崎嶇的山地漸漸退去,廣袤無垠的平原出現,其間點綴著蜿蜒的河流與星羅棋布的村落。
這便是高麗南部的全羅道,素有"糧倉"美譽的豐饒之地。
時值春末夏初,萬物生機勃發。
從高空望去,整片大地仿佛鋪開了一幅絢麗的畫卷。
剛剛插下的秧苗在水田中泛著嫩綠的光澤,如同一塊塊精心雕琢的翡翠;
阡陌縱橫的旱地裡,桑麻茁壯,粟麥青青,在陽光下閃爍著生命的光彩;
遠處的山坡上,層層梯田如碧玉台階般蜿蜒而上,農人身影點綴其間,宛如畫中景致。
村落星羅棋布,白牆黑瓦的屋舍在綠蔭掩映下若隱若現。
炊煙嫋嫋升起,與天際的雲靄相接,構成一幅寧靜祥和的田園圖景。
許清安示意白鶴在一處溪流潺潺的林邊空地降落。
他欲親身感受這南國獨特的風土人情,便收斂周身氣息,如尋常遊學士子般,信步走向不遠處一座規模頗大的村落。
還未走近,便聽得陣陣歡快的樂聲隨風傳來。
循聲而去,但見村口開闊的場地上,正在舉行一場熱鬨非凡的農樂舞。
十二名身著彩衣的壯年男子頭戴各式戰笠,腰係五色絲帶,隨著激昂的鼓點與嘹亮的嗩呐聲踏地而舞。
他們手持長鼓、小鑼、笛簫等樂器。
時而模擬耕田插秧的動作,時而做出收割打穀的姿態,每一個舞步都充滿了力量與韻律。
為首的舞者尤為引人注目,他頭戴一頂裝飾著長長雉雞翎的帽子,手持一麵繪有太極圖案的大鼓。
邊擊邊舞,步伐雄健有力。
圍觀的村民裡三層外三層,隨著節奏拍手叫好。
幾個頑童模仿著大人的動作,在人群外圍蹦蹦跳跳,引得眾人陣陣歡笑。
許清安靜立一旁觀看,注意到這南原的農樂舞與北地所見頗為不同。
舞者們的衣衫色彩更為鮮豔明快,以朱紅、寶藍、明黃三色為主。
衣襟和袖口都用金線繡著精致的雲紋和花草圖案。
他們的舞步雖顯粗獷,卻暗含天地韻律,仿佛與腳下這片肥沃土地的脈動相呼應,展現出農耕文明特有的生命力。
離開喧鬨的舞場,許清安信步向村落深處走去。
路過一處掛著"鄉校"牌匾的雅致院落,聽得裡麵傳來琅琅讀書聲。
透過半開的木門,可見二十餘名身著整潔儒服的學子正襟危坐,跟著一位須發花白的老先生誦讀書籍。
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青石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空氣中飄著淡淡的墨香和檀香。
許清安駐足片刻,想起高麗雖以佛教立國,但儒學亦為治國之本,在這偏遠鄉間竟也有如此濃厚的書香氣息,可見文教之盛。
繼續前行,便到了村中的集市。
這裡更是另一番熱鬨景象。
青石板鋪就的街道兩旁,攤位鱗次櫛比,叫賣聲、議價聲此起彼伏。
賣布匹的婦人將各色麻布、綢緞展開,在陽光下泛著柔和的光澤;
賣陶器的老漢麵前擺著各式瓶罐碗碟,其中幾隻青瓷花瓶釉色瑩潤,隱隱透著高麗青瓷特有的翡色,堪稱精品;
賣山貨的攤位上,新采的蘑菇、山野菜散發著泥土的芬芳,還有曬乾的藥草散發出獨特的清香。
許清安在一處布置雅致的茶攤坐下,要了一碗當地特產的柚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