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能手團隊的初步成效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67章 能手團隊的初步成效

第67章 能手團隊的初步成效(1 / 1)

示範田開工後的第七天,華夏屯的耕種區裡出現了令人驚喜的變化。原本泛白的土地褪去了鹽堿的白霜,露出深褐色的底色;溝裡的水雖然還有些渾濁,但漂在水麵的鹽霜明顯少了;最讓人振奮的是,季方撒下的苜蓿種子,已經冒出了嫩綠的芽,像給重鹽堿區鋪了層綠絨毯。

“照這勢頭,再有半個月,苜蓿就能長到膝蓋高。”季方蹲在苜蓿田邊,用手量著芽苗的高度,眼裡帶著笑意,“你們看這根須,已經開始往土裡紮了,用不了多久就能‘吃’鹽。”

旁邊的華工們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有人忍不住伸手想摸摸芽苗,被季方攔住了:“輕點,剛發芽的苗嫩著呢,碰壞了就長不好了。”他指著芽苗根部的小疙瘩,“這就是根瘤菌,專門吸收鹽堿,等割苜蓿的時候,把根留在土裡,還能當肥料。”

德才則在示範田裡忙著測土,他把試紙插進淋過鹽的土裡,原本藍得發黑的試紙,現在隻微微泛藍。“鹽堿度降了一半還多!”他舉著試紙給大家看,“再過幾天,就能達到種土豆的標準了。”

李武湊過來,看著那些整齊的田溝,撓了撓頭:“以前咋就沒想到,挖幾條溝能有這麼大用處?”他之前總覺得改良土壤得靠蠻力翻地,如今見溝裡的鹽堿水一天比一天清,才算真服了季方的法子。

“這叫‘水往低處流,鹽隨水走’。”季方笑著解釋,“鹽堿這東西,就怕水勤排、土常鬆。你們看這田埂,我讓人每隔三尺留個小口,下雨時多餘的水就能流進溝裡,不會積在田裡醃莊稼。”

另一邊,茂才帶著華工們搭建“濾水棚”。這棚子用竹竿當架,上麵鋪著細沙、木炭和稻草,海水或鹽堿水從棚頂倒進去,經過三層過濾,流到底下的木桶裡,就成了能澆地的清水。“有了這棚子,咱們再也不用怕澆地把鹽帶到土裡了。”茂才擰開木桶的閥門,清水嘩嘩流進渠裡,引得眾人拍手叫好。

最熱鬨的還是準備種土豆的地塊。沈農帶著幾個婦女,把季方帶來的“耐鹽薯”種切成塊,每塊都留著兩個芽眼,拌上草木灰。“季師傅說,這土豆種是改良過的,就算土裡有點鹽堿,也能長結實。”沈農一邊切種一邊教大家,“切口要平,彆挖破芽眼,拌草木灰既能防菌,又能補鉀肥。”

婦女們學得認真,連平時最毛躁的二丫都細心起來,手裡的刀不快,就慢慢切,生怕弄壞了珍貴的種薯。“這可是寶貝疙瘩,”二丫捧著切好的薯塊,像捧著稀世珍寶,“等長出土豆,俺要給俺爹留個最大的。”

傍晚時分,季方召集所有參與改良的華工,在示範田邊開了個小結會。他讓德才把這七天的檢測數據念了一遍:重鹽堿區含鹽量從32降到15,中鹽堿區從20降到8,輕鹽堿區已經降到5以下,達到了耕種標準。

“這些數據說明,‘排鹽淋堿’的法子管用。”季方的聲音洪亮,“但這隻是開始,要想讓土地徹底變好,得堅持三年。第一年種耐鹽作物,第二年種豆科植物肥地,第三年才能種水稻、玉米這些高產作物。”

他指著已經挖好的溝渠:“這些溝要常年保持暢通,每年雨季前都要清淤;濾水棚要定期更換細沙和木炭,不然過濾效果會變差;苜蓿要按時收割,燒灰後還田,形成良性循環。”

天宇站在一旁,看著華工們臉上的興奮和期待,心裡感慨萬千。七天前,大家還對鹽堿地束手無策,如今不僅看到了改良的希望,更學會了挖溝、淋鹽、測土這些本事。季方團隊帶來的不隻是技術,更是讓這片土地“活”過來的信心。

散會後,華工們自發地往示範田送水、除草,連孩子們都提著小籃子,幫忙撿拾田埂上的碎石。夕陽的金光灑在田壟上,剛種下的土豆地平整如鏡,苜蓿芽在晚風中輕輕搖晃,濾水棚的木桶裡,清水倒映著晚霞,像盛滿了碎金。

季方走到天宇身邊,望著眼前的景象,捋了捋胡須:“天宇主事,土地就像人,你對它用心,它就給你回報。再過兩個月,你來看這示範田,保管是另一番光景。”

天宇點點頭,握緊了手裡的鋤頭。他知道,能手團隊的初步成效隻是開始,華夏屯的耕地改良之路還很長,但隻要沿著這條路走下去,總有一天,這片荒灘會變成真正的良田。夜色漸濃時,示範田邊的篝火亮了起來,華工們圍著季方,聽他講江南改良鹽堿地的故事,笑聲和說話聲混著蛙鳴,在華夏屯的夜空裡久久回蕩。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壞了!LPL又被俘虜了! 撼龍逆命錄 僵約我和小玲有一女名為靈玲 詭世九品:魏晉二十重規則煉獄 重生79年打獵供妹妹上學 他和祂的恐怖宇宙 鍍金神座:時代的齒輪 一刀破萬障,我命由我不由天! 廢後攜係統:修仙學院逆襲錄 一道檄文,我成了女皇裙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