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康安新起點_寒門的仕途傳奇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寒門的仕途傳奇 > 第216章 康安新起點

第216章 康安新起點(1 / 1)

1994年9月12日,陝南的涼風卷著槐樹落葉掠過康安市行政中心,卻吹不散會議室裡的莊重——這場關乎民生未來的任職宣布會,正從這裡拉開序幕。

會議室的木框窗格將陽光切得疏朗,落在打蠟的水泥地上,照出空氣中浮動的細微塵埃。正中央的紅色橫幅帶著折疊壓痕,“康安市領導乾部任職宣布會”十個燙金大字,卻像一塊沉甸甸的印章,刻著九十年代機關單位特有的嚴謹。

長條會議桌擺成“u”形,“為人民服務”搪瓷杯沿反射著微光,紀委書記劉誌國麵前那隻掉漆的鐵皮保溫杯格外顯眼,“先進工作者”的褪色紅字,默默訴說著老乾部的堅守。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剛展開那份任職批複,手指在文件上頓了頓,聲音在無麥克風的會場裡格外清晰:“經省委研究決定,任命秦宇軒同誌為中共康安市委委員、康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分管民生保障、農業農村及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市委委員”四個字落地時,會場裡不少人下意識點頭,秦宇軒聽到這一任命,心頭更添了幾分沉重,如今以“市委委員”的身份站在這裡,他明白,自己不僅要管好民生“具體事”,更要站在市委全局的角度,琢磨康安發展“大方向”。

“他的‘小農水’改造解了六個鄉鎮灌溉難題,村級幸福院讓八十多位孤寡老人有了家,工程監管機製成了全省範本。”李剛指著文件上“群眾滿意度三連冠”的字樣,語氣滿是讚許,“省委認為,秦宇軒同誌既有基層實乾經驗,也具備全局意識,更有學院派的理論,對黨的政策解讀深入淺出,發表過多篇能夠促進改革的文章,對經濟轉型,政策順利落實等起了不可替代作用,秦宇軒完全能以市委委員、副市長的雙重身份,扛好康安的民生擔子。”

秦宇軒起身時腰杆筆直,目光掃過麵帶溫和的市委書記陳景明、滿眼期許的市長趙凱——作為新補選的市委委員,他接下來還要參加市委常委會,與常委們一同研究康安的發展規劃。他清楚,從二十萬人口的縣城到百萬人口的地級市,從單純的縣域乾部到兼具市委委員身份的副市長,職務變了,責任更是翻了倍。康南的難題是“某村缺水”“某路待修”,而康安要麵對的,是城鄉差異、老舊小區改造、農村醫療短缺這些牽涉萬人的“大盤子”,更需要他以“委員”身份參與決策、以“市長”身份推動落地。

“作為新當選的市委委員、新任副市長,我就是個‘小學生’。”他的話樸實卻堅定,“接下來會做好兩件事:一是以‘委員’身份多聽市委部署,摸清發展方向;二是以‘市長’身份靠‘聽、看、問’摸清民生家底。懇請大家多提意見,咱們一起把事辦進老百姓心坎裡。”

陳景明的掌聲立刻響起:“宇軒同誌這股‘沉下去’的勁兒,正是康安需要的!作為市委委員,你以後在常委會上儘管暢所欲言;作為副市長,市委就是你後盾,隨時來找我協調!”趙凱也接話:“明天就送民生材料過去,下周咱們先去老舊小區調研,你摸清情況後,也能在下次市委常委會上,更精準地提民生工作建議。”

周全安排:解後顧之憂,方能全力乾事

會議一結束,市委辦公室主任王磊便領著秦宇軒去看新辦公室——市政府大樓三層領導辦公區,左手鄰市長趙凱,右手靠常務副市長高建國,中間隔個小會商室。“領導集中辦公,既方便你和市長對接政府工作,也便於你隨時和常委們溝通市委部署,這是老規矩。”

十五平米的辦公室裡,淡藍牆漆透著清爽,深棕色實木辦公桌雖有磕碰,卻擦得發亮。桌麵上除了上海牌旋轉撥號電話今年新換的,比手搖機方便得多),還多了一份《中共康安市委常委會會議紀要1994年18月)》,王磊笑著說:“這些您看看,先熟悉下市委近期的重點工作,下周常委會您就能更快跟上節奏。”靠牆的墨綠色鐵皮文件櫃,抽屜分了兩層:一層是1989年至今的民生台賬,另一層是市委的政策文件彙編。

秦宇軒推開窗,人民路的景象撞進眼裡:藍色公交載著乘客駛過,遠處“安居小區”的塔吊正緩緩轉動——那是市委去年定下的“民生重點工程”,專門給棚戶區居民蓋的新家。指尖劃過窗沿,他忽然覺得,“市委委員”與“副市長”的雙重身份不再是壓力,而是推動工作的“雙引擎”,這裡也不再是陌生的城市,而是即將紮根的“戰場”。

更讓他安心的,是家人的安置。機關家屬院的三室一廳雖說是八十年代的紅磚房,卻收拾得乾淨明亮:主臥陽台能曬滿太陽,蘇曉棠已經拉上晾衣繩,掛著兒子的小衣裳;次臥擺著父母的行李,另一間的木製嬰兒床貼著小紅花——那是蘇曉棠的手藝。“家具是舊實木的,結實;熊貓彩電和雙門冰箱是配的,就是冰箱上的‘節約用電’貼,是後勤科的老傳統。”王磊笑著解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您愛人蘇醫生調來了市醫院,家屬院離醫院騎車隻要十分鐘。”

最讓他心頭暖的,是蘇曉棠的工作調動。以前在康南,蘇曉棠作為省醫院醫生,總跟著巡回醫療隊下鄉;兒子出生後,她一個人在省城,既要上班又要帶娃。

如今,市衛健委主動對接,讓她成了市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拿到調動通知那天,蘇曉棠做了秦宇軒最愛的紅燒肉:“以後你忙市委和政府的事,我幫你守著老百姓的健康,咱們也算‘搭檔’了。”

兩歲的兒子秦念安也有了著落——家屬院五分鐘路程外的市示範幼兒園,今年新開了23歲托班,這是市委年初部署的“托育民生工程”之一。蘇曉棠去考察時,園長指著紅漆外牆、水泥滑梯說:“這是按市委要求辦的托班,師資15,老師都是有經驗的,每天還給您手寫孩子的吃飯午睡情況,絕不辜負市委對民生的重視。

”想到兒子能在這裡玩得開心,秦宇軒心裡的石頭徹底落了地——家人安好,他才能更專心地履行“市委委員”與“副市長”的雙重職責。

初心如磐:從“新起點”走向“民心路”

九月底的周末,秦宇軒難得有空,帶著妻兒逛了康安百貨大樓。念念坐在他肩頭,把工廠煙囪當成“飛機”,興奮得手舞足蹈。蘇曉棠給兒子挑了雙回力小白鞋,秦宇軒則在玩具櫃前停住——鐵皮青蛙上了弦,“哢嗒哢嗒”跳個不停,念念的笑聲脆得像風鈴。“我小時候就玩這個,沒想到現在還有。”他笑著,心裡卻有些愧疚:以前在康南太忙,陪兒子的時間太少;現在成了市委委員、副市長,以後可能更忙,但他想好了,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家人,“家裡安穩了,才能更好地為老百姓做事。”

周日晚上,秦宇軒回到辦公室,台燈下攤著兩份材料:一份是民生台賬,上麵寫著1993年康安的“民生痛點”——78個老舊小區1.2萬戶居民中,32個小區沒自來水;農村醫療點覆蓋率僅65;12個郊區村沒通柏油路;另一份是市委常委會的“民生規劃”,明確要求年底前解決30老舊小區供水問題、提升農村醫療點覆蓋率至80。他拿起鋼筆,在民生台賬的痛點旁畫圈,又對照市委規劃,在筆記本上寫下:“下周調研:老舊小區對接供水改造)、郊區村醫補充醫療設備)——既落實政府工作,也跟進市委部署。”

窗外夜色漸濃,人民路的路燈亮了,昏黃的光落在文件上。紅色電話機靜靜立著,像是在等工作指令;鐵皮櫃上的“秦宇軒”三個字,在燈光下格外醒目。秦宇軒走到窗前,望著居民樓裡的點點燈火——那是一個個家庭的溫暖,也是他作為市委委員、副市長要守護的目標。

從康南到康安,從單純的實乾乾部到兼具市委委員身份的副市長,舞台大了,責任重了,但為民的初心沒變。秦宇軒知道,這條路上沒有終點,隻有一個個新起點。而康安的這一步,他會以“雙重身份”扛起責任,走得格外堅定。

喜歡寒門的仕途傳奇請大家收藏:()寒門的仕途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全民求生:從亂葬崗挖到帝王陵 厲煞纏村:我靠祖傳道書斬煞 大唐:投資武則天我成了萬古一帝 李雲龍穿成大宋皇帝?不服就乾 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京城,我擋住了吳三桂和清軍 鐵血1645:從揚州十日開始 被做局後我獲得最強消費返現係統 八零:十歲上山打獵忙,全家幫忙 我哥斯拉,苟在寒武紀進化五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