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洛陽司馬懿府中燭火通明。書房內,司馬懿身著素色便服,指尖輕叩案幾,目光落在窗外——三日前他已收到青雀從柴桑發來的密信,知曉篡改吳蜀密信之事未能撼動聯盟根基,此刻正靜待後續消息。
“大人,青雀的信鴿到了。”侍衛輕步而入,呈上一枚綁著密信的竹管。司馬懿拆開信箋,昏黃的燭火下,青雀的字跡清晰可見:“篡改密信事發,朱然雖怒,然陸遜及時察覺信箋破綻,向孫權陳明原委,吳蜀聯盟暫未生隙。然屬下借商隊采買之機,已摸清東吳沿江防線布防規律,可伺機獻策。”
信中詳細羅列著青雀打探到的情報:東吳柴桑至建業的沿江烽燧,每日辰時、申時各換防一次,換防間隙有半柱香的空窗期;濡須口水師戰船雖多,但夜間錨定後,僅留三艘哨船巡邏,且航線固定;更重要的是,陸遜為支援蜀漢北伐,已抽調荊州半數守軍北上,此刻荊州南部防線空虛,尤以長沙、桂陽二郡守備最弱。
“好一個青雀,雖未破盟,卻探得如此關鍵的邊防情報。”司馬懿撫掌輕笑,隨即召來夏侯玄、鐘會入府議事。
待二人落座,司馬懿將密信推至案中:“二位請看,青雀傳回東吳邊防詳情。如今吳蜀聯盟未破,我軍若硬撼漢中龐統,恐難討喜;但東吳防線有隙,若我軍趁虛偷襲,既能削弱東吳實力,又能迫使蜀漢分兵馳援,可謂一舉兩得。”
夏侯玄俯身看完密信,眉頭微蹙:“大人,東吳水師素來強悍,即便防線有隙,我軍缺乏戰船,如何渡江作戰?況且偷襲之舉若被龐統察覺,他若放棄北伐,回師援吳,我軍豈不是腹背受敵?”
“伯仁多慮了。”司馬懿搖著羽扇,目光銳利,“其一,青雀在信中提及,東吳沿江多有廢棄的漁人碼頭,可容小型戰船停靠,我軍可暗中調集青州、徐州的屯田兵,偽裝成漁民,分批渡江;其二,龐統此刻正專注於攻打陳倉,糧草、兵力皆向關中傾斜,即便知曉我軍襲吳,短時間內也難以抽調大軍回援——等他反應過來,我軍早已拿下荊州南部,站穩腳跟。”
鐘會接過話頭:“大人所言極是。且偷襲東吳有三利:一可斷蜀漢東線援軍,讓龐統陷入孤軍北伐之境;二可奪取荊州南部的糧道,削弱吳蜀兩國的後勤補給;三可在吳蜀聯盟中埋下更深的猜忌,即便此次未能破盟,日後也可借‘蜀漢見死不救’大做文章。”
司馬懿點頭認可,隨即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指向荊州南部:“就依此計。令青雀繼續潛伏,監視東吳動向,伺機策反荊州本地士族;同時傳信青州刺史王淩,秘密打造五十艘小型戰船,偽裝成漁船,囤積於東海郡;再令新城太守州泰,整備三萬兵馬,待戰船就緒,便從廬江郡偷渡,直取長沙。”
“若東吳察覺我軍動向,陸遜回師馳援怎麼辦?”夏侯玄仍有顧慮。
司馬懿冷笑一聲:“陸遜若回師,龐統的北伐軍便少了東線牽製,我軍可令曹爽率關中主力,猛攻陳倉,讓龐統首尾不能相顧。屆時,無論是北伐的蜀漢,還是被偷襲的東吳,都將陷入被動。”
三人商議至深夜,計策既定,鐘會即刻起身草擬軍令,夏侯玄則前往軍營調兵遣將。書房內,司馬懿獨自站在輿圖前,指尖輕撫荊州之地,眼中閃過一絲陰鷙:“龐統啊龐統,你一心穩固吳蜀聯盟,卻不知聯盟的軟肋,早已被我軍握在手中。此番偷襲東吳,定要讓你北伐大計,功虧一簣。”
與此同時,柴桑驛館內,青雀正對著銅鏡整理東吳客商的服飾。他剛收到司馬懿的回信,知曉魏軍即將偷襲東吳的計劃,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窗外,江風呼嘯,仿佛預示著一場即將席卷江東的戰火。而遠在漢中的龐統,此刻正對著陳倉的城防圖沉思,尚未察覺,曹魏的利刃已悄然對準了東吳的軟肋。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