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蜀軍帥帳內,歡呼聲剛落,馬良正捧著各地送來的賀報,與龐統商議下一步攻城計劃。帳外親兵忽然闖入,手中捧著一封成都來的密信,神色凝重:“軍師,丞相緊急書信!”
龐統心中一動,接過密信。蠟封完好,拆開後,諸葛亮熟悉的字跡映入眼簾,開頭一句“壽春雖勝,切勿驕縱”便讓帳內的輕鬆氣氛瞬間消散。
信中,諸葛亮直言:“孫權三失奪壽春之機,心中必生不甘。今蜀軍大勝,勢力橫跨東西,東吳恐成聯盟中弱勢一方,若其覺日後無利可圖,或被曹魏再誘,恐生‘狗急跳牆’之舉——或襲廬江斷我東線,或暗通魏軍夾擊壽春,不可不防。”
他還特意提及:“吳懿雖在廬江設防,然孫權善用水軍,若其趁我集中兵力攻長安,從淮河奇襲壽春糧道,後果不堪設想。望士元速調一支兵力,加強壽春至廬江的糧道守衛,同時遣使者赴建業,重申同盟之利,穩住孫權,使其不敢輕舉妄動。”
龐統捏緊信紙,指尖微微泛白。此前眾人皆沉浸在勝利喜悅中,竟忽略了東吳的潛在威脅——孫權雖暫按兵不動,卻從不是甘心屈居人下之輩,蜀軍越強,他的猜忌與焦慮便越重。
“軍師,丞相所言極是!”馬良湊過來看完信,臉色也嚴肅起來,“若東吳真與曹魏勾結,我們攻長安時便會腹背受敵,壽春的勝利也將付諸東流。”
“即刻調整部署。”龐統當機立斷,轉身對親兵道,“第一,令張嶷從壽春抽調三千兵力,沿淮河布防,重點守護糧道驛站,多設烽火台,遇襲即刻傳信;第二,讓吳懿增派水軍巡邏,封鎖淮河下遊航道,不讓東吳船隻靠近壽春;第三,派參軍鄧芝為使者,攜厚禮赴建業,麵見孫權,重申‘共抗曹魏、平分江淮’的盟約,穩住他的心神。”
親兵領命而去,帳內重歸寂靜。龐統走到輿圖前,手指在廬江、壽春與建業之間反複滑動——諸葛亮的提醒如警鐘,讓他清醒地意識到,北伐之路從無坦途,哪怕暫時勝利,也需時刻繃緊防備之弦。
“孫權若真‘狗急跳牆’,我們該如何應對?”馬良問道,語氣中帶著擔憂。
“若他敢毀約,便讓他付出代價。”龐統眼中閃過銳利,“廬江有吳懿駐守,壽春有趙雲、夏侯霸坐鎮,隻要糧道不失,東吳便掀不起大浪。再說,曹魏剛敗於壽春,短時間內無力與東吳聯手,孫權若貿然行動,隻會孤立無援。”
幾日後,鄧芝抵達建業。麵對孫權的冷淡態度,他從容不迫道:“吳侯可知,蜀軍若敗,曹魏下一個目標便是東吳?今壽春已穩,我軍即將攻長安,若吳侯願繼續同盟,待滅曹魏後,江淮之地可與東吳平分;若吳侯心生異念,不僅失了盟友,還會引火燒身。”
孫權沉默良久,最終點頭同意繼續同盟,卻仍未放棄對壽春的關注,暗中令周泰加強水軍戒備。
消息傳回長安,龐統收到鄧芝的稟報,又看了一眼諸葛亮的書信,心中稍安。他對馬良道:“丞相的提醒及時,我們雖穩住了孫權,卻不可放鬆警惕。傳令全軍,攻長安期間,東線防備一日不可懈怠——勝利未到最後一刻,任何疏忽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帥帳外,夕陽西下,蜀軍士兵們仍在加緊打造攻城器械,卻不知帳內的決策已為東線加上了一道“安全閥”。龐統望著輿圖上的長安,心中清楚——諸葛亮的警言,不僅是提醒,更是讓他在勝利中保持清醒,唯有步步為營,才能真正走向北伐的終點。
喜歡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請大家收藏:()如果是龐統指揮蜀漢北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