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三十八年,歲在庚戌。按照朝廷定製,此年為甲辰科會試之年。天下士子,無論寒窗苦讀多年的老舉人,還是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皆彙聚京師,摩拳擦掌,期盼在這三年一度的掄才大典中脫穎而出,魚躍龍門。京城一時間客棧爆滿,酒肆茶樓間,隨處可見高談闊論、揣摩時文的青衫學子,空氣中都彌漫著一股混合著墨香、焦慮與野心的特殊氣息。
這一科,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確實湧現了大量後來在明末政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尤其是東林黨及其關聯人士,他們將通過科考正途進入官僚體係,逐漸占據言路清要,進而深刻影響朝局。然而,由於沈驚鴻這隻“蝴蝶”數年來的努力,朝堂的風氣已然發生了一些不易察覺卻切實存在的偏轉。
“神機新銳營”在遼東的實戰檢驗、“動力研習所”與“精密製造局”產出的精良軍械、吳有性與蘇卿卿聯手在瘟疫防治中取得的成效,乃至沈驚鴻向戶部趙世卿提出的、正在小範圍高層間秘密討論的“理財三策”,所有這些,都指向一個核心——實績。
太子朱常洛在耳濡目染下,愈發看重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提案。這種傾向,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科考前的氛圍。雖然八股取士的框架紋絲未動,但在士子們的交流和部分開明考官如徐光啟等人)有意無意的引導下,關注邊務、探討財政、甚至偶有涉及“格物致知”與國計民生關係的策論文章,開始比以往更受青睞。那種純粹空談心性、不切實際的高調,雖仍有市場,但其吸引力在務實派官員和部分尋求晉身之階的聰明士子心中,已悄然打了折扣。
當然,東林黨人及其理念依然擁有巨大的號召力,他們的組織性和清議影響力非沈驚鴻這邊鬆散的技術官僚群體可比。但一種微妙的平衡與競爭已然形成。朝堂之上,除了傳統的派係之爭,更添了一條隱約的“務實”與“清流”的分野。
在這場牽動無數人命運的文場大戰帷幕徐徐拉開之際,處於風暴眼邊緣的沈驚鴻,卻難得地偷得浮生半日閒,將更多精力投注到了他的“寵妻大業”上。
畫眉深淺入時無
這一日,休沐在家。時近初夏,庭院中海棠已謝,石榴花初綻,灼灼如火。蘇卿卿坐在梳妝台前,對鏡梳理著如雲青絲。沈驚鴻悄然走到她身後,接過她手中的象牙梳,動作輕柔地為她梳理。
“夫君今日不去研習所?”蘇卿卿有些意外,透過銅鏡看著他專注的神情。
“吳先生如今已能獨當一麵,製造局那邊流程也已理順,偶爾偷閒一日,陪陪夫人,豈不美哉?”沈驚鴻笑道,手指靈巧地將她的長發綰成一個簡單的發髻,卻比平日丫鬟梳的更多了幾分隨性與雅致。他端詳著鏡中如玉的容顏,忽然道:“卿卿,我為你畫眉吧?”
蘇卿卿聞言,頰邊飛起兩抹紅霞,嗔道:“夫君何時學了這等……閨房之戲?”語氣中卻並無責怪,反而帶著一絲羞澀的期待。
“這有何難?觀形摹狀,把握深淺,無非‘格物’二字。”沈驚鴻一本正經地拿起螺黛,俯下身,湊得極近。他溫熱的氣息拂過蘇卿卿的耳畔,讓她心跳不由加快了幾分。
沈驚鴻確實是將它當作一件精密的工作來對待的。他仔細觀察著蘇卿卿天然的眉形,那眉毛細長而彎,如同新月,自帶一股清雅之氣。他屏息靜氣,用螺黛小心翼翼地沿著眉骨勾勒,力求對稱,濃淡適宜。他的動作有些笨拙,卻極其認真,仿佛在繪製一幅最重要的工程圖紙。
蘇卿卿閉著眼,感受著眉筆在皮膚上輕柔劃過的觸感,心中充滿了暖意。她深知丈夫在外承受的壓力,也明白他心中裝著家國天下,此刻他能放下一切,專注於為她畫眉這件小事,這份心意,遠比畫眉本身更讓她動容。
良久,沈驚鴻放下螺黛,略帶緊張地問:“卿卿,你看如何?可還入時?”
蘇卿卿睜開眼,望向鏡中。隻見雙眉被描畫得愈發清晰秀雅,雖不如專業梳頭娘子畫得那般精致工巧,卻彆有一種自然生動的韻味,更契合她本身的氣質。她嫣然一笑,眼波流轉:“夫君妙手,深得我心。”
沈驚鴻鬆了口氣,得意道:“看來我這‘格物’之功,用於此處,亦是相得益彰。”
格物園中的驚喜
畫眉之後,沈驚鴻又神秘地拉著蘇卿卿來到後院他親手打理的“格物園”。這裡不僅種植了番薯、玉米等新引入的作物,還有他利用嫁接、優選等技術培育的一些花卉果蔬。
“卿卿,你看這個。”沈驚鴻引她走到一株約半人高的植物前,上麵掛著幾個紅豔豔、橢圓形的小果子,“此物名為‘番茄’,乃泰西傳來,我觀其形色可愛,試著種了些。據徐師譯介的泰西筆記所載,此物可食,且富含……嗯,有益身體之物。”他差點說出“維生素c”,及時刹住了車。
蘇卿卿好奇地打量著這從未見過的果實:“當真可食?味道如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酸甜可口,生食、入菜皆可。”沈驚鴻摘下一個熟透的,用清水洗淨,遞到蘇卿卿唇邊,“夫人嘗嘗?”
蘇卿卿看著他期待的眼神,輕輕咬了一小口,一股清新獨特的酸甜滋味在口中彌漫開來,她眼睛一亮:“果然彆致!”
“還有這個,”沈驚鴻又指向旁邊幾株開著紫色小花的植物,“此乃‘薄荷’,提神醒腦,清熱解暑,日後可加入你調製的藥茶或香囊之中。”他知道蘇卿卿常為醫館和防疫之事勞心費神,特意尋來這些有助於舒緩精神的植物。
他在園中如數家珍,向她介紹每一種作物的特性、來源和可能的用途,不再是朝堂上那個鋒芒隱現的技術能臣,也不是軍中那個嚴肅認真的改革者,更像是一個急於向心上人展示自己寶藏的大男孩。蘇卿卿含笑聽著,不時提問,兩人在小小的園圃間,竟也徜徉了半日,充滿了尋常夫妻的恬淡樂趣。
燈下共研與無聲支持
白日嬉遊,夜晚則歸於寧靜的書房。燭光下,兩人各據一方案幾。蘇卿卿在整理“疫病研察社”新近的病例記錄,並著手編寫《婦人小兒常見病養護指南》的初稿,這是她希望推廣給更多普通家庭的知識。沈驚鴻則在審閱“動力研習所”送來的、關於小型蒸汽機在礦山排水應用中遇到的難題報告,不時提筆批注。
偶爾,蘇卿卿會遇到一個醫學難題,蹙眉思索。沈驚鴻便會放下手中的卷宗,走到她身邊,或許不能提供專業的醫學意見,但他會從係統思維、數據分析的角度,幫她厘清思路,或者隻是靜靜地陪著她,遞上一杯溫熱的參茶。
同樣,當沈驚鴻對某個技術細節感到困擾時,蘇卿卿也會放下筆,用她那清潤的聲音,與他討論一番,有時她跳出技術框架的直覺性想法,反而能給沈驚鴻帶來意想不到的啟發。
他們很少談論朝堂上的紛爭,但彼此都清楚對方正在經曆的挑戰。蘇卿卿知道丈夫正在推動的變革觸及了多少利益集團,沈驚鴻也明白妻子推廣新醫學、拋頭露麵辦學承受了多少非議。這份無需言說的理解與支持,是他們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裡,最堅實的依靠和最溫暖的港灣。
窗外,是萬曆三十八年京師喧囂的夜,無數士子在為功名前途挑燈夜讀,朝堂各方勢力在為各自的理念和利益暗中角力。而在沈府這一方小小的天地裡,隻有燭火搖曳,筆墨沙沙,以及一對年輕夫妻在各自領域默默耕耘、相互扶持的靜謐身影。對於沈驚鴻而言,守護這份靜謐,與他所要改變的那個宏大世界,同樣重要。科考之年,朝堂風向的細微變化,是他在公領域的努力;而這燈下畫眉、園中共話的日常,則是他在私領域,傾儘所有的溫柔與寵溺。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