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鎮定自若,指揮若定:症狀輕者由師弟師妹處理,重者親自診治;芸娘根據病情配發藥詩方,石頭帶人施以推拿助藥力運行...眾弟子各司其職,忙而不亂。
有個危重患者,高熱譫語。竹茹果斷施以銀針泄熱,芸娘配以《大雅》莊重之詩安定心神,石頭推拿助藥力透達。三人合力,竟將患者從鬼門關拉回。
事後許清安在劄記中記:“甲子年六月,時疫大考。諸弟子各展其長,合作無間。醫道傳承,不在獨善,而在眾誌成城。”
中秋月圓,許清安召集弟子們賞月論道。眾人圍坐院中,品藥茶,誦詩篇,交流心得。
阿寶提出新見:“師父,我發現藥材因采集時辰不同,藥性亦有差異。晨采薄荷清揚,午采則沉鬱...”。
芸娘接道:“正如詩分朝暮之吟,晨詩清新,夜詩深沉。”。
石頭也說:“按摩亦分時辰,晨宜輕柔喚醒,晚宜深沉安神...”。
其他弟子各有心得。
許清安欣然記錄這些新得。他越發覺得,教學相長,弟子們的新見往往能補他思慮之不周。
最讓他欣慰的是,弟子們不僅醫術精進,更難得的是仁心日厚。
有貧苦患者無錢買藥,他們常湊錢相助;有遠道求醫者,他們輪值照應;甚至雨雪之日,他們還上門為行動不便的老人診病。
寒冬裡,有個小弟子問:“師父,我們如此辛苦,為何還要做這些份外之事?”
許清安指指堂上“妙手仁心”的禦匾:“醫者二字,重在後者。無仁心,妙手何用?”
臘月裡,許清安開始讓弟子們參與《藥詩琴佐輔》的編撰。每人分負責若乾條目,收集案例,驗證效果。
竹茹負責“因人篇”,細致記錄不同體質對藥詩的反應;芸娘整理“詩境篇”,辨析各類詩詞的養生功效;石頭主筆“音律篇”,探討音樂與按摩的配合...
眾誌成城,《藥詩琴佐輔》進展神速。許清安審閱弟子所撰條目,常發現新意迭出:有將《詩經》按藥性分類的,有將方劑按詩境歸類的,甚至有將脈象用詩意形容的...
他在總序中寫道:“此譜非一人之功,乃眾智之成。弟子們各獻其慧,使藥詩之道愈發精深。”
除夕守歲,許清安將《杏林劄記》第二卷贈予弟子們。書中詳細記錄每人這一年的成長點滴,優點缺點,進步空間。
竹茹翻看自己的篇章,見寫著:“沉穩有餘,靈動不足。可多學芸娘之巧思。”
芸娘見評:“聰慧過人,然需夯實基礎。當學竹茹之沉穩。”
石頭見語:“手法精妙,卻欠文采。宜補詩書之課...”
每人見評,皆心服口服。原來師父平日看似不言,實則每個人的成長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許清安道:“醫道如登山,各有路徑。重要的是找對自己的路,持之以恒。”
晨光微熹,新的一年又開始。弟子們各就各位,開始一天的診療。竹茹坐堂診病,芸娘配詩方,石頭施推拿...一切井然有序。
許清安在一旁靜觀,但覺欣慰無比。兩年前這些孩子還是懵懂少年,如今已能獨當一麵。醫道薪火,已然相傳。
喜歡我,曆史唯一仙!請大家收藏:()我,曆史唯一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