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朝堂波瀾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66章 朝堂波瀾(1 / 1)

沈驚鴻在皇極殿前那番關於“開海禁、圖自強”的慷慨陳詞,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深潭,在萬曆朝堂激起了層層波瀾。凱旋的榮耀與巨額財富帶來的衝擊尚未平息,一場關於國家未來走向的激烈辯論便已悄然展開。

支持者主要來自幾個方麵:一是以太子朱常洛、徐光啟、孫承宗為首的務實改革派,他們看到了新式火器的威力,也看到了海外貿易的巨大利益,認為這是解決財政危機、增強國力的良機;二是戶部、工部等苦於國庫空虛的衙門官員,那白花花的銀子實在誘人;三是一些與東南沿海貿易有千絲萬縷聯係的官員,以及部分被沈驚鴻的遠見和戰績所折服的年輕官員。

然而,反對的聲音同樣強大且根深蒂固。

首當其衝的便是以都察院某些禦史、翰林院部分清流以及一些理學名臣為首的保守派。他們的理由冠冕堂皇:

“祖宗之法不可變!海禁乃太祖高皇帝所定,以防倭寇、維治安,豈可輕言廢棄?”

“重農抑商,方是立國之本。若人人逐利海外,誰人來事農耕?本末倒置,國將不國!”

“與夷狄互通有無,有損天朝體統,更恐邪說異端流入,敗壞人心風俗!”

這些論調,沈驚鴻早已預料。他在隨後的幾次小範圍廷議和奏疏中,逐一反駁:言及祖宗之法,他便以《孟子》“儘信書不如無書”回應,強調時移世易,需因時製宜;言及重農抑商,他便以此次繳獲巨資可反哺農業、興修水利為例,說明開源與固本並行不悖;言及夷狄邪說,他則強調關鍵在於“以我為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閉關自守才是真正的落後。

雙方的爭論在朝堂上僵持不下。而就在這時,一股更隱晦、卻也更具分量的阻力,借由另一個敏感話題浮出水麵——遼東。

這一日,朝會之上,關於是否部分解除海禁、於福建、廣東先行試點的爭論再起。一位資深的兵科給事中,在長篇大論反對開海之後,話鋒突然一轉:

“陛下,殿下,即便不論祖宗成法,如今國家心腹大患,仍在遼東!建州女真努爾哈赤雖死,其子代善、皇太極等人整合各部,勢力複張,頻頻叩邊,李如鬆總兵連番請餉增兵。當此之際,正應集中全國之力,鞏固九邊,應對陸上之危。若分心於海外,開辟第二戰線,耗費巨資於水師、港口,豈非舍本逐末,自削陸防?倘若遼東有失,則京師震動,社稷危矣!孰輕孰重,請陛下、殿下明察!”

這番話,可謂擊中了要害,也代表了許多北方出身、更關注陸疆安全的官員的普遍擔憂。一時間,許多原本中立或態度搖擺的官員,也紛紛點頭,覺得此言在理。畢竟,遼東的威脅是實實在在、迫在眉睫的,而海外之利,似乎還有些遙遠和不確定。

壓力瞬間來到了支持開海的一方,尤其是沈驚鴻身上。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他,想看看這位剛剛在海上取得大勝的年輕英雄,如何應對這關乎國家戰略重心選擇的難題。

沈驚鴻麵色平靜,他早已料到會有人拿遼東說事。他出列躬身,聲音清晰而沉穩:

“陛下,殿下,王給事中所言,確是老成謀國之慮。遼東之患,關乎社稷,臣亦不敢有片刻或忘。”

他先肯定對方的出發點,隨即話鋒一轉:“然,臣以為,鞏固陸防與開拓海疆,並非水火不容,反而可相輔相成!”

他抬起頭,目光掃過眾臣:“遼東之局,症結何在?一在精兵,二在利器,三在足餉!而此三者,皆可與海貿相通!”

“其一,足餉!”沈驚鴻指向殿外方向,仿佛那堆積的金山銀海仍在眼前,“此次呂宋之獲,逾千萬兩之巨!若以此巨資,優先補充遼東軍餉,更新軍械,招募精壯,何愁遼東不穩?海貿之利,正可反哺陸防!豈能因擔憂耗費而拒巨利於門外?此猶如因噎廢食!”

“其二,利器!”他繼續闡述,“臣在呂宋,親見西夷戰艦之利,其遠航、載重、火炮,皆有可借鑒之處。若能開海通商,我大明工匠便可更多接觸、學習、乃至仿製改進西洋船炮技術。屆時,不僅水師強大,其火炮技術亦可用於遼東城防、野戰,增強我陸師戰力!格物之技,本無海陸之分,唯有強弱之彆!”

“其三,戰略牽製!”沈驚鴻拋出了一個更為大膽的想法,“西夷諸國,並非鐵板一塊。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吉利,彼此競爭激烈。若我大明開海,便可利用其矛盾,與之貿易,獲取我們需要的信息、技術,甚至……在必要時,可聯合一方,牽製另一方。例如,若能自海上獲取良種馬匹、精鐵等遼東所需物資,或可另辟蹊徑,緩解邊患。目光若隻局限於長城一線,則永遠被動應付!”

他最後總結道:“陛下,殿下!陸海並舉,方是強國之道!以海貿之利養陸防之兵,以海外之術強國家之基,以全局之謀破局部之困!若因遼東之患而自縛手腳,放棄海洋,則無異於將萬裡海疆拱手讓人,待西夷從海上挾更強之勢而來,我大明陸防再固,恐亦難以兼顧!屆時,才是真正的腹背受敵!”

沈驚鴻這番論述,將開海與遼東防務緊密聯係起來,指出了兩者相互促進的可能性,甚至提出了利用國際矛盾的戰略構想,其視野之開闊,思路之清晰,再次讓滿朝文武為之側目。

支持開海的官員如同被打了一劑強心針,紛紛出言附和。而反對者,一時也難以找到更有力的理由反駁,畢竟,沈驚鴻剛剛用一場輝煌的勝利證明了他對“海”的認知和能力,而他提出的“以海養陸”、“技術互通”等觀點,也確實有其吸引力。

萬曆皇帝依舊沉默,但手指在龍椅扶手上輕輕敲擊的頻率,似乎快了一些。太子朱常洛則是目光灼灼,顯然已被沈驚鴻說服,更加堅定了開海的決心。

朝堂上的風向,開始發生微妙的偏轉。雖然阻力依然巨大,但“開海”這顆種子,已然在堅硬的凍土下,頑強地紮下了根,並且找到了與當前最緊迫的遼東問題相結合的生存之道。接下來的,將是更為複雜的利益博弈和製度設計。沈驚鴻知道,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