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那場剖肝瀝膽的深夜奏對,餘音猶在梁間縈繞。沈驚鴻帶著皇帝的默許與那份沉甸甸的、關乎國運的期望,踏上了離京返遼的征程。這一次,他輕車簡從,但無形的行囊卻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為沉重——裡麵裝著的,是即將點燃北疆沃野的星火,是攪動北方格局的謀略,更是一個古老帝國試圖掙脫三百年興衰周期律的初步藍圖。
離京前的日子,他分秒必爭,如同精密的齒輪般高效運轉:
在京郊皇莊,他並非走馬觀花,而是挽起袍袖,蹲在田埂上,與那些臉上刻滿風霜、手指粗糲的老農們交談。他詢問不同土質的特性,了解作物耐寒的極限,傾聽他們應對災年的土法智慧。最終,他從數百人中,精心遴選了十二名不僅經驗豐富,更難得的是眼神中還保留著對土地探索欲望的“種田好手”。這些沉默寡言的漢子,將是他在北國黑土地上播下的第一批“活種子”。沈驚鴻親自向他們許諾:“此去遼東以北,乃開天辟地之事。若成功,諸位皆是我大明拓土墾荒之功臣,子孫後代,永記爾等之功!”老農們雖惶恐,卻也被這份前所未有的重視和那“功臣”二字激得胸膛發熱。
通過魏忠賢的渠道,他繞開了戶部繁瑣的流程,直接從內承運庫和南京貢品中,調集了一批被小心標記的種子:有來自朝鮮邊境耐寒的“大紅穗”麥種,有據說在貧瘠之地也能生長的“灰黍”,更有幾袋用油紙包裹了數層、由南洋貢使進獻的“占城稻”稻種。這些種子被分彆裝箱,標注清晰,由沈驚鴻的親兵日夜看守,視若珍寶。
與此同時,一道看似尋常卻暗藏機鋒的指令,通過兵部職方司最隱秘的渠道,送達了遼東前線乃至更北方那些如同幽靈般活動的夜不收小隊手中:“加強對極北之地‘羅刹’此名號已開始在邊境流傳)動向之偵查,詳記其人數、裝備、習性。若遇建奴小股偵騎,可視情況,網開一麵,令其得以北窺。必要時,可‘遺落’些許關於羅刹人貪婪凶殘、南下尋找皮毛與奴隸之消息。”這便是沈驚鴻“驅虎吞狼”之策的落子。他要讓皇太極在應對大明壓力的同時,提前感受到來自更北方、文明迥異的威脅,讓這兩股勢力在廣袤的西伯利亞叢林和黑龍江流域互相消耗、牽製。這是一步險棋,需要極高的技巧和時機的把握,但他相信,對於生存環境本就惡劣的建州女真而言,任何外部威脅的信息都會引起足夠的警惕,甚至可能改變其戰略重心。
帶著這些精心準備的“火種”與“利刃”,沈驚鴻一行人馬踏著尚未完全消融的積雪,北上出關。山海關的城門在他身後緩緩閉合,將京師的繁華與朝堂的喧囂隔絕開來。關外的寒風依舊如刀,吹在臉上生疼,但沈驚鴻的心中卻燃燒著一團灼熱的火焰。他回頭望了一眼那巍峨的關城,目光堅定。此行,他不再僅僅是一個試圖逆天改命、挽救王朝於水火的穿越者,更是一個手握藍圖、決心在這片古老土地上開辟新天地的播種者與開拓者。
幾乎就在沈驚鴻的身影消失在北方地平線的同時,紫禁城內的朱由校,也開啟了他帝王生涯中最為主動、也最具挑戰性的篇章。沈驚鴻那番關於王朝興替根源與“三策”的論述,如同在他心中投下了一塊巨大的烙印,再也無法抹去。他不再滿足於在深宮中擺弄木器模型,或是僅僅通過魏忠賢去駕馭那紛繁複雜的朝局。他要在“天啟”這個年號下,留下真正屬於他朱由校的、足以彪炳史冊的印記!
天啟七年仲春,一場由皇帝親自構思、推動,旨在為大明治痼疾、開新局的“天啟革新”,以一份措辭嚴謹、目標明確的詔書形式,悄然頒行於各部院及督撫重臣。與以往那些雷聲大雨點小、往往人亡政息的“新政”不同,朱由校在沈驚鴻的潛移默化下,借鑒了後世“五年計劃”的核心理念,在詔書中明確提出“以五年為一周期,定策、施行、考核、調整,步步為營,務求實效,不圖虛名”的總體方針。這無疑給那些習慣了朝令夕改或敷衍塞責的官員,套上了一個明確的時間枷鎖。
詔書明確,首個五年周期自天啟七年始,至崇禎元年終),革新將圍繞三大主軸展開:
一、固本培元內政、財政與吏治):
1.清丈田畝,試行新稅:以山東、北直隸為核心試點,全力推進土地清丈,務必厘清隱匿。同時,強製要求在所有皇莊、官田、勳貴賜田中,率先試行“攤丁入畝”新稅法。此項工作由清吏司陳子廷、朱統鑍全權主導,戶部協同,皇帝每旬親自查閱進度簡報。詔書嚴詞:“敢有阻撓清丈、隱匿田畝、抗拒新稅者,無論勳戚官紳,清吏司可先行拿問,再行奏報!”目標:五年內,在試點地區初步建立起準確的土地台賬和新的賦稅征收體係,為全國推廣摸索出切實可行的經驗與模式。
2.整頓吏治,裁汰冗員:清吏司的鋒芒將繼續閃耀,持續打擊貪腐,重點清理稅關、漕運、鹽政等油水衙門。同時,由吏部牽頭,開始對臃腫不堪的官僚體係進行“瘦身”,重點裁撤閒散、重疊機構,淘汰昏聵無能、年老體衰的官員,力圖提高行政效率。值得注意的是,魏忠賢在此事上表現出異乎尋常的積極性,顯然將其視為借助“革新”之名,係統性地打擊東林殘餘、安插親信、鞏固自身權力的絕佳機會。朱由校則冷眼旁觀,樂見其利用閹黨這把“快刀”去斬斷那些盤根錯節的舊勢力關係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3.興修水利,鼓勵農桑:詔令工部及各地督撫,限期修複境內關鍵河渠、陂塘。並由朝廷選派精通農事的“農官”,奔赴各地,推廣區田法、代田法、糞肥施用等增產技術。沈驚鴻帶回的那些南方稻種,也被下令在京畿皇莊劃出專地,由經驗豐富的老農負責,詳細記錄其生長情況,觀察其適應性。
二、開疆拓土軍事、邊防與移民):
1.北進黑土,步步為營:正式批準了沈驚鴻與孫承宗聯合製定的北進方略,但詔書反複強調“穩紮穩打,不可貪功冒進,以建立穩固據點為要”。授權沈驚鴻以薊遼巡撫身份,統籌遼東精銳,並聯合蒙古科爾沁等友好部落,組建一支規模控製在五千人以內的“北征先鋒營”。明確首要目標:在下一個冬季來臨之前,於黑龍江中遊南岸大致後世璦琿一帶)建立至少兩個具備長期駐守、屯墾、防禦功能的寨堡,並立即著手進行小規模軍屯,驗證黑土地耕種可能性。
2.鞏固九邊,精練新軍:在薊鎮、遼西、宣大等關鍵防線,繼續有序換裝“驚鴻二式”步槍及配套戰術,加強火器操練。同時,借鑒沈驚鴻早年整訓京營的經驗,在邊軍中有選擇地推行更嚴格的營伍操典、更優厚的等級軍餉以及更明晰的功賞製度,旨在打造數支完全忠於皇帝、裝備精良、能打硬仗的核心機動武力,作為國家柱石。
3.經略南洋,預作布局:詔書未明言,但朱由校通過內帑和親信太監,秘密向福建、廣東等地的心腹官員及有實力的海商傳遞信息,默許甚至暗中支持他們以“走私”或“補辦朝貢”等名義,加強與呂宋菲律賓)、舊港蘇門答臘)、乃至暹羅泰國)等地的聯係。任務是收集海情、繪製精密海圖、建立隱秘商貿站點,並評估當地物產、兵力,為未來的“開源”之策和可能的海洋擴張打下基礎。這一切都在水麵下進行,悄無聲息。
三、開源蓄力經濟、貿易與工匠):
1.有限開海,官督商辦:選擇月港福建海澄)等少數幾個傳統私貿活躍的港口,有限度地、有管理地放寬海禁,試行“官督商辦”模式。由市舶司嚴格掌控出口商品種類如瓷器、絲綢、茶葉)和數量,發放特許“船引”許可證),對出海貿易的商船抽取高達百分之二十的關稅。這既是對強大守舊勢力的試探性妥協,也是為全麵開海積累管理經驗、培養商貿人才、充實國庫的務實之舉。
2.發展軍工,帶動百工:依托軍器監和各地規模較大的官營作坊,在優先保證軍需供給的前提下,逐步將一些非核心的、改良後的軍工相關技術如水力驅動的鍛錘、標準化零件製作、改進的織布機、提水器械等),有選擇地向民間實力工匠擴散,或由官府組織成立專門工坊,生產民用商品。旨在刺激手工業發展,吸納部分流民,並反過來促進技術的進一步革新。
朱由校深知改革之艱難,猶如逆水行舟。他采取了相對穩健而務實的策略:對內,以清吏司和閹黨為雙刃劍,一個主抓廉政實證,一個負責政治清場,互為犄角,又相互製衡;對外,軍事行動嚴格控製規模,避免國力過度消耗,重在建立可持續的據點;經濟上則小心翼翼地進行試探,在阻力最小的領域先行突破。
“天啟革新”的詔書並未在民間廣為張貼,但其核心內容在高級官員層麵傳達後,依舊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下引爆了深水炸彈。支持者如孫承宗、徐光啟等人,看到了王朝中興的切實希望,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而利益受損的保守派、地方豪強、以及部分觀念迂腐的清流,則感受到了切膚之痛與理念的衝擊,驚怒交加,暗中串聯,醞釀著各種形式的反擊與阻撓。朝堂之上,以往純粹的門戶之爭、意氣之爭,開始被圍繞新政具體條款、實施細節的激烈辯論所部分取代,一種新的、以實務和利益博弈為核心的政治生態正在痛苦中孕育。
關外,廣寧城。
沈驚鴻很快通過兵部塘報和皇帝密旨,收到了關於“天啟革新”詔書的詳細內容。他逐字逐句地仔細閱讀著每一項措施,心中百感交集,既有方案被采納的欣慰,更深感責任重大。皇帝不僅理解並接納了他的核心建議,更以其至高無上的權威,賦予了這些構想以係統性的規劃和明確的時間表,這無疑是一個曆史性的進步。
他立刻召集麾下主要將領、幕僚以及負責屯田的文官,宣示朝廷方略,統一思想。隨後,整個薊遼巡撫行轅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機器,開始高速運轉,全力籌備北進事宜。那十二名老農和那些珍貴的種子被單獨安置在一處守衛森嚴、陽光充足的院落,由專人照顧,並開始進行適應性體能訓練和極寒生存知識的惡補。派往極北之地的夜不收,也陸續傳回了令人振奮且帶有一絲凝重的消息:確認在精奇裡江結雅河)流域發現了小股“羅刹人”探險隊的蹤跡,他們乘坐長船,火器犀利,已與當地達斡爾部族發生了搶奪皮毛的衝突。沈驚鴻得報,下令:“繼續嚴密監視,記錄其活動規律。同時,在我軍與建州交界區域,可有計劃地散布消息——‘北方來了白毛羅刹,凶殘無比,所過之處,寸草不留,專掠人口為奴’。”
春風終於開始溫柔地吹拂遼東大地,殘雪消融,黑土裸露,散發出泥土的芬芳。廣寧城內外,一派臨戰前的繁忙與肅殺:一隊隊士兵在進行最後的操練,輜重營的馬車川流不息地裝載著糧草、軍械、築城工具,工匠們在日夜趕製雪橇和適於冰麵行進的爬犁。沈驚鴻時常站在城頭,遠眺北方那片廣袤、神秘而富饒的土地,目光仿佛已穿透重重山巒,落在了那流淌著黑色乳汁的黑龍江畔。
“五年……”他迎著料峭的春風,低聲自語。這第一個五年,是播種的季節,是篳路藍縷、奠定基石的階段。內革弊政、外拓疆土、廣開財源,這三條路上都布滿了荊棘與陷阱,每一步都可能遭遇意想不到的困難與反噬。但他堅信,隻要方向正確,策略得當,步步為營,這看似微弱的星火,終有一天可以形成燎原之勢。大明的命運,正在他、在那位深居宮中的皇帝、在無數誌士能臣的努力下,被一點點地撬動,試圖掙脫那曆史的慣性,駛向一片充滿希望、也暗藏風險的無垠藍海。而他的腳步,即將率先踏上前人未曾大規模涉足的黑色沃野,去親手書寫屬於這個時代、也屬於他沈驚鴻的全新傳奇。
喜歡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請大家收藏:()明祚永延,我讓大明上巔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