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澄月緣牽?紅塵暖_一念起萬劫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一念起萬劫生 > 第15章 澄月緣牽?紅塵暖

第15章 澄月緣牽?紅塵暖(2 / 2)

澄心毫不猶豫,像上次那樣俯身背起桃月。這次沒了水桶牽絆,他步履又快又穩,徑直將她背回山下小屋。他沒有轉身離開,而是破天荒地留了下來。

在桃月爹娘焦急熬藥時,澄心就安靜地坐在桃月床邊的小凳上。他不說話,隻是在她難受得哼唧時,用微涼的手輕輕覆在她滾燙的額頭上,或者在她不安地翻身時,幫她掖好被角。他就這樣守了半日,直到桃月的燒退下去一些,呼吸平穩了,才告辭離開。離開前,他換上了那雙新鞋。

三月花朝節,山下小鎮有廟會集市,熱鬨非凡。白雲觀雖清靜,但山下節日的氣氛也會隱隱傳來。

桃月興衝衝地奔上後山,纏住澄心:“澄心哥哥,今日是花朝節,山下可熱鬨啦!有賣糖人的、耍猴的、唱大戲的!爹娘不放心我,不許我去,你帶我去瞧瞧吧?就一會兒!”澄心向來對這般喧鬨避之不及,本能地便要搖頭。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望著桃月亮得驚人的眸子,憶起她病中憔悴的模樣,拒絕的話到嘴邊卻成了沉默。桃月隻當他是應允了,歡呼一聲,拉起他粗糙的大手便往山下小徑跑。澄心身體一僵,卻未掙脫,任由那隻溫熱的小手牽引著,走向他從未主動踏入的喧囂人間。

集市人聲鼎沸,桃月宛如一隻快活的蝶兒,看什麼都新鮮。她駐足糖畫攤前,盯著老師傅靈巧地勾勒出各樣活靈活現的動物,饞得直咽口水。澄心默不作聲地掏出自己積攢下、為數不多的銅板,遞給攤主,朝桃月指了指。

桃月驚喜道:“澄心哥哥要給我買?”澄心點頭。桃月選了隻小兔子。澄心看攤主畫完,付過錢,接過糖畫卻不立刻遞給桃月,隻盯著那晶瑩剔透的小兔子出神。忽而他笨拙卻認真地模仿著攤主動作,用殘餘糖稀在桃月的兔子旁,極緩慢地勾勒出個歪歪扭扭的月牙形狀。糖跡雖稚拙,桃月卻覺這是世間最特彆的糖畫,笑得眼睛也彎成了月牙兒。

天公偏不作美,倏忽落下淅瀝春雨。人群四散奔逃時,澄心已拉著桃月躲到賣傘的攤棚下。他毫不猶豫買了最大那把油紙傘。

雨幕籠罩中,桃月一手撐著傘緊貼他脊背,另一手小心翼翼護著兔子月牙糖畫。返回路上她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澄心耳畔縈繞著桃月的笑語、雨打傘麵的劈啪聲,以及漸遠的市集喧囂,背上傳來小丫頭暖烘烘的體溫。他第一次覺得,這紛擾塵世間,竟也能覓得這般令人眷戀的暖意與安寧。

四月暮春,山中草木蔥蘢,白雲觀後山有一片野茶樹,正是采摘春茶的好時節。觀裡道士和山下村民常會去采摘。

桃月知道澄心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去後山采茶,炒製後供觀裡飲用或換些必需品。她自告奮勇:“澄心哥哥,我采茶可厲害了!我幫你!我眼睛尖,手也快!”澄心看著她小小的個子,本想拒絕,但想到她爬山的靈活勁兒,點了點頭。

清晨的茶坡,露珠未曦,空氣清新。澄心背著大背簍,動作沉穩精準,隻采最嫩的芽尖。桃月挎著小竹籃,像隻靈巧的小鹿穿梭在茶樹間,她確實眼尖手快,專挑澄心可能遺漏的、藏在葉下的好芽。一大一小,沉默而默契地勞作著。陽光透過樹葉灑下,隻有鳥鳴和采茶時輕微的“簌簌”聲。

采了大半天,背簍漸滿。桃月畢竟年紀小,又跑前跑後,漸漸體力不支,小臉曬得紅撲撲,腳步也有些虛浮。澄心注意到了,停下手中的活,走到她麵前,默默取下她的小背簍,帶她到陰涼的茶樹下休息。還拿出準備的水袋和餅子,讓她補充體力。

桃月坐在樹蔭下,看著那結實的大背簍,再看看澄心寬闊可靠的肩膀,一種被全然接納和保護的巨大幸福感湧上來。

她在旁邊唱著小調,那是一種歡快的山野小調,調子輕快跳躍,像山澗裡蹦躂的溪水。哼到興起時,她還會模仿幾聲清脆的鳥叫,引得枝頭的鳥兒也好奇地歪頭看她。

澄心采著茶葉,聽著這不成調的歌謠,嘴角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暖意。桃月的聲音帶著點孩童特有的清亮,脆生生的,又帶著點濕潤的甜意。她唱得忘詞了,就自己胡亂編上幾句,唱到“采茶姑娘不怕累”時,還偷偷瞄了澄心一眼,見他沒有笑話自己,才放心地繼續哼下去,讓那歡快的調子隨著風,裹著淡淡的茶香,在靜謐的茶坡上輕輕飄蕩。陽光透過葉隙,在她沾著餅屑的嘴角跳躍。

采完茶,澄心背著滿簍的茶葉和桃月下山。夕陽西下,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

澄心的講述平淡無波,卻透著一股暖意。他緩緩抬起頭,目光坦然地迎向孟青雲探究的眼神,神情依舊沉靜,但那抹執拗的認真卻愈發清晰:“她不一樣。”

這三個字,是澄心能給出的最直白,也最鄭重的答案。沒有解釋哪裡不一樣,也沒有定義是什麼關係,隻是陳述一個他內心確認的事實,桃月在他心裡,占據了一個獨特的位置。

孟青雲看著澄心那雙清澈見底、此刻卻異常堅定的眼睛,臉上的戲謔終於慢慢收斂,化作一聲輕笑,帶著了然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欣慰。

“行,不一樣。”孟青雲跳下石頭,“挺好。有個讓你覺得‘不一樣’的人在身邊,是好事。這冷冷清清的院子,多個活泛的小太陽,看著也舒心。”

孟青雲轉而提起手中的烏木仗劍,臉上重新露出得到心愛之物的神采:“喏,看看這個!天工坊新出爐的寶貝,烏木為骨,內嵌金精,銘刻了陣紋……”他興致勃勃地開始介紹,仿佛剛才關於桃月的話題從未發生過。

澄心聽著孟青雲的講述,目光落在散發著沉穩光澤的烏木仗劍上,帶著欣賞。他沒有表現出對法器的特彆興趣,但也沒有走神,隻是安靜地聽著。隻是,在他偶爾望向山下村落方向的瞬間,那平靜的眼底,會掠過一絲連他自己都未曾察覺的、極淡的牽掛,仿佛在確認那個小小的身影是否已平安到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暮春的暖陽灑在青石板路上,觀內靈氣氤氳,比離京前似乎又濃鬱了幾分。碧落剛踏入她暫居的清幽小院,一名負責灑掃的伶俐小道童便迎了上來,恭敬行禮:“仙子,您回來了。”

碧落微微頷首,正欲入內。

小道童像是想起什麼,連忙補充道:“啊,仙子,您離京這段時日,有位姓楊的公子,前後來了觀裡兩次,指名求見您。”

“楊公子?”碧落腳步微頓,清冷的眸光落在道童身上。她認識的人間男子,姓楊的……似乎隻有一位。

“正是。”小道童點頭,努力回憶著,“第一次約莫是四月中下旬,第二次是……是四月廿八。那位楊公子,看著是位讀書人,氣度溫潤,說話也極客氣有禮。他說他姓楊,單名一個‘慎’字,從天水來京備考。”

楊慎……果然是他。碧落心中一動,那個在北上途中與她論道,眼中閃爍著理想光芒卻又帶著深沉愛慕的書生。

“他可有言明來意?”碧落的聲音依舊平靜無波。

“第一次來,隻說是久慕仙子風儀,特來拜會,並請教一些……嗯……學問上的疑難。”小道童撓撓頭,“觀裡值守的師兄告知他仙子外出公乾,歸期未定。楊公子當時……眼中似有些失落,但依舊溫潤有禮,留下一份拜帖便告辭了。”

“第二次來呢?”碧落追問,語氣聽不出情緒。

“第二次來,楊公子說……說他已在京城安頓下來,準備備考明年的春闈。聽聞仙子尚未歸來,便留下一個小包裹和一封書信,說是家鄉的一點心意。”小道童指了指房間,“包裹和書信,道長讓收在您靜室的書案上了。”

碧落沉默片刻,隻道:“知道了。下去吧。”

小道童應聲退下。

碧落步入靜室。書案上,靛藍棉布包裹旁,壓著一封素雅信箋,信封上清雋的楷書:“碧落仙子敬啟”。

碧落靜立片刻,指尖拂過信封。神念微動,已感知包裹內是幾樣天水風味的乾果蜜餞,以及一本裝訂整齊、墨跡猶新的手抄冊子,扉頁似乎寫著《北行問思錄》。沒有貴重之物,隻有一份帶著故土氣息的質樸心意。

她拿起信箋,拆開。信紙是上好的素白宣紙,字跡端正清朗,帶著讀書人特有的筋骨:

碧落仙子尊鑒:

州府一彆,倏忽數月。慎已安抵京城,賃居西城,潛心備考,以待明歲春闈。日前兩度冒昧造訪仙居,皆緣慳一麵,聞仙子有鎮異之任在身,奔波勞碌,伏惟珍攝。

慎此番留京,家母及舅父皆寄厚望於科場功名,此乃慎自幼所誌,亦不敢懈怠分毫。然,近日京城風氣丕變,修行之事蔚然成風,家舅亦以為,此乃當世新局,勸慎或可涉足一二,不為長生超脫,但求強身健誌,通曉時務,以備將來若得效命朝廷,能與修士、鎮異司乃至封魔諸事有所應對。舅父言,此亦為經世致用之“新學”。

慎初聞此議,心緒頗複。寒窗十載,所求者,無非以聖賢之道匡扶世道,以律法文章裨益黎民。此誌未移。然舅父之言,亦非無理。值此劇變之世,妖魔顯蹤,靈氣複蘇,修士之力漸成護國安民之重器。若全然不通此道,未來恐有隔靴搔癢、紙上談兵之虞。

慎深知仙子超凡脫俗,洞悉世情。昔日北上途中,仙子三問,如晨鐘暮鼓,令慎於聖賢書外,得窺世情之幽微、大道之至理,受益終生,感激莫名。

今慎困於抉擇:是當一心隻讀聖賢書,循傳統科舉之路?亦或當分心涉足修行之門,以求“知彼”而利將來之“知己”?二者取舍,關乎慎未來數十載之道路。心中彷徨,如臨歧路。

仙子智慧通玄,俯瞰紅塵,對世事變遷、人心向背,必有高屋建瓴之見。故不揣冒昧,修書一封,懇請仙子於百忙之中,撥冗賜教一二。仙子片言,或可為慎撥開迷霧,指明方向。無論仙子作何指點,慎皆銘感五內,必深思慎取。

隨信奉上家鄉些許風物及慎近月所思所錄之《北行問思錄》一冊,聊表寸心,萬望哂納。書中不過慎讀史閱世、觀京城新象之愚見,或存謬誤,亦盼仙子閒暇時,偶有垂顧,指點迷津。

京城春深,諸事繁雜。伏乞仙子珍重道體。

天水後學楊慎頓首再拜

元啟六年四月廿八

信箋上的墨跡溫潤,字裡行間透著讀書人的恭謹與真誠。沒有半分逾矩的情愫表達,隻有對一個曾深刻啟發過自己的“師長”的由衷敬重和關於人生道路的鄭重請教。他將舅舅提出的兩條道路——純粹科舉與涉足修行清晰列出,坦承自己的困惑,懇切尋求碧落的“高屋建瓴之見”。

碧落放下信箋,清冷的眸光落在窗外搖曳的竹影上。

楊慎……果然如她所料,是個極有分寸的君子。他已敏銳地感知到並完全尊重了她的態度,將那份深沉的情愫完美地收斂、轉化為了純粹的慕道之情與對智者的求教之心。這封信,情真意切,坦蕩磊落,提出的問題更是切中這個劇變時代讀書人麵臨的現實困境。

她拿起那本《北行問思錄》。隨意翻開一頁,上麵密密麻麻記錄著他對律法執行不公的觀察、對新興修行階層可能帶來的社會變化的思考,甚至還有對碧落昔日三問的引申探討……字跡工整,思考深入,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書生情懷和求知若渴的赤子之心。

碧落沉默良久。

現如今凡間修行體係的草創,孟青雲步入修行之路,其體內的殘魂不知何時蘇醒,她不能長久留在身邊引導、度化……諸多事務縈繞心頭。楊慎的困惑,看似是他個人的道路選擇,實則折射出這個時代無數讀書人乃至整個社會結構麵臨的轉型陣痛。

她將信箋和書冊輕輕放回書案,與那靛藍包裹放在一起。

“紅塵路歧,心誌為本。”她低聲自語,清冷的眼眸中閃過一絲極淡的、近乎歎息的微瀾,“科舉,修行,皆為器用。持何器,行何路,當問本心所向,而非隨波逐流。”

她並未立刻回信。楊慎的困惑,不是一個能輕易給出答案的問題。它需要時間沉澱,需要他自己去觀察、去體驗、去碰撞,最終才能找到那條屬於他的、能將聖賢理想與時代變革融合的道路。或許…在某個更合適的時機,當她處理完眼前的要務,心境更為澄明時,可以給他一個更清晰的指引。

喜歡一念起萬劫生請大家收藏:()一念起萬劫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