後院就種著這個,我奶奶管它叫薄荷,我媽管它叫薄荷,我從小就管它叫薄荷!】
【品哥你彆是搞錯了吧,這玩意兒聞起來就是薄荷味啊!】
“我知道它聞起來像。”
陳品不疾不徐地解釋道,
“因為它倆都屬於唇形科薄荷屬,是‘近親’。但近親不是同一個人,就像哈士奇和狼,長得像,能一樣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們常說的,比如做薄荷糖、牙膏,或者西餐裡調酒用的那種,通常指胡椒薄荷。那種薄荷的薄荷腦含量極高,清涼感非常‘衝’,非常刺激。你拿它來做菜,尤其是做涼拌菜,那股味道會過於霸道,直接給你整一盤‘風油精拌牛肉’。”
“而我們今天吃的這個,皺葉留蘭香,它也清涼,但主要香氣成分是香芹酮,味道更柔和、清甜。它能解膩、提香,但又不會喧賓奪主,是最佳配角。”
他用筷子尖點了點鏡頭前的葉子。
“而且,你們看外形。皺葉留蘭香的葉子,邊緣有明顯的褶皺,葉片更肥厚,尖端比較圓潤。而真正的薄荷,葉子更薄、更平整,尖端也更尖。”
“最關鍵的是,皺葉留蘭香的葉子更硬挺,摘下來半天都還是這個造型,適合做菜擺盤。換成薄荷,這會兒早脫水,軟趴趴地糊在牛肉上了。”
陳品頓了頓,總結道:
“所以,不是你們叫錯了,而是在這片土地上,聰明的本地人經過無數次嘗試,最終選擇了口感和風味都更適合入菜的‘皺葉留蘭香’,並且把‘薄荷’這個通俗易懂的名字,約定俗成地給了它。”
“這是一個基於美食智慧的,美麗的誤會。”
這番話,條理清晰,有理有據,還帶著點冷知識的優越感。
直播間裡,剛才還在據理力爭的滇南本地觀眾,全都沉默了。
幾秒鐘後,彈幕再次井噴。
【我……我好像被說服了……我家的確實葉子是皺的!】
【臥槽!原來是這樣!怪不得我以前自己在家用牙膏味的薄荷葉做菜,總感覺味道不對!原來是用錯品種了!】
【品哥,一個美食博主,為什麼會懂植物學啊!你到底還有多少驚喜是我們不知道的!】
【破案了!我終於知道為什麼外麵的薄荷牛肉那麼好吃,我自己做的就跟風油精拌牛肉一樣!原來我才是那個大冤種!】
【媽媽問我為什麼跪著看直播,我說我在聽品教授講課!】
小晴聽得一愣一愣的,夾起一片葉子看了半天,感覺自己的世界觀又被刷新了一遍。
就在這時,飯店阿姨洪亮的嗓門再次響起。
“帥哥,你們的汽鍋雞來了,小心燙!”
話音未落,一股濃鬱到極致的雞湯鮮香,伴隨著一頂不斷“噗噗”冒著白氣的紅褐色陶土帽子,被端到了桌子中央。
喜歡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請大家收藏:()敢用預製菜?我直播溯源中央廚房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