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是慘痛的,他們絕不能再在品牌保護上留下任何漏洞。
首先,在林律師的指導下,“梅家”和“雲繡”商標第一時間提交了注冊申請。
其次,小豔推出了一個極具人情味和辨識度的“匠人身份證”製度。
每一雙出自合作社正式工友之手的襪子,都會附上一張精美的小卡片,上麵印有製作這雙襪子的工友的照片、姓名、工齡,以及一段簡短的心裡話或小故事:
“王愛娟,工齡25年,原縣棉紡廠擋車工。願這雙襪子帶給您棉紡廠時代的溫暖記憶。”“李秀芳,康複中心首批學員。針線讓我重拾自信,願您也能感受到這份力量。”“趙小梅,合作社新生代學員。一針一線,織就未來夢想。”
這個小卡片成本不高,卻極大地增強了產品的獨特性和情感連接。
消費者買的不僅僅是一雙襪子,更是一份故事,一份支持,一份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共鳴。
果然,“匠人身份證”一經推出,大受歡迎,甚至成了收集品。
針對防偽,大姐梅小麗再次展現了她的技術和遠見。
她派工程師阿鵬帶團隊過來,專門為合作社開發了一套微型的防偽芯片rfid標簽技術早期應用)。這種比米粒還小的芯片,可以巧妙地嵌入襪子的標簽或特定位置裡,消費者通過合作社提供的簡易掃描器初期在超市和專櫃配備),或是用未來普及的智能手機小麗已考慮到技術趨勢),就能讀取芯片信息,驗證產品真偽,甚至能看到這雙襪子的“誕生曆程”——哪位工友在何時完成。這套係統成本相對較高,主要用於中高端產品線,但它代表了品牌在技術防偽上的決心和高度。
渠道上,大姐梅小紅發揮了巨大作用。她的“梅記百貨超市”全縣乃至全市連鎖網絡,成為了“雲繡”品牌最堅實可靠的展示和銷售平台。“正品專櫃”常態化,配備了掃描器,專人講解,“匠人身份證”的故事被製作成漂亮的展板。小紅還利用她的商業人脈,開始將“雲繡”推向市裡、省城更大的商場。她自豪地宣稱:“我們賣的不僅是襪子,是咱們梅林縣的故事和匠心!”
在三姐妹的合力下,合作社的銷量不僅迅速恢複,甚至較之前暴漲了一倍不止。
“梅家雲繡”這個名字,經過這場假貨風波的淬煉和之後的品牌升級,反而變得更加響亮,更具價值感和信任度。
更讓小豔驚喜的是,縣裡、市裡乃至省裡,都開始關注這個從風波中崛起、並成功探索出“品牌+扶貧”、“傳統+科技”新路徑的典型。
省輕工廳和商務廳下來調研,高度評價了合作社的模式。不久後,一個巨大的榮耀降臨——“梅家雲繡”手工紡織技藝,被評選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授牌儀式那天,合作社張燈結彩,像過年一樣。
小豔、小紅,還有從深圳趕回來的小麗,三姐妹並肩站在台上,接過那塊沉甸甸的、閃著金光的牌匾。台下,是合作社所有工友激動自豪的笑臉,王大姐和李嬸不停地抹著眼淚。
周建國也站在人群中,默默地鼓掌,眼神裡充滿了複雜的欣慰。
甚至,那些曾經跪在法院門口的作坊工人們,也有幾個代表被邀請來了,他們看著眼前的一切,眼神裡不再是絕望和嫉妒,而是羨慕和一絲渴望。
小豔之前提議的“代工合作計劃”已經初步談妥了兩家作坊,正在由王大姐等老師傅去進行技術培訓和標準指導。雖然前路漫長,但至少,一扇門已經打開。
儀式結束後,人群逐漸散去。小豔一個人站在院子裡,撫摸著那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牌匾,百感交集。
從差點被假貨淹沒,到如今的重生與榮耀,一路走來,艱辛無比。
這時,陳偉民不知何時出現在了法院街角的遠處,他沒有靠近,隻是冷冷地看著合作社方向的熱鬨與光彩,臉上沒有任何表情。當小豔的目光無意中與他相遇時,
他嘴角扯動了一下,似乎想露出一個慣有的冷笑,但最終沒能成功。
他轉過身,身影消失在街角,隻留下一句隨風飄來的、幾乎聽不見的低語,帶著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你們贏了商標,但輸掉了時代。”
這話語像一絲若有若無的陰風,試圖鑽進這一片火熱之中。小豔聽到了,她望著他消失的方向,沉默了片刻。
然後,她緩緩地搖了搖頭,嘴角反而浮現出一絲從容而堅定的微笑。
她轉過身,目光掠過嶄新的牌匾、繁忙的工坊、工友們臉上發自內心的笑容,以及更遠處,那片充滿生機的土地。
“不,陳偉民。”她在心裡輕聲回應,仿佛是對那個舊日幽靈的最終告彆,也是對嶄新未來的宣言,“我們贏回的,不僅僅是商標。我們正在創造的,才是這個時代真正需要的。”
品牌的重生,不僅僅是法律的勝利,更是理念的升華,是責任的擴展,是一條通往更廣闊天地的全新起跑線。梅家姐妹和她們的“雲繡”,已然破繭。
喜歡梅家三朵花請大家收藏:()梅家三朵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