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潤物無聲,認同悄然紮根_穿越1858年的澳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1858年的澳洲 > 第295章 潤物無聲,認同悄然紮根

第295章 潤物無聲,認同悄然紮根(1 / 1)

清晨的陽光剛漫過安居區的屋脊,李家院的梧桐樹下就圍了幾個紮羊角辮的小姑娘。她們手裡攥著彩紙和剪刀,學著前幾日學來的樣子,笨拙地折疊、裁剪,時不時湊在一起比對:“你看我剪的蝴蝶是不是少了個翅膀?”“我這福字的邊歪了,像被狗咬了一口呢。”

帶頭的小姑娘叫阿杏,是李嬸家的小孫女,手裡正捏著張紅紙,是昨天算學先生特意給她留的。她踮著腳夠樹上的繩結——那是大人們幫忙釘在樹杈上的麻繩,專門用來掛孩子們的剪紙作品。風一吹,繩上已經飄著好幾樣“成果”:歪歪扭扭的蝴蝶、缺了角的福字、肚子圓滾滾的小魚,雖算不上精巧,卻在晨光裡晃出細碎的、活潑的影子。

“阿杏,你這魚剪得像胖頭魚!”隔壁的小虎拿著自己剪的“四不像”湊過來,惹得姑娘們一陣笑。阿杏臉一紅,卻沒生氣,反而指著他的作品回嘴:“你這才是啥?我娘說像團燒焦的棉絮!”吵吵鬨鬨間,又有幾個孩子搬來小板凳,趴在上麵剪紙,梧桐葉的影子落在紙上,成了天然的花紋。

不遠處的石磨旁,幾個老太太正坐在馬紮上擇菜。王婆婆手裡擇著豆角,嘴裡念叨著:“昨天算學先生講的‘二十四節氣’,說芒種要種黍,秋分要收麥,可不是嘛,我年輕時候,你爺爺就靠這日子種地,誤了時辰就得餓肚子。”

旁邊的張奶奶接話:“可不是咋的,以前總覺得是老輩子瞎講究,現在聽先生一說才明白,這哪是講究,是活命的章程。”她把擇好的菠菜放進竹籃,“我家那小子,昨天還跟我要麥種,說要按先生講的節氣,在院裡試種一小塊,你說這孩子,以前哪碰過鋤頭?”

“這就是聽進去了唄。”李奶奶笑得眼角堆起皺紋,“上次剪紙活動,他還躲屋裡打遊戲,這次主動要種地,可見這些道理不是白講的。”

石磨轉起來的時候,發出“吱呀”的聲響,推磨的是張家的小兒子阿強。他以前總嫌推磨費勁,說不如買現成的麵粉,今天卻一邊推一邊哼著算學先生教的節氣歌謠:“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他娘站在旁邊添豆子,笑著問:“這會兒不嫌費勁了?”

阿強臉一紅,手裡的磨杆卻沒停:“先生說,自己磨的麵蒸饅頭香,再說了,按節氣種的莊稼收得多,磨出來的麵也勁道。”話音剛落,磨盤邊緣落下雪白的麵粉,像碎雪一樣堆在竹簸箕裡,散著淡淡的麥香。

正午的曬穀場最是熱鬨。幾個漢子光著膀子打穀,木鍁揚起的穀粒在空中劃出金色的弧線,落在地上“沙沙”作響。算學先生說過,“秋收萬顆子”不是詩,是莊稼人一年的盼頭。王大哥揮著木鍁,忽然喊了句:“哎,你們說今年的收成,能比去年多幾成?”

“那得看霜降來得早不早,”李大叔接話,“先生說了,霜降前收完玉米,不然凍了就掉粒。咱按他說的,提前三天割的,看著顆粒是飽滿些。”

“我家的高粱也是,按‘處暑動刀鐮’的說法,割的時候穗子都低著頭,沉甸甸的,不像去年,貪晚了幾天,掉了一地,心疼得我直罵自己笨。”

漢子們的笑聲混著打穀的“砰砰”聲,驚飛了場邊槐樹上的麻雀。以前他們聊的多是工錢、收成,如今嘴裡時不時蹦出“節氣”“農時”,這些從老輩那裡聽來卻沒當回事的詞,現在成了實打實的參照,說起來時眼裡帶著底氣——這是自己親手驗證過的道理,比啥都實在。

午後的學堂裡,算學先生正被一群孩子圍著。小家夥們舉著自己畫的“節氣圖”,七嘴八舌地問:“先生,冬至真的要吃餃子嗎?我娘說不吃會凍耳朵。”“驚蟄的時候,蟲子真的會從土裡爬出來嗎?”

先生笑著拿起一張畫,畫上是個戴棉帽的小孩,手裡舉著餃子,旁邊歪歪扭扭寫著“冬至”。“凍耳朵是老輩的趣話,”他耐心解釋,“但冬至這天白天最短,過了這天,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吃餃子是盼著‘日子長起來,福氣也長起來’。”

他又拿起另一張畫,上麵畫著土裡鑽出的小蟲子,頭頂還冒著熱氣。“驚蟄打雷,土裡的蟲子感受到陽氣,就會醒過來,這時候播種,蟲子能幫著鬆土呢。”

孩子們聽得眼睛發亮,有個孩子突然說:“先生,我爺爺以前總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是不是就是說這些道理呀?”

先生愣了一下,隨即笑了:“是呢,老輩的話藏著過日子的智慧,就像種子藏在土裡,得慢慢發芽。”

傍晚的炊煙升起時,家家戶戶的屋頂都飄著飯菜香。李家的廚房裡,阿杏正踮著腳幫娘燒火,灶膛裡的火苗舔著柴火,映得她臉紅撲撲的。“娘,今天先生說‘冬至吃餃子’,咱今晚包行嗎?”

她娘笑著揉麵:“行啊,正好你爹今天買了肉餡。你那剪紙蝴蝶練得咋樣了?等會兒包完餃子,剪個蝴蝶貼在窗上,算給咱家裝點新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阿杏使勁點頭,手裡的火鉗舞得更歡了。灶上的水“咕嘟”冒泡,鍋裡的餃子浮起來,像一群白胖的元寶。窗外,她白天剪的蝴蝶被風吹得輕輕晃,翅尖沾著夕陽的金粉,和屋裡的餃子香、柴火聲混在一起,成了最踏實的人間煙火。

算學先生沿著村路散步,看著各家窗上貼的剪紙——有胖頭魚,有缺角福字,還有些看不出模樣的“抽象畫”,卻都透著股認真勁兒。路過曬穀場時,打穀的漢子們還在聊節氣,路過學堂時,能聽見孩子們在念節氣歌謠,路過李家院,聞到餃子香的同時,還聽見阿杏在跟娘說:“明天我要剪個大魚,貼在糧倉上,先生說‘倉廩實,天下安’呢。”

他停下腳步,望著天邊的晚霞,晚霞裡仿佛能看見那些悄然紮根的東西——是孩子們手裡的剪刀,是漢子們嘴裡的節氣,是老太太擇菜時說的老話,是鍋裡翻滾的餃子,是窗上歪歪扭扭的剪紙。這些東西以前就存在,隻是蒙著層灰,如今被輕輕拂去,就露出了底下的光。

傳承從不是敲著鑼喊著號子往前衝,而是像這炊煙,慢慢悠悠地飄,卻能鑽進每一戶人家的屋簷;像這餃子香,不用吆喝,自然能勾著人往心裡去。

先生想起初見時,村裡有人說“這些老東西沒用”,有人覺得“不如掙錢實在”。可現在,沒人再說這話了。那些被孩子們剪壞的紙、被漢子們念叨的節氣、被老太太們拾起的老話,正像春雨後的草芽,在每個人心裡冒出尖來,不張揚,卻紮實。

晚風帶著餃子香拂過,先生深吸一口氣,嘴角揚起笑意。他知道,這就夠了。文化這東西,從不是靠硬灌,而是靠這些帶著煙火氣的日子,一點點焐熱,一點點紮根。就像種子落進土裡,不用天天盯著,隻要有陽光雨露,它自會慢慢生長,長出枝繁葉茂的模樣。

遠處,阿杏舉著新剪的大魚剪紙,興奮地朝娘喊:“娘你看!這魚比昨天的胖頭魚精神多啦!”

那聲音清亮,像顆小石子投進水裡,蕩開一圈圈溫柔的漣漪,漣漪裡,是悄然紮根的認同,是慢慢生長的希望。

喜歡穿越1858年的澳洲請大家收藏:()穿越1858年的澳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網遊:國一煉金師核平交易所 皮刃 我,本無罪 竊竊私語你聽見了嗎 人途鬼心 潛意識獵人 僵屍:拜師九叔,我能操控一切 大明衛 大明第一戰神 抗戰:神級狙擊手絕地反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