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工坊立傳,技藝文化共生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79章 工坊立傳,技藝文化共生

第279章 工坊立傳,技藝文化共生(1 / 1)

天宇站在新落成的工坊區門口,看著非遺工坊的木匾被匠人掛起,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青磚地上投下細碎的光斑。紡織坊的織機聲、漆器坊的打磨聲、陶藝坊的轉輪聲交織在一起,像一首古老的歌謠,正唱出嶄新的調子。

紡織坊:經緯間織就千年故事

這經線要拉得像琴弦般緊,緯線要走得勻,就像做人——立身要正,行事要穩。紡織坊的張師傅踩著踏板,手裡的梭子在經線間穿梭,織出的牡丹紋隨著織機的晃動漸漸舒展。她麵前的學徒們圍站成圈,手裡捧著天宇團隊繪製的《紡織技藝圖譜》,圖上不僅標注著三上三下的織造口訣,還印著唐代的複原紋樣,旁邊小字寫著:貞觀年間,蜀錦曾作為國禮贈予吐蕃,經緯之間,藏著民族相融的密碼。

十七歲的春桃盯著圖譜上的絞經組織示意圖,手指在自己的織機上模仿著穿梭。她以前跟著娘學織布,隻知道把線織密就行,此刻聽張師傅講:你看這宋代的落花流水紋,看似隨意的花瓣,其實每片都對著水流的方向,古人說落花有意,流水有情,這紋樣裡藏著多少兒女情長。春桃的梭子頓了頓,再穿梭時,動作裡竟多了幾分小心思。

工坊牆角的展示架上,掛著不同朝代的織物複製品:漢代的素紗襌衣薄如蟬翼,標簽上寫著每平方厘米有經紗58根、緯紗40根,古人用舉之若無形容,是對極致輕薄的追求;明代的妝花緞上,鳳凰的尾羽用了七種色線,旁邊卡片記著妝花工藝需每織幾梭就換色,像畫家調顏料般靈活,所以才有花無定數,色無定規的妙處。

師傅,為啥圖譜上寫黃道婆革新紡織工具時,先學黎族織法,再改漢族機具學徒柱子摸著圖譜上的腳踏紡車插圖問。張師傅停下織機,指著窗外的稻田:就像咱們村的水稻,有本地的粳稻,也有從南方引來的秈稻,混種著長得更好。技藝也一樣,不是死守著老法子,是把彆人的好東西變成自己的。她說著掀起織機下的踏板,你們看這踏板的弧度,是按咱們北方人的步幅改的,比原來的黎族織機省力三成,這就是學而後創

傍晚收工時,春桃的織錦上,花瓣真的跟著水流的紋路輕輕傾斜。她把織了一半的布掛在展示區,旁邊貼了張小紙條:今天才懂,織布不是重複動作,是在布上寫故事。

漆器坊:漆色裡藏著歲月的溫度

漆器坊的李師傅正給學徒們演示犀皮漆的工序,他手裡的漆刷蘸著紅黑兩色漆,在木胎上隨意揮灑,形成的紋路像雲彩又像流水。旁邊的《漆器技藝圖譜》翻開著,彩頁上印著三國時期的犀皮漆耳杯,標注著曹操曾用此類漆器宴請賓客,漆色隨光影變幻,喻意人生聚散如浮雲

彆想著要塗得多均勻李師傅放下漆刷,指著牆上的《髹飾錄》摘錄,古人說巧奪天工,前提是師法自然。你看這漆液流淌的痕跡,像不像雨後的泥地裂開的紋?像不像老樹的皮?順著它的性子來,才能出好紋樣。

十五歲的阿木以前在家具廠刷漆,隻知道刷勻、彆起泡。此刻他看著圖譜上元代張成造剔紅漆盒的照片,盒上的牡丹花瓣層層疊疊,每個瓣尖都帶著細微的弧度。李師傅說:張成做一朵花,要先在漆胎上畫出輪廓,再一層層刷漆,每刷一層晾三天,刷五十層才能開始雕刻,這朵花要等五個月才能出來。阿木摸著自己剛刷了三層的漆盤,突然覺得手裡的漆刷重了不少。

工坊的角落裡,放著幾個失敗品:有的漆層開裂,標簽寫著陰雨天刷漆,濕度超標導致;有的顏色發烏,備注桐油比例不對,古人說漆得桐而乾,比例差一分都不行。李師傅讓學徒們每天觀察這些失敗品,記住,漆料在警告你什麼——它怕潮、怕塵、怕心急,就像跟你打交道的朋友,得懂它的脾氣。

入夜後,漆器坊還亮著燈。阿木在燈下給漆盤做,手掌蘸著細瓦灰一遍遍打磨,直到漆麵映出自己的影子。他想起李師傅講的:唐代的漆匠,會在推光時哼小調,說漆也愛聽好聽的他忍不住輕輕哼起娘教的童謠,指尖下的漆麵,果然越來越亮,像落了層月光。

陶藝坊:陶土裡長出生活的模樣

陶藝坊的王師傅把一團陶土放在轉輪上,手指輕輕按壓,坯體隨著轉輪升起,漸漸成了個粗陶碗的形狀。彆小看這碗,他說著拿起《陶藝圖譜》,新石器時代的陶碗,碗沿是圓的,因為那時候人用手抓著吃,圓邊不硌手;到了漢代,碗裡開始有圈紋,因為有了筷子,圈紋能防滑。

學徒們圍在轉輪旁,手裡的陶土在顫抖。最小的學徒狗剩把陶土捏成了歪歪扭扭的罐子,王師傅卻沒批評,指著圖譜上的龍山黑陶你看這四千年前的黑陶杯,壁薄得像蛋殼,可當時的人,也是從歪歪扭扭的罐子練起的。他拿起狗剩的罐子,你這罐子肚子大、口小,像咱們醃鹹菜的壇子,挺好,知道往實用裡做。

工坊的展架上,擺著學徒們的作品:有的陶壺上刻著莊稼的圖案,那是農家子弟二柱的;有的陶罐捏了個歪嘴,旁邊寫著我娘總說我嘴歪,可她愛用這罐子盛醋,是孤兒石頭做的。王師傅說:陶藝不是要做得多精致,是要讓用的人覺得這東西懂我。就像古人做陶,漁民的陶罐底粗,不容易在船上晃;讀書人的筆筒口窄,怕毛筆倒出來,這就是物隨人走,器載生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傍晚的霞光透過陶藝坊的天窗,照在一排排晾曬的陶器上。狗剩的歪嘴醋罐上,被王師傅補了幾筆,畫成了個笑臉。你看,王師傅指著罐子,生活裡的不完美,加點心思,就成了獨一份的好。狗剩摸著罐子上的笑臉,突然跑去揉了團新陶土,這次他想做個帶笑臉的飯碗。

工坊夜話:從技藝到傳承

入夜後,天宇帶著酒和點心來到工坊區。紡織坊的春桃正對著圖譜描新紋樣,說要織一幅咱們村的麥收圖;漆器坊的阿木在給漆盤刻字,寫的是娘說,漆乾了就像日子,得慢慢熬;陶藝坊的狗剩舉著笑臉碗,非要請天宇嘗嘗他娘醃的鹹菜。

張師傅、李師傅、王師傅圍坐在一起,手裡翻著學徒們的心得本。春桃寫:原來每根線都有來曆,織的時候,像在跟老祖宗對話;阿木記:推光時哼歌,漆真的會亮,大概是它也想聽聽現在的故事;狗剩畫了個陶罐,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器是活的,你對它好,它就對你好。

天宇看著牆上新掛的工坊日誌,今天的記錄寫著:紡織坊收了三個新學徒,都是看了春桃的麥收圖來的;漆器坊接到鎮上茶館的訂單,要十套山水紋茶具;陶藝坊的笑臉碗被貨郎訂了二十個。

以前覺得教手藝是混口飯吃,李師傅喝了口酒,現在才明白,咱們教的不隻是怎麼刷漆、怎麼織布,是讓孩子們知道,咱們祖宗有多能耐,這日子過得才有根。

張師傅點頭:昨天春桃她娘來送菜,看了女兒織的布,突然說早知道織布這麼有講究,當年就該好好學,你看,這就把大人也帶進來了。

月光爬上工坊的屋簷,織機聲、打磨聲漸漸歇了,隻有陶輪還在轉——是狗剩在做新的笑臉碗,他說要給每個學徒都送一個。轉輪的影子投在牆上,像個不停生長的年輪,一圈圈,把技藝、故事、人心,都圈在了一起。

天宇想起開工時寫的牌匾工坊立傳,此刻才懂,這的不僅是技藝,是讓每個握著工具的人都知道:自己手裡的梭子、漆刷、陶土,都連著千年的日子,而他們,正把今天的日子,織進新的傳承裡。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星際惡雌,獸夫們跪求我彆走 災變紀元:我的空間異能無上限 幻世記:我的保安大人 末日基地:從改造鬼子洞開始 NBA讓你當藍領你帶艾佛森奪冠 藍星第一社死戰神 重生1989從閩南菜園子開始 讓你去婦科當醫生,你卻去泡妞? 異世法師冒險手冊 都有係統了,道侶多點很正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