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編修雖年少,然其言壯哉!我天朝豈能受此奇恥大辱?”
“西夷欺人太甚!若不予以懲戒,我沿海商民何以自安?”
“沈驚鴻精通火器,神機營亦在其指導下煥然一新,由其帶隊威懾,或可收奇效!”
朝堂之上,不再是保守派的一言堂。關於是否對西班牙采取強硬態度,以及采取何種程度的強硬,爭論日趨激烈。太子朱常洛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他心中那被沈驚鴻點燃的火苗,卻並未熄滅。他甚至在一次召見兵部尚書時,特意詢問了水師現狀以及南下呂宋的可行性。
就在這僵持不下、輿論沸騰之際,沈驚鴻做出了一個更令人吃驚的決定。他並未躲在府中避禍,反而主動走向了風口浪尖。
十月中旬,他在徐光啟的默許下,於翰林院組織了一場小範圍的“夷務策論會”,邀請了一些態度相對開明或立場中立的官員參加。會上,他並沒有再情緒化地呐喊,而是拿出了一份更為詳儘的《呂宋事件應對方略》。
這份方略,條分縷析,邏輯嚴密:
一、戰略定位:明確此次行動為“武裝威懾與外交追責”,核心目標是迫使西班牙殖民當局認罪、賠償、懲凶,而非占領呂宋,控製行動規模和成本。
二、軍事準備:
1.組建特遣艦隊:以福建水師為基乾,抽調精銳戰船十至十五艘,包括大型福船、海滄船,配備足夠數量的火炮和補給。
2.搭載新軍:從神機營雷霆新軍中,選拔五百至一千名熟悉雷霆銃、蕩寇銃操作、水性尚可的精銳士卒,由沈驚鴻親自指揮他自請以“翰林編修參讚軍務”身份)。
3.火力展示:除常規水戰火炮外,重點攜帶雷霆銃、蕩寇銃,並計劃在呂宋海岸進行一場“友好”的實彈射擊演武,向西班牙人及當地土人展示大明火器的絕對優勢,形成心理震懾。
4.情報支持:利用往來商船、僑民資源,儘可能搜集馬尼拉防禦、西班牙駐軍情況。
三、外交斡旋:
1.同步派出正式使團,向西班牙呂宋總督乃至西班牙國王遞交國書,嚴正抗議,提出交出元凶、賠償損失、保證僑民安全等具體要求。
2.武力威懾與外交談判雙管齊下,以武力為外交後盾,迫其就範。
四、後續措施:
1.若西班牙方麵屈服,則勒石立碑,載明事件經過及懲罰條款,以儆效尤。
2.若其抗拒,則實行貿易禁運,封鎖馬尼拉港,斷其來自大明的貨物來源,使其殖民經濟遭受重創。
3.考慮扶持呂宋當地反抗西班牙的勢力,進行長期牽製。
這份方略,既有宏大的戰略視野,又有具體的戰術安排,甚至考慮到了後勤、情報、後續影響等細節,展現出的已不僅僅是熱血,而是深思熟慮的謀劃能力。與會官員中,不少人原本對沈驚鴻的“衝動”抱有疑慮,看完這份方略後,態度都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沈編修……此策雖險,然並非全無可行之處。”一位兵部郎中撚須沉吟。
“以演武代實戰,以封鎖代遠征,確是老成謀國之思,非一味蠻乾。”另一位都察院禦史也難得地表示了認可。
當然,反對的聲音依然強烈,認為此舉仍是冒險,且沈驚鴻文人帶兵,於製不合。
麵對質疑,沈驚鴻平靜回應:“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臣非貪戀兵權,實因新式火器之運用,非熟知其性者不能發揮極致。至於文人帶兵,古有班超投筆從戎,王陽明平定寧王,皆以文臣立不世之功。臣不敢自比先賢,然護我子民、揚我國威之心,天地可鑒!”
他環視眾人,聲音沉凝:“諸位大人,今日我大明退縮一分,他日夷狄便敢進犯一尺!呂宋華人之血,不能白流!他們的冤屈,必須得到伸張!這不僅是為了那數萬亡魂,更是為了我大明未來的國運,為了千千萬萬海外謀生的華夏子孫,能挺直腰杆,告訴全世界——我們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祖國!”
這番話,再次讓在場許多人動容。
這場策論會的內容,很快便流傳開來。沈驚鴻不再是那個僅僅會憤怒疾呼的少年,他展現出的策劃能力與深遠的戰略眼光,讓許多人開始重新評估他。連一些原本彈劾他的官員,私下裡也不得不承認,此子確有其過人之處。
太子朱常洛在得知策論會的詳細情況後,心中更加堅定了。他開始更積極地在父皇麵前為強硬立場爭取,並暗中指示孫承宗等人在兵部推動相關的預案準備。
萬曆三十一年的深秋,因為沈驚鴻這顆“硬石頭”的投入,大明朝堂這潭深水,被攪動得波濤洶湧。一場圍繞國格、尊嚴與海外利益的巨大風波,正在醞釀之中。而沈驚鴻,這個年僅十四歲的翰林編修,已然站在了這場風暴的中心。他的目光,似乎已經穿越了重重宮闕,投向了那遙遠而血腥的呂宋海岸。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