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清點交易帶回的工具,巧製設備補短缺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122章 清點交易帶回的工具,巧製設備補短缺

第122章 清點交易帶回的工具,巧製設備補短缺(1 / 1)

永安兵工廠的工棚裡,晨光透過木窗欞斜斜照進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十幾個木箱在中央堆成小山,表麵還沾著海泥——這是天宇讓人用澳洲特產的橡膠與南洋商人換來的工具,昨夜剛運到峽穀,箱板上的銅鎖還帶著潮濕的鏽跡。

“都輕點搬,彆磕壞了。”周明遠戴著副從紅毛夷那裡繳獲的皮手套,正指揮士兵開箱。他手裡攥著張清單,是商人臨行前給的,上麵用中英雙語寫著工具名稱,隻是大半英文都被水漬暈得模糊不清。

徐壽推了推眼鏡,蹲在第一個打開的木箱前。裡麵鋪著稻草,整齊碼著十幾把鋼鋸,鋸齒細密,木柄上還燙著“英吉利製造”的字樣。他拿起一把掂了掂,又用指甲刮了刮鋸齒:“是好鋼,硬度夠,但鋸齒太密,咱們的熟鐵韌,用這鋸子容易卡。”

旁邊的木箱裡裝著銼刀,大小不一,最大的有兩尺長,最小的隻有巴掌大。李鐵山拿起一把小銼刀,在鐵塊上蹭了蹭,火星濺起:“這玩意兒鋒利!比咱們自己打的銼刀強十倍,就是……太少了,不夠鐵匠們分的。”

“彆急,一樣樣看。”徐壽的目光落在第三個木箱上。裡麵是些奇形怪狀的金屬零件,有帶刻度的圓盤,有纏著彈簧的鐵杆,還有幾根細長的鋼管。“這是車床的配件,”他認出其中一個帶齒輪的圓盤,“可惜缺了主軸,就是有這些零件,也拚不成完整的車床。”

周明遠的臉色漸漸沉了下來。清單上寫著“完整車床一套”,顯然是商人做了手腳。他翻到下一頁,指著“鏜刀十把”的條目,卻發現箱子裡隻有三把,剩下的位置被幾塊廢鐵填充著。“這群紅毛夷,又耍花樣!”他氣得把清單拍在桌上,“說好的五十把鑽頭,這裡最多二十把,還有一半是斷的!”

工棚裡的氣氛瞬間凝重起來。鐵匠們圍在木箱邊,看著那些數量不足、型號雜亂的工具,眼裡的光一點點暗下去。李鐵山拿起一把斷了尖的鑽頭,歎了口氣:“沒趁手的家夥,就是有圖紙,也打不出合格的槍管啊。”

“誰說打不出?”徐壽突然開口,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篤定,“紅毛夷的工具雖好,卻未必適合咱們。缺的,咱們自己造;不合適的,咱們就改。”

他走到工棚角落,那裡堆著些紅毛夷留下的廢鐵和舊零件。徐壽從中撿起一根彎曲的鋼管,又拿起一把斷了柄的鋼鋸:“鋸子不夠密,就把咱們的粗齒鋸子磨尖,雖然慢些,但不容易卡;銼刀少,就用舊鋼片自己打——把廢彈簧鋼燒紅了,鍛成薄片,再用砂輪磨出紋路,一樣能用。”

李鐵山愣了愣:“用彈簧鋼打銼刀?那玩意兒硬得很,咱們的熔爐燒不紅吧?”

“用‘燜火’的法子。”徐壽指著鍛造爐,“把彈簧鋼埋在木炭裡,燒到通紅後彆澆水,讓它慢慢冷,三天後硬度就降下來了,能鍛能磨。等磨好銼刀,再用‘淬火’的法子讓它變硬——江南的鐵匠都知道,‘一燒二燜三淬火’,普通鋼也能變成好工具。”

他又拿起那根彎曲的鋼管,對著陽光看了看:“這鋼管雖然彎了,但管壁勻,能改造成槍管鑽具。找根硬木做鑽杆,前端削成錐形,插進鋼管裡,再在木杆上裝個搖柄,就是簡易的鑽頭。”

趙德柱突然眼睛一亮:“先生是說,像搖井軲轆那樣?俺會做!俺爹以前給村裡做過打水的軲轆,轉起來穩得很!”

“正是這個道理。”徐壽笑著點頭,“鑽杆要長,搖柄要粗,保證鑽的時候不晃。再找塊硬木當底座,把待鑽的槍管固定住,一人扶著,一人搖柄,比用手鑽穩得多。”

周明遠看著徐壽在廢鐵堆裡挑挑揀揀,原本雜亂的零件在他手裡漸漸有了用處:斷了的鏜刀被磨成了鑿子,帶刻度的圓盤釘在木板上成了簡易量規,連那些缺了角的鋼鋸,都被他規劃著改成鏨子。

“車床的主軸缺了,咱們就用‘土法’代替。”徐壽畫了張草圖,上麵是個用硬木和鐵皮做的架子,中間穿一根打磨光滑的鐵柱,“鐵柱兩端架在木架上,一頭裝個搖柄,一頭裝卡盤——卡盤用三塊鐵板拚成,用螺栓固定,雖然轉得慢,但鏜槍管的內膛足夠了。”

他指著草圖上的搖柄:“讓兩個徒弟輪流搖,一人搖,一人用鏜刀控製深淺,就像給木頭鏜孔一樣,隻是力氣要大些。”

李鐵山湊過去看,越看越覺得可行:“這法子好!咱們鐵匠有的是力氣,就是費點功夫,總比沒車床強。俺這就去找硬木,最好是檀木,耐磨!”

“還有量具,”徐壽從懷裡掏出自己的黃銅卡尺,“紅毛夷的卡尺精密,但咱們用不上那麼細的。找幾塊平整的鐵板,用銼刀磨出刻度,一尺分十寸,一寸分十分,做成簡易的尺子;再用竹筒做量筒,量火藥、量水都能用。”

工棚裡的氣氛重新活了過來。鐵匠們開始分揀廢鐵,趙德柱帶著木匠們去找硬木,鐵劍派的弟子則動手搭建製作工具的臨時工作台。蘇文瑾找出派裡珍藏的幾塊牛角,說要按徐壽的法子,做幾把能測角度的量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徐壽看著忙碌起來的眾人,又拿起那把斷了尖的鑽頭。他在砂輪上磨了磨,將斷口磨成扁平的刃,再用錘子輕輕敲出弧度:“這樣改改,就能當擴孔鑽用,給槍管擴口正好。”

周明遠走過來,手裡捧著個小木箱,裡麵是僅存的三把完好的鏜刀:“先生,這三把得省著用,隻在最後精加工時用。”

“省著用是一方麵,更要學著修。”徐壽拿出一把鈍了的鏜刀,“磨鏜刀要順著刀刃的弧度,前角磨成十五度,後角留三度,這樣既鋒利又耐用。老夫教你們磨,學會了,鈍一把就能修一把。”

夕陽西下時,工棚裡已擺上了第一批自製的工具:十把用彈簧鋼改造的銼刀泛著冷光,五根硬木鑽杆立在牆角,簡易量規和尺子整齊地掛在木架上。李鐵山試著用自製的鑽頭給鐵塊鑽孔,雖然慢,但鑽出來的孔又圓又直,不比紅毛夷的差。

“先生,您看!”他舉著鑽好孔的鐵塊,眼裡閃著興奮的光,“成了!真的成了!”

徐壽接過鐵塊,用卡尺量了量孔徑,滿意地點點頭:“誤差不到半厘,合格了。”他看向工棚外,暮色中的鍛造爐已燃起爐火,映得峽穀一片通紅,“明天,就用這些家夥,開始打第一支槍管。”

工匠們齊聲應著,聲音裡充滿了底氣。他們知道,雖然紅毛夷的工具不足,但徐壽教他們的,是比工具更重要的本事——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彌補短缺,改造不足。

周明遠看著那些中西合璧的工具,突然覺得商人的欺騙或許是件好事。若是真的拿到了全套的西洋設備,他們或許會依賴紅毛夷的技術,而現在,他們隻能靠自己,用最土的法子,造出最適合這片土地的利器。

夜色漸深,工棚裡的燈還亮著。徐壽還在琢磨如何改造搖柄,李鐵山在打磨新做的銼刀,趙德柱則在給鑽杆上桐油。爐火的光芒透過窗欞,在峽穀的岩壁上投下晃動的影子,像一群正在孕育的希望。

徐壽放下手中的圖紙,望著窗外跳動的火光,嘴角露出一絲微笑。他知道,真正的利器,從來不是買來的,而是自己造出來的。缺的工具可以補,不合適的可以改,隻要這股子動手的勁頭在,永安兵工廠就沒有造不出的東西。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 詭神密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