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依舊沉暗如墨,唯有貢院甬道兩側懸掛的氣死風燈,在凜冽寒風中搖曳出昏黃的光暈,勉強照亮一排排如同囚籠般的號舍。雪花夾雜著冰粒,簌簌落下,在號舍的瓦簷和狹窄的過道上積起薄薄一層。
沈驚鴻所在的“辰字叁拾柒號”舍,位於甬道中段,位置不算最差,但也絕談不上好。寒氣從四麵八方侵襲而來,穿透厚厚的棉袍,直浸骨髓。他搓了搓凍得有些發僵的手指,將帶來的小手爐點燃,放入特製的棉套中,小心地置於腳邊,聊以取暖。微弱的暖意升騰,在這冰窖般的環境中,顯得如此珍貴。
他並未急於動筆,而是先仔細地將那塊充當桌案的木板又擦拭了一遍,確保無塵無垢。然後,將素白竹紙撫平,用銅鎮紙壓好。一方端硯,注入少許清水,他挽起袖子,開始緩緩研墨。鬆煙墨條與硯台摩擦發出均勻細微的沙沙聲,在這寂靜的考場裡,竟帶著一種奇異的韻律感,幫助他進一步寧定心神。墨汁漸濃,烏黑發亮,散發出特有的清香。
做完這一切,他端坐在冰冷的木板上,閉目養神,調整著呼吸,將連日來的緊張、對未來的期許,乃至周遭環境的嚴寒,都暫時摒除在外。腦海中,隻剩下經義的脈絡、文章的章法,以及徐光啟那沉穩的叮囑聲。
不知過了多久,仿佛一聲遙遠的鐘磬之音穿透風雪傳來,緊接著是衙役拖著長音的吆喝:“諸生就位——封門鎖院——!”
沉重的貢院大門在身後轟然關閉,落鎖之聲清晰可聞,仿佛將內外隔絕成了兩個世界。一種更加深沉的寂靜籠罩下來,隻剩下風雪的嗚咽和偶爾傳來的壓抑咳嗽聲。
又過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甬道上響起腳步聲,數名受卷官與號軍在吏員的陪同下,開始分發試題紙和草稿紙。紙張從號舍小窗遞入的瞬間,帶著一股冰冷的寒意。
沈驚鴻深吸一口氣,雙手接過,恭敬地置於案上。他沒有立刻去看試題,而是先檢查紙張是否有汙損、缺頁,確認無誤後,才將目光投向那決定今日命運的幾行字。
試題紙是質地稍韌的官造毛邊紙,抬頭便是醒目的“順天府萬曆二十七年童生試”字樣。首題四書文,果然還是那道《“子曰:君子不器”》。雖然早已模擬過,但在此刻正式的場景下,沈驚鴻的心跳還是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幾分。他迅速瀏覽後續題目,試帖詩要求以“雪”為題,五言六韻;經義題出自《尚書·洪範》,問“五行”與“五事”之關聯;最後的策問,依舊是那道關於邊患與財政的時務題。
時間有限,三個時辰約六小時)需完成所有題目,容不得半分拖延。沈驚鴻沒有急於在正卷上落筆,而是先展開草稿紙。他深知,一篇未經深思熟慮、匆匆寫就的文章,極易出現紕漏,尤其是在這戒律森嚴的考場,塗改是大忌。
他首先攻克最耗費心神的四書文。在草稿上,他再次梳理思路。破題、承題,他力求穩健,完全依照正統理解切入,奠定一個紮實的基礎。到了起講、入手部分,他開始小心翼翼地引入自己的思考。他將“器”與“道”的關係,比作“舟楫與江河”、“規矩與方圓”,強調“舍器無以顯道,離道則器為虛器”。在舉例時,他依舊沿用聖人製禮作樂、周公孔子各有所長的典故,但論述的重點,則悄然放在“明器之理”方能“通大道之奧”上。他反複推敲字句,既要確保不觸碰避諱,不偏離經義太遠,又要儘可能地將“格物窮理”的精神蘊含其中。每一個用詞,每一處引證,都需在腦海中斟酌再三,方才落於草稿。這篇不過數百字的文章,草稿卻寫了塗,塗了改,耗費了近一個時辰。
手腕已有些發酸,額角也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並非因為熱,而是精神高度集中所致。他停下筆,拿起帶來的水葫蘆,小心地抿了一口冰冷的清水,又掰了一小塊硬邦邦的麵餅,慢慢咀嚼。冰冷的食物下肚,反而讓有些燥熱的頭腦清醒了幾分。
稍事休息,他轉而處理相對輕鬆的試帖詩。以“雪”為題,需緊扣題目,堆砌辭藻,講究對仗工整,意境清雅。這並非沈驚鴻所長,但他也知此乃必考項目,不敢怠慢。他回想讀過的詠雪詩篇,結合眼前實景,在草稿上勾勒出“瓊英”、“玉塵”、“素龍”等意象,拚湊起“漫空飛六出,頃刻遍寰瀛”、“壓竹欹難舉,妝鬆濕更青”等詩句,雖無甚新意,但也算中規中矩,符合試帖詩的要求。
接著是經義題。對於《洪範》九疇中的“五行”水、火、木、金、土)與“五事”貌、言、視、聽、思),他依據注疏,闡述其“天人感應”、相互對應的關係,如“貌曰恭”對應“木曰曲直”,“言曰從”對應“金曰從革”等。這部分主要考察記憶與理解,他駕輕就熟,很快在草稿上完成了要點梳理。
最後,才是他真正能夠展現實學才乾的策問。麵對“邊患頻仍,錢糧匱乏,何以禦外侮而實內帑”這一宏大命題,沈驚鴻精神一振。他在草稿上列出提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禦外之策,首重精兵利器。他雖不能直言雷霆銃,卻可以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出當前軍械之弊,呼籲“遴選良工,精研技法,鑄堅甲利兵,使一卒可當十卒之用”,並巧妙以“昔之強弩勁弓,亦賴不斷改良,方成製勝之寶”來類比,暗示火器革新之必要。
二、練兵選將,革除積弊。他提出“汰老弱,補精壯”,“嚴操練,明賞罰”,尤其強調將領需“通曉兵法,體恤士卒”,避免“紙上談兵”與“克扣軍餉”之痼疾。
三、固守與屯田並舉。主張於險要處“加固城防,廣設烽燧”,同時於邊防區域“大興屯田,以兵養兵,減省漕運之費”。
四、理財節用,清厘賦役。建議“審計度支,裁汰冗費”,“整頓鹽鐵茶馬之政,祛除中飽私囊之蠹”,並強調“輕徭薄賦,與民休息”,認為“民富乃國強之本”。
在論述過程中,他雖然沒有直接引用製造局的具體數據,但卻將那種基於事實分析的思維模式融入其中,使得對策顯得尤為紮實,不同於一般士子的空泛議論。
當時鐘沙漏)顯示時間過半時,沈驚鴻終於完成了所有題目的草稿。他不敢鬆懈,立刻開始著手謄寫正卷。
他再次淨手,換上一支鋒潁尚好的狼毫筆,蘸飽濃墨,凝神聚氣,開始將草稿上的文字,一絲不苟地謄寫到潔白竹紙上。館閣體雖顯拘謹,但在此刻,卻是最穩妥的選擇。他努力控製著筆鋒,力求每一筆都橫平豎直,結構勻稱,墨色濃淡一致。寒冷的天氣讓手指始終有些僵硬,他不得不寫幾個字就停下來,將手湊到微溫的手爐上暖一暖,再繼續書寫。
謄寫的過程,亦是最後一次修改和潤色的過程。他仔細檢查著每一個字,確保無錯漏,無塗改,更無觸犯避諱之處。精神的高度緊張與長時間的端坐,讓他感到腰背酸痛,眼目乾澀,但他不敢有絲毫分神。
時間在筆尖的移動中悄然流逝。當日光透過糊窗的桑皮紙,變得有些明亮時,沈驚鴻終於完成了最後一篇策論的謄寫。他放下筆,輕輕吹乾紙上的墨跡,又從頭至尾快速檢查了一遍,確認無誤後,才長長地、徹底地舒了一口氣。
此時,距離考試結束還有約莫大半個時辰。他沒有提前交卷,而是將試卷整齊疊好,壓在鎮紙下。然後,他靠在冰冷的牆壁上,閉目眼神。號舍內寒意更甚,手腳都已凍得麻木,胃中也因隻進了些冷食而隱隱作痛。但他心中,卻有一種塵埃落定的平靜,以及一股難以言喻的疲憊。
終於,代表著考試結束的鉦聲敲響,清脆而悠長,在貢院上空回蕩。
“諸生住筆——!”
衙役的呼喝聲再次響起。受卷官開始依次收取試卷。當沈驚鴻將自己的試卷交出時,看著那疊承載著自己心血與期望的紙張被收走,心中竟生出幾分恍惚。
號舍門被依次打開,凍得瑟瑟發抖的士子們,如同出籠的鳥兒,紛紛湧出,臉上混雜著解脫、疲憊、焦慮與希冀。沈驚鴻隨著人流,緩緩向貢院大門走去。踏出那扇沉重大門的那一刻,外麵喧囂的人聲、車馬聲撲麵而來,明亮的雪光刺得他微微眯起了眼睛。
徐府的老仆早已在門外等候多時,見他出來,連忙迎上,將一件厚實的鬥篷披在他身上,“小公子,可算出來了,快暖暖身子。”
沈驚鴻點了點頭,沒有多言,任由老仆攙扶著,踏上歸途。回頭望了一眼那森嚴的貢院大門,他知道,第一關已然闖過。結果如何,已非他所能掌控。但他相信,自己在那方寸號舍之中,已然傾儘所能,發出了屬於他的、帶著格物烙印的第一聲初鳴。接下來的,便是等待。而無論結果如何,製造局的煙火,邊關的烽火,都將繼續牽引著他前行。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