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千錘煉鋼終成器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0章 千錘煉鋼終成器(1 / 1)

初版霰彈銃那驚人的重量,如同一塊巨石壓在沈驚鴻和製造局眾人的心頭。威力得到了驗證,但實用性卻大打折扣。沈驚鴻深知,問題的核心在於材料——要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幅減重,必須提升銃管鋼材的強度。

“張師傅,”沈驚鴻召集了所有鐵匠和負責熱處理的工匠,“我們必須弄出更好的鋼。”

現有的灌鋼法、蘇鋼法生產的鋼材,用於製造雷霆銃的細長銃管尚可,但對於需要承受更高膛壓的短粗霰彈銃管,其強度和韌性已顯不足。沈驚鴻憑借記憶中的冶金知識,提出了幾個改進方向。

一是嘗試“炒鋼法”的進一步精煉,通過反複鍛打、折疊,儘可能去除雜質,提高鋼材的均勻性和密度。二是嘗試不同的“淬火”介質和回火工藝,沈驚鴻隱約記得不同溫度的回火能改變鋼材的硬度和韌性平衡,他讓工匠們記錄下每一次淬火和回火的溫度通過觀察火色)、介質水、油、甚至嘗試了鹽水)以及最終的性能表現。

這個過程極其繁瑣且耗費巨大。一爐爐的鋼料被煉製出來,在鐵砧上經受千錘百煉,然後被加工成一小段一小段的試驗銃管,進行裝藥試射。炸膛的風險始終存在,為此專門修築了加固的試射坑。沉悶的炸響和失敗的歎息不時從製造局後院傳來。

與此同時,神機營那邊裝備的雷霆銃,在經曆了數月高強度的操練和幾次小規模的邊境衝突實戰檢驗後,也反饋回了新的問題。

這一日,趙千總帶著幾名基層把總和幾名資深銃手來到製造局,他們帶來了幾支使用頻繁的雷霆銃,以及一些射擊後殘留的紙殼殘片。

“沈先生,”趙千總指著那些殘片,眉頭緊鎖,“這定裝紙彈好用是好用,裝填快,防潮。可打多了就發現,這紙殼燒得不完全,總有這麼些殘渣黏在藥室裡和銃膛裡。打上五六發就得停下來用通條好好清理,不然就影響裝填,嚴重了還可能堵塞銃管,甚至引發危險。”

一名臉上帶著硝煙痕跡的老銃手補充道:“是啊,沈大人。尤其是緊張的時候,連續射擊,根本顧不上清理,殘渣越積越多,有時候退殼都費勁。要是遇上雨天或者潮濕天氣,這紙渣子黏糊糊的,更麻煩!”

沈驚鴻拿起那些焦黑、帶著未完全燃燒紙纖維的殘片,仔細查看,又檢查了那幾支雷霆銃的藥室和銃膛內部,果然看到不少積累的黑色殘留物。他之前專注於提升射速和威力,確實忽略了連續射擊下的殘渣問題。

“這是紙殼材質和火藥燃燒特性的問題。”沈驚鴻立刻意識到了關鍵,“我們需要更易完全燃燒的紙張,或者……改變封裝方式。”

他將解決紙殼殘渣的任務交給了蘇卿卿。蘇卿卿接手後,立刻動用蘇家在江南的人脈,尋找更薄、更易燃的桑皮紙、楮皮紙,甚至嘗試用硝酸處理紙張以提高其燃燒性這需要極其小心地控製濃度和操作)。同時,她也開始記錄不同濕度、溫度下,紙殼殘渣的積累情況,尋找規律。

製造局內,冶金攻關和殘渣問題解決齊頭並進。氣氛緊張而壓抑,失敗的陰影時常籠罩。外麵關於“沈小解元瞎折騰”、“十五斤鐵疙瘩”的嘲諷依舊不絕於耳。

就在這艱難的時刻,沈驚鴻收到了蘇卿卿托人送來的一本手抄筆記,裡麵是她整理的一些前代煉丹家、本草學家關於“硝石”、“硫磺”性質以及“燃燒”現象的零散記錄,雖不成係統,卻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同時送來的,還有一盒她親自用新尋到的江南薄韌桑皮紙試製的定裝彈,附言寫著:“新紙初試,或可略減殘渣,萬事務必謹慎,勿近火器試射。”

沈驚鴻看著那娟秀的字跡和精心製作的紙彈,心中微暖。他知道,她雖不能親臨工坊,卻一直在以自己的方式支持著他。

轉機出現在一個多月後。經過無數次失敗,負責淬火的老師傅在一次偶然嘗試中,將一段精心折疊鍛打後的鋼料,在特定的溫度下觀察火色為“亮櫻紅色”)投入了預先加熱的麻籽油中淬火,隨後再進行了一次低溫回火。這樣處理出來的鋼料,打造出的試驗短銃管,在連續數次強裝藥試射後,竟然隻是微微發燙,銃身無損,內壁僅有正常磨損!

“成了!成了!”張匠頭捧著那根隻是微微變形、毫無裂紋的試驗銃管,激動得老淚縱橫。

沈驚鴻仔細檢測了這根銃管的硬度和韌性,確認其性能遠超之前的所有樣品。他立刻下令,以此工藝為核心,定型新的鋼材處理和銃管製造流程。

有了更強韌的鋼材,減重工作立刻大刀闊斧地展開。銃管壁厚得以安全地削減,結構設計進一步優化,甚至木托也選用了更輕韌的木材並做了鏤空處理。

當第二版霰彈銃樣銃擺上桌案時,所有人都眼前一亮。銃身依舊烏黑,卻明顯纖細緊湊了許多,不再是那副傻大黑粗的模樣。一稱重量,八斤七兩!雖然仍比雷霆銃重,但已進入可接受的單兵攜行範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幾乎同時,蘇卿卿那邊也傳來了好消息。經過多次對比試驗,她發現采用特定產地、經過特殊捶搗工藝製成的超薄桑皮紙,配合沈驚鴻微調過的、燃燒更充分的火藥配方,能顯著減少紙殼殘渣,連續射擊十發以上,殘渣積累才達到需要清理的程度。雖然未能完全根除,但已大大提升了實戰中的可靠性。

萬曆二十九年春,改進後的霰彈銃,連同改良的定裝紙彈,再次在試射場迎來了檢驗。這一次,沈驚鴻沒有要求親自試射,但他堅持站在了最前沿的位置。

趙千總親自操銃,感受著手中明顯輕便了許多的重量,點了點頭。裝填上蘇卿卿送來的新式紙彈,瞄準三十步外的目標。

“砰!”

聲響依舊沉悶有力,但後坐力感覺柔和了些。硝煙散去,彈幕覆蓋效果依舊駭人。連續射擊十次後,檢查銃膛,殘渣明顯減少,清理起來快捷了許多。

王千總也親自試射了獨頭彈,在二十步距離上,精準地擊穿了加厚的木板。

“好!好銃!”趙千總興奮地拍著銃托,“此銃當可命名為‘破陣銃暫定)’!專司破敵密集陣型,摧堅陷陣!”

這一次,再無人質疑。神機營的將領們一致認可了這型新式火銃的價值。雖然八斤多的重量對普通士卒仍是個負擔,但已可選拔力氣稍大者裝備,或作為小隊中的支援火力,其獨特的近戰價值無可替代。

沈驚鴻看著那支終於褪去沉重“鐵殼”,展現出淩厲鋒芒的“破陣銃”,心中百感交集。從構想到實現,曆經質疑、失敗、攻關,近一年的心血,終於結出了果實。這不僅僅是解決了一個技術難題,更是對他堅持的“格物致知”、“實踐出真知”理念的一次有力證明。

他吩咐張匠頭,以此版樣銃為標準,小批量試產二十支,配發給神機營中選拔出的力士進行適應性訓練,並開始編寫《破陣銃操典暫規》。

隨後,他回到值房,提筆撰寫奏章,準備向太子和兵部詳細呈報“破陣銃”的研製過程、性能數據以及戰術定位。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或許才剛剛開始——如何讓朝堂諸公接受並願意為這型“非主流”的火器投入資源量產。但此刻,他手握確鑿的數據和神機營的支持,心中充滿了底氣。

窗外,春意漸濃。製造局內,新的鍛錘聲似乎也帶著幾分輕快。沈驚鴻擱下筆,目光再次落在那本蘇卿卿送來的筆記上,心中默念:路雖遠,行則將至。這器之一道,亦是如此。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