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呂宋舊事與未來之鑒_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 > 第126章 呂宋舊事與未來之鑒

第126章 呂宋舊事與未來之鑒(1 / 1)

山海關的秋夜,寒意已深。巡撫行轅的書房內,燭火將沈驚鴻的身影拉得悠長。他剛剛處理完軍務,麵前攤開的卻是來自京城關於土地兼並激烈爭論的詳細抄報。楊漣的慷慨激昂,保守派的頑固反對,皇帝的猶豫不決,都清晰地呈現在字裡行間。沈驚鴻知道,僅僅在朝堂上爭吵“清丈田畝”、“抑製兼並”這些敏感字眼,很難真正觸動那些既得利益者,甚至可能將皇帝推向對立麵。他需要一種更巧妙、更能直擊心靈的方式,來點醒他那位身處深宮、對民間疾苦和王朝痼疾缺乏直觀認識的皇帝學生。

他想到了後世崇禎朝的窘迫,想到了那幾乎被拖垮的財政,以及其中占據極大比例的宗藩祿米。一個大膽的、借古諷今、甚至可以說是“預言”式的故事構思,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型。他不能直接提及大明,更不能提及未來的崇禎,但他可以借用一個“異國”的故事來隱喻。

他鋪開信紙,以私人信件的形式,開始給天啟皇帝寫信。信的開頭,他並未直接談及朝政,而是以回憶的口吻,提起了多年前那場遠征呂宋、為罹難同胞討還公道的舊事,並巧妙地引入了一段“聽聞”的軼事:

“……陛下,臣近日整理舊牘,偶憶起當年呂宋之事。彼時擒獲西夷總督,審訊之餘,亦曾與一些久居南洋之老商賈閒談,聽聞一海外古國舊事,頗有些意味,思之惕然,願與陛下分享,或可資聖心一格。”

他筆鋒一轉,開始講述這個精心編織的“故事”:

“聞此古國,亦曾強盛一時,疆域遼闊,物阜民豐。其開國之君,雄才大略,為酬功臣,固宗室,定下製度,凡宗室子弟,皆由國家歲給厚祿,賜予莊田,使其世代享樂,不與民爭利,亦不涉政務,名為‘拱衛王室’。”

“此製初行,宗室人數尚少,國家富足,尚可支撐。然曆數代之後,宗室枝繁葉茂,子孫綿延,其數何止十倍、百倍於國初?彼時,舉國賦稅,竟有三四成乃至更多,需用於供養這些不事生產、不納賦稅、亦無實職之宗室成員。其親王、郡王、鎮國、輔國……等級森嚴,祿米、絹帛、莊田賞賜,皆有定例,累積之數,駭人聽聞。”

沈驚鴻在這裡,刻意模糊了具體比例,但“三四成”這個接近明末宗室耗費的估算數字,已足夠觸目驚心。

“更有甚者,”他繼續寫道,筆觸愈發沉重,“這些宗室憑借特權,不僅坐享厚祿,更利用身份,大肆兼並民田,壟斷利源。民間有諺雲:‘‘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其中之‘富者’,此類宗室及其姻親,占據泰半。國庫日窘,而宗室之耗費日增;百姓困苦,而宗室之莊園日廣。”

接著,他描繪了那“古國”後來的景象,幾乎就是明末的翻版:

“及至末世,外有強敵環伺,內有流寇蜂起,國家亟需糧餉以養兵平亂,然國庫空空如也。在位之君,欲加征賦稅,則民不堪命,怨聲載道;欲削減宗室祿米,則宗室嘩然,阻力重重。彼時,甚至有親王倉廩中糧食黴爛,而邊關將士無糧餉禦敵;有郡王府邸堆金積玉,而朝廷無銀賑濟災民。君臣相疑,內外交困,終致……唉,社稷傾覆,宗廟丘墟,其狀之慘,聞者落淚。”

寫到這裡,沈驚鴻適時地打住,沒有描述那“古國”具體的滅亡過程,留下了無儘的想象空間。他將話題引回現實,但依舊不直接點破:

“陛下,臣每思此異國舊事,常感喟不已。其開國之初,何嘗不欲萬世永固?然製度之弊,積久而成痼疾,終至無可挽回。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當初定策之人,可曾想過,百餘年後,其自身之子孫,亦將困於這龐大臃腫之體係,或坐吃山空,或與國同亡?”

然後,他筆鋒巧妙地轉向了更私密、更能觸動天啟內心柔軟處的話題——傳承與未來。

“陛下,臣冒昧,今皇子殿下聰穎可愛,乃國朝之福。臣遠在邊關,亦常遙想殿下成長之姿。臣不禁思及,如今我大明,雖有各地藩王宗親,依祖製享爵祿。然,陛下可曾思量,十世之後,二十世之後?屆時,陛下之直係子孫,與如今各地藩王之子孫,皆太祖血脈,然國家賦稅有定數,土地有窮時。若宗室子弟繁衍無算,皆需國家奉養,皆可占田置業……”

他在這裡設下了一個尖銳的問題,卻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用一種近乎私語的口吻寫道:

“待到那時,陛下之子孫,尚能如今日之陛下,享有四海,安穩無憂否?國家之稅賦,尚能如現今這般,支撐邊關軍餉、百官俸祿、水利工程乃至陛下您所喜愛的格物研習否?今日之藩王,耗的是國家之元氣;而這元氣,本應是留予陛下萬世子孫之基業啊!”

最後,他將土地問題與宗藩問題聯係起來:

“臣聞近日朝中,有議及田畝之事。或有言‘與民爭利’者。然,陛下,這‘民’之中,有多少是倚仗宗室特權、官紳身份而兼並土地、不納糧、不服役之‘豪民’?這‘利’,本是該流入國庫,用於養兵、惠民、鞏固社稷之‘公利’!若坐視田畝日益集中於少數不納糧之特權手中,則國用日蹙,而小民日困。小民無活路,則天下何以安寧?陛下子孫之基業,又將置於何地?”

“臣非敢妄議祖製,更非離間天家親情。然,前車之鑒,後事之師。呂宋所聞之古國舊事,猶在耳邊。臣肺腑之言,唯願陛下聖聰獨斷,於宗室祿米、莊田管理,或可未雨綢繆,稍加厘定;於天下田畝,更需查明實數,使賦役公平。此非為一時而計,實乃為陛下萬世之子孫,預留一份不受拖累、可堪大用之基業也!”

寫完這封長信,沈驚鴻仔細封好,命心腹以最快速度密送京城。他知道,這封信風險極大,幾乎是在影射太祖製定的宗藩製度,觸碰了皇室最敏感的神經。但他必須說,必須用這種近乎“講故事”的方式,將未來可能發生的財政崩潰、宗室拖累的可怕圖景,清晰地展現在天啟皇帝麵前。他希望,這位對格物之理有著濃厚興趣、對自己保有信任的年輕皇帝,能夠從這“他山之石”中,領悟到那關乎朱明王朝自身生死存亡的深刻警示。這不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土地兼並,更是為了給這個帝國,斬斷一條通往曆史宿命的枷鎖。夜色深沉,沈驚鴻的目光卻異常明亮,那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決絕。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