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蒙蒙亮,學堂門口的老槐樹上就掛起了塊新劈的木牌,炭筆寫的“學童招募”四個大字在晨霧裡透著精神。木牌下方貼著兩張紙,一張是招募標準,一張是村民最關心的faq常見問題),天宇和周老先生踩著露水剛固定好木牌,就被早起挑水的張嬸撞了個正著。
“周先生,這是……要辦學堂了?”張嬸放下水桶,眯著眼念木牌上的字,“招收6到12歲的娃娃?我家狗蛋剛滿七歲,能來不?”
周老先生笑著點頭:“隻要是適齡的娃娃,不管男女,都能來。你看這標準上寫著——‘凡本村及周邊村落,6至12周歲,無重大疾病,願遵守學堂規矩者,均可報名’。”他指著“男女均可”四個字,“你家狗蛋要是願意,現在就能登記。”
張嬸眼睛一亮,水桶也顧不上挑了,轉身就往家跑:“我這就叫狗蛋來!這娃天天蹲在鐵匠鋪看打鐵,早就該讓他識幾個字了!”
這一幕像顆石子投進平靜的池塘,消息順著村道很快傳開。辰時不到,學堂門口就聚了十來個村民,有抱著繈褓裡的娃娃來打聽的,有牽著半大孩子來核實年齡的,更多的是圍在faq前,指著上麵的字問東問西。
“周先生,上學要交錢不?”賣豆腐的王屠戶嗓門最大,他身後跟著個怯生生的小男孩,手裡還攥著塊沒吃完的豆腐渣,“俺家石頭娘走得早,我一個人拉扯他,實在拿不出學費。”
天宇趕緊指著faq上的“學費說明”:“王大哥放心,學堂是公益性質,不收學費。筆墨紙硯?咱們有簡易的——用炭筆在沙盤上寫字,用麻繩串算珠學算術,課本是先生們手抄的,不花一文錢。”他從屋裡搬出個沙盤,抓起一把細沙抹平,用樹枝寫下“石”字,“你看,這樣寫字不用花錢,還能反複用。”
王屠戶愣住了,伸手摸了摸沙盤裡的字,又看了看兒子渴望的眼神,突然抹了把臉:“那……那俺報名!石頭,快給先生鞠躬!”
人群裡立刻炸開了鍋。
“真不要錢?”
“那先生們圖啥?”
“會不會教幾天就停了?”
周老先生清了清嗓子,站上台階:“大夥信得過我這把老骨頭不?”他在村裡教過私塾,雖然後來停了,但威望還在。“學堂的開銷由村裡互助會出,先生們都是自願來教書的,不圖錢。隻要孩子們願意學,這學堂就一直辦下去!”
人群漸漸安靜下來,疑慮消了大半,轉而變成熱切的討論。
“我家妞兒8歲了,能來不?她娘總說‘女娃認字沒用’,我就覺得不對!”織布的李嫂把女兒往前推了推,小姑娘梳著雙丫髻,手裡還捏著根紡錘,“先生,她學算術後,就能幫我記織了多少布了!”
“算數教啥呀?能學算賬不?”開雜貨鋪的趙嬸最關心這個,她兒子總把“收了五文錢”記成“欠了五文錢”,店裡的賬本亂得像團麻,“我家小虎要是能學會記賬,我就不用天天熬夜對賬了!”
陳默正好拿著算珠過來,聞言舉起一串用麻繩串的算珠:“趙嬸您看,先學數算珠,再學加減乘除,最後教記賬。比如您賣出去兩尺布,收了十文錢,小虎學完就能記成‘布2尺,錢10文’,清清楚楚。”他讓小虎試著撥弄算珠,“你看,這顆代表1,兩顆就是2……”
小虎眼睛瞪得溜圓,手指笨拙地撥著算珠,趙嬸在一旁看著,突然笑了:“這比他在賬本上畫圈圈強!先生,俺報名!”
報名的人漸漸多了起來,天宇和王秀才忙著登記——姓名、年齡、住址,用炭筆寫在糙紙上,很快就記滿了半張。也有遲疑的,比如種果樹的劉老漢,他拽著孫子的胳膊,小聲嘀咕:“學那些虛頭巴腦的乾啥?不如跟著我學嫁接果樹,將來好歹有口飯吃。”
他孫子卻不依,使勁掙開他的手:“爺爺,我想識字!陳先生說學會算術,能算出哪棵樹結的果子多!”
周老先生走過去,拍了拍劉老漢的肩膀:“老劉,你想想,學會算術,能算清每棵樹的產量,就知道哪棵該施肥,哪棵該剪枝;認識字,將來鎮上的貨郎來收果子,你就不用怕他在賬本上騙你了。”他指著遠處的農田,“不光學認字算數,常識課還教農耕呢,啥時候種麥子,啥時候除蟲,比老經驗準得多。”
劉老漢張了張嘴,看看孫子期待的臉,又看看周老先生誠懇的眼神,最終歎了口氣:“行吧,讓他試試……要是學不會,還得回來幫我看果樹。”
一上午下來,報名名單上已經記了二十三個名字。有像狗蛋這樣調皮搗蛋、需要管束的,有像小虎這樣能幫家裡乾活的,也有李嫂女兒這樣被家裡耽誤了的女娃。天宇把名單按年齡分成兩欄:69歲的編一班,1012歲的編二班,這樣教起來更方便。
晌午時分,人群漸漸散去,學堂門口還剩幾個沒拿定主意的村民。天宇正收拾沙盤,突然看到角落裡蹲著個瘦小男孩,穿著打補丁的衣服,手裡拿著根樹枝在地上畫圈,眼神直勾勾地盯著學堂的木牌。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朋友,你想報名嗎?”天宇走過去,認出他是村東頭孤兒阿木,平時靠撿柴火換口吃的。
阿木嚇了一跳,把樹枝藏到身後,低下頭:“我……我沒錢。”
“不要錢的。”天宇拉著他走到報名桌前,拿起筆,“你多大了?”
“九歲。”阿木的聲音像蚊子哼。
“那正好能進一班。”天宇在名單上寫下“阿木”兩個字,又給他拿了串算珠,“明天一早來上課,記得帶個空竹筒,咱們裝沙子寫字用。”
阿木捏著算珠,指節泛白,突然“撲通”一聲跪下,給天宇磕了個響頭:“謝謝先生!我……我會好好學的!”
天宇趕緊把他扶起來,心裡一陣發酸——這大概就是辦學堂的意義。
夕陽西下時,周老先生看著名單上的二十四個名字,又看了看打掃學堂的先生們,突然笑了:“夠了,第一批夠了。明天開課,咱們好好教,讓村裡人看看,這學堂能教出有本事的娃娃!”
天宇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學堂的窗戶裡透出微光,那是陳默在抄寫明天要用的字牌。遠處傳來狗蛋的喊聲,大概是在跟小夥伴炫耀新得的算珠。他低頭摸了摸那張寫滿名字的糙紙,上麵的每個名字都像顆種子,埋在這片土地裡,等著用知識澆灌出希望。
附:首批學童報名名單簡版)
一班69歲)
狗蛋7歲,張嬸子家)、阿木9歲,孤兒)、小虎8歲,趙嬸家)、丫兒8歲,李嫂家)、石頭7歲,王屠戶家)……共15人)
二班1012歲)
鐵牛10歲,鐵匠鋪家)、春桃11歲,裁縫鋪家)、柱子12歲,劉老漢孫子)……共9人)
待確認5人)
多為家長仍在猶豫的學童,王秀才打算明天再去逐戶拜訪)
faq解答要點
1.學費:全免,筆墨用沙盤、炭筆替代,課本為手抄本
2.時間:每日辰時未時早7點下午1點),農忙時調整
3.課程:識字、算術、常識農耕禮儀),不學八股
4.要求:按時上課,不搗亂,學不會可重學,不體罰
天宇把這些要點抄了幾份,貼在村口、鐵匠鋪、雜貨鋪這些人多的地方,確保村民都能看見。晚風拂過學堂的窗紙,帶著麥秸稈的清香,他仿佛已經聽到明天清晨,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了。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