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科考波瀾與深植根基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88章 科考波瀾與深植根基

第88章 科考波瀾與深植根基(1 / 1)

萬曆三十八年的甲辰科會試,在萬千士子的期盼與焦慮中如期舉行,又在一片爭議與暗流中落下帷幕。正如沈驚鴻所預感的那般,這一科成為了朝堂風氣微妙變化的一次集中體現。

金榜題名者中,固然不乏擅長清談、恪守程朱理學的傳統士子,但一批關注實務、策論中能言之有物、甚至隱約提及“格物致用”的考生,脫穎而出者明顯多於往屆。這背後,既有徐光啟等務實派官員在閱卷中的有意傾斜,也反映了部分敏銳士子對朝廷潛在需求變化的捕捉。然而,這並非意味著東林一係的失利。相反,他們憑借其強大的輿論聲勢和組織能力,依舊有大量門人弟子高中,且名次普遍靠前。新科進士中,既有後來成為東林肱骨、以風骨聞名的錚臣,也有少數被沈驚鴻、徐光啟等人看好、思維更為開闊的“異數”。

放榜之後,便是喧囂的拜座師、會同年、結社論政。京城各大酒樓會館,日日笙歌,夜夜宴飲。清流與務實派之間的理念差異,在這樣密集的交鋒中愈發清晰。東林士子往往高倡“君子不器”,強調道德人心為治國之本,對沈驚鴻所倡導的“奇技淫巧”和“與民爭利”的理財之策多有抨擊。而務實派進士,或在徐光啟門下受教,或親身見識過新軍械之利、瘟疫防治之效,雖在公開場合言辭謹慎,私下交流中卻更傾向於探討如何富國強兵的具體方略。

這種分化,在不久後舉行的殿試策問中達到了一個小高潮。萬曆皇帝久不視朝,此次殿試亦隻是循例露麵,策問題目由內閣擬定,中規中矩,無非是詢問士子們對王道、吏治、邊防的看法。然而,在進士們的答策中,卻明顯看出了兩條不同的路徑。一部分引經據典,空泛地強調“正心誠意”;另一部分則開始嘗試引用數據如邊鎮糧餉消耗、漕運效率對比),甚至有人大膽提及“泰西算法於測量之精”、“火器之利關乎國運”,雖言辭含蓄,但其傾向已呼之欲出。

這場科舉,沒有明確的贏家,卻清晰地劃出了未來朝堂爭論的又一條戰線。

深植根基:技術擴散與人才培養

麵對科考帶來的新風向與潛在的阻力,沈驚鴻並未急於在朝堂上爭一時長短。他深知,理念的認同需要實績的支撐,而實績的創造,離不開更深厚的根基。他將更多精力投入到了技術擴散與人才培養這一更為長遠的事業上。

在太子的支持下,“格物學堂”進行了擴建,不再僅僅麵向軍中子弟和工匠學徒。沈驚鴻與徐光啟商議後,開設了“格物專修班”,麵向社會招收具有一定算學、幾何基礎的年輕學子,甚至吸引了幾位家境貧寒卻頗有天賦的新科進士旁聽。課程內容也更加係統化,涵蓋了基礎數學、簡易力學、光學初識、地理測繪以及火器原理概論等。沈驚鴻親自編寫部分教材,將現代科學知識巧妙地融入傳統“格物”框架之中。徐光啟則負責講授《幾何原本》等西方著作,以其深厚的儒學功底為“西學”正名,減少了學員們的接受障礙。

同時,“動力研習所”和“精密製造局”也開始有意識地培養技術骨乾。沈驚鴻推行了“匠師等級製”,根據工匠掌握技能的複雜程度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評定等級,與薪俸、待遇直接掛鉤,打破了以往論資排輩的陋習。他還從“格物專修班”中選拔優秀者,進入研習所和製造局擔任“見習司務”,負責技術文檔整理、工藝流程優化和數據記錄分析,旨在培養一批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技術管理人才。

這些舉措短期內看不到顯著成效,甚至需要持續投入,但沈驚鴻堅信,這是為未來的科技騰飛埋下種子。隻有當一個社會擁有了相當數量的、具備基本科學素養和專業技能的人才,技術革命才能真正生根發芽,而非僅僅依賴於他一個人的“先知先覺”。

琉球餘波與海軍建設

前往琉球宣威的大明水師艦隊也已傳回消息。裝備了新式艦炮的明軍戰艦在琉球海域展示了強大的火力,薩摩藩軍隊懾於大明軍威,未敢正麵交鋒,但也並未立刻退出琉球,雙方形成了對峙。大明水師的存在,極大地鼓舞了琉球境內忠於明朝的力量,抵抗運動此起彼伏。朝廷內部對於是否進一步采取軍事行動存在分歧,主和派認為當見好就收,避免與日本陷入長期衝突;主戰派則以沈驚鴻、部分兵部官員為代表,認為必須徹底驅逐倭寇,維護宗主國權威,並可借此機會鍛煉新式海軍。

最終,在太子朱常洛的權衡下,采取了折中方案:水師主力暫時駐泊琉球周邊海域,保持高壓態勢,並繼續向薩摩藩施加外交壓力,要求其無條件撤軍、釋放琉球國王;同時,命令東南沿海加緊建造、改造更適合遠海作戰的大型戰艦,並優先為水師換裝更多改良火炮。沈驚鴻提出的“皇家海貿船隊”的構想,也借此機會再次被提上議程,與海軍建設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府邸日常:另一種堅守

朝堂紛擾,外界波瀾,似乎都未過多打擾沈府內的寧靜。蘇卿卿的《婦人小兒常見病養護指南》初稿已完成,正在“慈幼醫館”內小範圍試用並收集反饋。她與吳有性合作的《瘟疫論辨》也進入了最後的修訂階段,書中大量引用了醫館記錄的臨床數據,力求言之有據。沈驚鴻無論多忙,每晚歸家,總要聽聽妻子講述醫館的趣聞或編書的心得,這是他一天中最放鬆的時刻。

這一晚,蘇卿卿提到,有幾位在“格物專修班”聽課的年輕士子,主動來到醫館,希望能學習一些基礎救護知識,以備不時之需。沈驚鴻聽後,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看來,格物之學,並非與仁心仁術相悖。能學以致用,惠及百姓,方是正道。”

蘇卿卿點頭稱是,又道:“夫君,你可知,如今京中有些開明人家,已不再一味禁止女子識字算數,甚至有人家想將女兒送到我這兒來,不單學醫,也想聽聽格物淺說。”

沈驚鴻握住她的手,微笑道:“這是好事。風氣之開,始於微末。卿卿你便是這開風氣之先者。”

窗外,月華如水。沈驚鴻知道,他推動的變革,如同這月光,無法瞬間照亮整個黑夜,但正一點點滲透,改變著一些細微之處。科考的波瀾,技術根基的深植,海權的爭執,乃至家中妻子帶來的社會觀念的潛移默化,所有這些,都在共同編織著一幅不同於原有曆史軌跡的圖景。前路依然漫長且布滿荊棘,但每一步堅實的努力,都在為那個遙不可及的“中華聯邦”之夢,增添著一塊或許微不足道、卻至關重要的基石。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HP:沒有選擇 快穿:誰要當炮灰?女配她不乾了 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 穿成霸總文裡的惡毒女配後我擺爛 星海移民計劃 大唐狄仁傑之裂國 詭異複蘇從精神崩壞開始變強 渣夫讓我守空房,我嫁太子顯懷了 父子另娶我另嫁,短命夫君長命百歲了 我蒸的丹饃驚動了天庭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