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王恭廠爆炸的餘波,在沈驚鴻的妥善處置和朝廷的有意淡化下,並未在京城掀起太大波瀾。偶有茶樓酒肆議論那聲“悶雷”,也很快被遼東最新的軍情邸報、江南新到的絲綢花色,或者皇帝陛下又造出了什麼新奇機械的傳聞所取代。帝國的中樞,依舊在它固有的軌道上運行,似乎並未意識到,遠在千裡之外的遼東和更東方的半島,正醞釀著一場足以影響國運的暗流。
文華殿的偏殿內,蒸汽機模型的研討暫告一段落。朱由校心滿意足地拿著沈驚鴻繪製的幾張改進草圖,準備去他的“木工房”親自嘗試。殿內隻剩下沈驚鴻與幾位當值的閣臣、兵部官員,氣氛從方才的技術探討,轉向了沉肅的軍政議事。
兵部尚書王在晉捋著胡須,將一份來自遼東的緊急文書推到沈驚鴻麵前,眉頭緊鎖:“驚鴻,你看看吧。東江鎮毛文龍那邊,近來有些異常的奏報。”
沈驚鴻接過,快速瀏覽。文書是東江總兵毛文龍發出的,內容主要是控訴朝鮮方麵近來態度曖昧,對東江鎮所需糧秣補給多有推諉,甚至限製明軍斥候在朝鮮境內的活動。毛文龍在奏報中言辭激烈,指責朝鮮“首鼠兩端”,“暗通建虜”,請求朝廷下旨申飭,甚至暗示必要時需以武力震懾。
“朝鮮……”沈驚鴻放下文書,指尖輕輕敲打著桌麵,這兩個字在他心中激起了漣漪。是了,曆史上,皇太極在正麵突破遼東防線受挫後,確實將目光投向了相對薄弱的側翼——朝鮮。天啟七年1627年),皇太極便發動了“丁卯之役”,迫使朝鮮簽訂城下之盟,斷絕與明朝的宗藩關係,轉而向後金稱臣。這一招釜底抽薪,不僅解決了後金部分糧食危機,更斬斷了明朝牽製後金的重要臂膀——東江鎮毛文龍部,使得後金可以全力西向。
如今,由於自己的乾預,後金麵臨的困境遠勝曆史同期。缺糧、缺鐵、缺人,內部因分化政策而離心離德,外部有明軍新式火器和嚴密封鎖。皇太極比曆史上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打破這個包圍圈。那麼,提前將戰略重心轉向朝鮮,幾乎是必然的選擇。
“王部堂,各位大人,”沈驚鴻抬起頭,目光掃過在場諸人,“毛帥所報,恐非空穴來風。建州女真如今困獸猶鬥,正麵強攻我遼西、薊鎮防線,無異以卵擊石。其若想破局,唯有向東西兩翼尋求突破。西麵蒙古,我朝以互市、軍威加以籠絡威懾,其大部尚在觀望。而這東麵……”
他頓了頓,指向輿圖上那個向半島延伸的角落:“便是朝鮮。”
一位閣臣疑惑道:“朝鮮乃我大明藩屬二百餘年,素來恭順,豈會輕易背棄宗主,與那建州蠻夷勾結?”
沈驚鴻微微搖頭:“大人,國與國之間,利益為先。朝鮮李朝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亦有親金後金)勢力。如今我朝雖強,但畢竟山海關外,建州兵鋒猶在。朝鮮僻處一隅,見我朝與建州長期對峙,難免心生畏懼,或存騎牆之念。更何況,皇太極若以大軍壓境,利誘威逼,朝鮮那些牆頭草,難保不會動搖。”
他指著輿圖上鴨綠江一線:“更重要的是,朝鮮若倒向建州,則我東江鎮毛文龍部,便成孤懸海外之絕地。糧道斷絕,腹背受敵,毛帥縱有萬夫不當之勇,亦難持久。東江鎮一失,建州便可無後顧之憂,儘收朝鮮糧秣物資以資軍用,屆時再整合力量西犯,我遼東壓力必將倍增!”
一番分析,條理清晰,切中要害,讓在座諸人麵色都凝重起來。王在晉沉吟道:“驚鴻所言極是。隻是,如今我朝重心在於穩固遼西,消化新政,若貿然對朝鮮大動乾戈,或派重兵駐防,恐力有未逮,亦可能逼反朝鮮。”
“部堂老成謀國。”沈驚鴻表示讚同,“直接興師問罪或大軍壓境,確非上策。當前之要務,在於‘懾’與‘撫’並舉,穩住朝鮮,挫敗皇太極之圖謀。”
他整理了一下思緒,提出自己的方略:
“其一,遣使申飭,重申宗藩。朝廷應即刻選派能言善辯、熟悉朝鮮事務之重臣,持節前往漢城,麵見朝鮮國王李倧。一方麵,嚴詞質問其近來怠慢天朝、疏遠東江之行為,重申大明宗主之權威;另一方麵,宣示我朝近年來軍威之盛、格物之利,特彆是遼東戰線之穩固,使其明白,背明投金絕非明智之舉,大明方是值得依靠之強援。可攜帶新式‘驚鴻二式’步槍及部分精巧格物產物作為展示,以壯聲威。”
“其二,加強東江,以戰促和。密令毛文龍,遴選精銳,不必與後金主力硬碰,但可針對與後金勾結密切的朝鮮邊境州縣,或小股後金偵騎,進行幾次精準、快速的打擊。目的不在攻城略地,而在展示肌肉,震懾朝鮮內部的親金派,同時切斷後金可能通過朝鮮獲取資源的隱秘渠道。讓朝鮮君臣親眼看到,即便在其國境之內,明軍亦有能力保護自身利益,懲戒叛逆。”
“其三,經濟利誘,分化拉攏。可適當放寬對朝鮮的貿易限製,允許其商人更多參與遼東互市,購買些急需的布匹、藥材、書籍等。同時,暗示若朝鮮能堅定立場,協助大明遏製建州,未來可在鹽鐵、乃至部分非核心的格物技術上進行有限度的合作。利之所趨,人心所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其四,情報先行,未雨綢繆。加派精乾細作,潛入朝鮮及建州,重點探查皇太極使者與朝鮮哪些大臣往來密切,後金在朝鮮邊境有何異動。同時,嚴密監視鴨綠江、圖們江各渡口,防其暗通款曲。”
沈驚鴻的策略,既有外交上的強勢與懷柔,也有軍事上的威懾與精準打擊,更輔以經濟手段和情報支持,形成了一個多管齊下的組合拳。他深知,對付朝鮮這種夾縫中的小國,既要讓其感受到背叛的代價,也要讓其看到忠誠的益處。
王在晉等人聽完,紛紛點頭。這套方案考慮周詳,且不需要朝廷立刻投入巨額軍費和大量兵力,符合當前“穩中求進”的國策。
“驚鴻之策,老成持重,可操作性極強。”王在晉最終拍板,“老夫即刻稟明陛下,並會同內閣、禮部、兵部詳議,儘快施行。”
議事完畢,沈驚鴻走出文華殿,初夏的陽光有些刺眼。他遠眺東方,目光似乎穿越了千山萬水,落在了那片三千裡江山上。
皇太極,你果然將目光投向了朝鮮。這一手釜底抽薪,確實狠辣。但既然我已先知,便絕不會讓你如願。東江鎮不能丟,朝鮮這個藩屬,也必須牢牢綁在大明的戰車上。這場圍繞朝鮮的暗戰,將是你我之間,繼遼東正麵戰場之後的第二處博弈場。
他深吸一口氣,心中已有決斷。在推動使者前往朝鮮的同時,他也必須給毛文龍去一封密信,既要穩住這位桀驁不馴的東江帥,也要指導他如何在這場複雜的三角博弈中,既展示力量,又不至於過度刺激朝鮮,反而將其推向敵人懷抱。
曆史的車輪,在他這隻“蝴蝶”的持續扇動下,正朝著未知而微妙的方向偏轉。朝鮮的歸屬,將成為影響大明與後金命運走向的關鍵砝碼之一。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