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形態組的專家則對網絡上興起的曆史虛無主義思潮,某些公知大v的言論軌跡、以及西方基金會滲透的具體案例細節追問不休。
李滿倉根據記憶,點出了幾個在未來被證實有問題的文化項目和媒體人,提醒要提前警惕。
甚至連一些看似瑣碎的細節,也可能隱藏著重要情報。
一次,文史組的一位老教授拿著一份2015年的地方晚報,指著上麵一則關於“某南方城市老城區改造,發現大量日軍遺留化學武器”的短訊,詢問李滿倉是否了解更詳細的情況。
李滿倉看到這則消息,瞳孔微微一縮。
他回憶起前世確實有過相關報道,但當時並未引起全國範圍的廣泛關注。
他沉聲道:“這件事是真的。處理過程很艱難,也造成了一些人員傷亡。這提醒我們,日軍遺留的化學武器分布可能比已知的更廣,危害持續存在。
相關的排查和應對機製,需要儘早建立和完善。”
這個看似不起眼的信息,立刻被提升為重要警示,標注後轉給了相關的安全和國防部門進行預研。
李滿倉就像一塊擁有龐大存儲量的“活硬盤”,又像一位高明的拚圖師,用他來自未來的記憶碎片,
不斷地為專家組手中那幅由報紙和書籍構成的宏大曆史畫卷,填補上缺失的關鍵色彩和細節,使其變得更加清晰、立體和富有預警價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坦誠自己並非全知全能,很多高層決策內幕和技術細節並不清楚,他的視角更多是基於一個普通民眾的所見所聞和後來公開的信息。
但這種基於真實經曆的、帶著煙火氣的補充,恰恰是冷冰冰的文字資料所缺乏的,也讓所有的分析推演更加貼近現實,更具參考意義。
兩個多月的高強度工作,李滿倉同樣收獲巨大。
他不再是那個僅憑一腔熱血和前世記憶行事的孤獨守護者。
通過與這些共和國頂尖頭腦的交流,他係統地了解了國家運行的複雜邏輯、戰略決策的艱難權衡,以及那些隱藏在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博弈。
他的視野被極大地拓寬,思維也更加縝密和具有前瞻性。
他親眼看到,自己帶來的那些來自未來的物品和記憶,如何被這些忠誠而智慧的專家們,如同淘金一般,提煉出寶貴的戰略金屬。
有的被融入正在製定的“七五”計劃綱要的調整建議中。
有的催生了數個絕密的、瞄準未來科技前沿的“專項”攻關計劃;
有的則化為了加強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抵禦文化滲透的一係列具體措施……
希望的星火,正在以一種超越時代的方式,悄然改變著這個古老國度巨輪的航向。
當初步的分析梳理告一段落,各課題組開始撰寫厚厚的綜合報告時,老人再次親臨基地。
他翻閱著那些凝聚了無數心血的報告摘要,臉上露出了兩個月來罕見的、帶著欣慰和決斷的笑容。
“很好!同誌們辛苦了!”他環視著在場所有麵容憔悴卻眼神熠熠的生輝的專家和李滿倉,“你們這兩個月的成果,勝過千軍萬馬!為我們抓住機遇、規避風險,贏得了最寶貴的時間!”
他的目光最終落在李滿倉身上,充滿了讚賞與信任。
“滿倉同誌,你也辛苦了。現在,是時候讓你暫時離開這個檔案庫了。”老人話鋒一轉,“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你去做。”
喜歡1975,彆賣我女兒請大家收藏:()1975,彆賣我女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