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的學習生活緊張而充實,對於林峰和他的骨乾們而言,每一天都充滿了新的衝擊與收獲。他們不僅係統學習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雖然此時尚未完全成文,但相關思想已在講授)等光輝著作的精髓,還深入研討了遊擊戰爭的戰術原則、軍隊政治工作方法、根據地建設等實用課程。
林峰在完成自身學習任務的同時,也應邀進行了數次戰術講座。他將自己豐富的實戰經驗,與在抗大學到的理論相結合,講解更加透徹,分析愈發精辟。他主講的“山地迂回與突襲”、“險要地形的工兵運用與突破”、“多來源部隊的整合與指揮”等專題,因其極強的實踐指導性,在學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甚至連一些抗大的教員也慕名前來聽講。林峰的名字,不僅在戰鬥部隊中響亮,在最高軍事學府中也開始被視為兼具實戰功勳與理論潛質的優秀指揮員。
一次課後,林峰與趙剛、秦峰等人沿著延河散步,交流學習心得。
“司令員,”趙剛感慨道,“聽了總部首長們對全國戰局的分析,再回想我們支隊的情況,我感覺視野開闊了許多。以前隻盯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現在明白了,我們每一場局部戰鬥,都是全國抗戰這盤大棋上的一子。”
秦峰也接口道:“是啊,老講遊擊戰、運動戰,現在總算弄明白了什麼時候該鑽山溝,什麼時候該攥緊拳頭打出去!這學,上得值!”
林峰默默點頭,目光望向遠方連綿的土塬,沉聲道:“收獲確實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這些學到的東西,帶回去,用到我們支隊的建設上。我們這支隊伍,底子有了,規模也有了,現在缺的就是這股‘魂’,這種基於深刻理論認知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回去之後,我們的整訓要更上一層樓,不能停留在‘練’的層麵,要深入到‘教’和‘悟’的層麵。”
就在林峰等人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革命理論與戰略思想的同時,留在支隊的政委徐翰文也並未閒著。他嚴格按照支隊黨委和林峰臨走前商定的計劃,繼續深入推進部隊的整訓工作,並特彆注重將初步學習到的統一戰線理論和政治工作方法運用到實踐中。
他組織政治乾部編寫了更加係統的政治教材,針對不同來源的官兵,進行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對老紅軍,強調適應新形勢,克服可能存在的驕傲自滿和輕視政治工作的傾向;對新參軍的知識青年和工農分子,著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階級啟蒙;對那些收編和轉化過來的原國民黨軍官兵,則耐心講解我軍的性質、宗旨和紀律,消除其疑慮,培養其革命主體意識。
徐翰文還大力推動文化學習,提出了“一天識三字,半年脫文盲”的口號。各連隊的學習氛圍空前高漲。同時,他積極協調與邊區政府和當地群眾的關係,組織部隊大規模開展助民勞動,進一步鞏固了軍民魚水情。在他的主持下,支隊的政治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效,部隊的凝聚力、戰鬥力穩步提升,為即將到來的重大轉變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和群眾基礎。
數月時光倏忽而過。當陝北高原的冰雪逐漸消融,柳枝抽出新綠時,林峰等人完成了在抗大的第一期進修,帶著滿滿的收獲和更加宏大的藍圖,返回了陝甘支隊駐地。
支隊司令部為他們的歸來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歡迎會。林峰、徐翰文這兩位軍政主官的手再次緊緊握在一起。
“老徐,辛苦了!部隊的麵貌,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林峰看著駐地井然有序、官兵精神飽滿的景象,由衷地說道。
“司令員,你們學成歸來,才是給我們帶來了最寶貴的財富啊!部隊就等著你們回來,注入新的思想和動力呢!”徐翰文笑著回應。
當晚,支隊黨委召開了擴大會議。林峰首先詳細傳達了在抗大的學習心得和黨中央的最新精神。他結合支隊實際,提出了一係列新的整訓和建設構想:
第一,推行“層級教學”,將抗大模式“支隊化”。以支隊現有教導隊為基礎,成立“陝甘支隊隨營學校”,由林峰親自兼任校長,徐翰文兼任政委,趙剛等骨乾擔任教官。分批輪訓全支隊排以上乾部,課程設置參照抗大,重點學習毛主席的軍事思想、遊擊戰術、政治工作方法和文化知識,務必使基層指揮員的理論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第二,開展“戰例研討”,促進經驗到理論的升華。組織各級指揮員,尤其是經曆過長征和支隊曆次戰鬥的老兵,係統總結烏蒙山回旋、巧渡金沙江、臘子口戰鬥、草地行軍等經典戰例的成功經驗和教訓,編寫成支隊自身的戰術教材,用於教學和研討,讓實戰經驗轉化為可複製、可傳承的集體智慧。
第三,強化“參謀作業”,提升正規化建設水平。林峰深感未來大兵團作戰離不開高效參謀體係的支持。他要求趙剛牽頭,從部隊中選拔一批有文化、有實戰經驗、頭腦靈活的年輕乾部,組建和強化支隊、師兩級參謀班子,係統學習偵察、通信、作戰籌劃、後勤保障等業務,改變過去“指揮員一拍腦袋”的粗放模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第四,深化“政治整軍”,確保部隊絕對忠誠可靠。在徐翰文已有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黨的絕對領導,純潔內部,特彆是加強對新編部隊和轉化官兵的考察與教育。同時,大力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教育官兵明確“為誰扛槍、為誰打仗”,準備好在改編後,既要英勇打擊日寇,又要靈活應對國民黨頑固派的摩擦。
第五,擴充“特種分隊”,適應未來作戰需求。鑒於對日作戰的特點,林峰決定在原有騎兵、工兵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偵察、爆破、通信等特種分隊的建設和訓練,甚至開始摸索組建小規模、具備初步攻堅能力的“尖刀連”,配備集中使用的自動火器和爆破器材。
這一係列宏大的計劃,得到了支隊黨委成員的一致讚同。大家摩拳擦掌,準備大乾一場。隨後的日子裡,陝甘支隊這片原本就熱火朝天的土地上,學習與研究的風氣更加濃厚。窯洞裡,指揮員們圍著沙盤激烈爭論;操場上,新的戰術動作反複演練;識字班裡,讀書聲更加響亮;隨營學校的第一期乾部輪訓班也正式開班,林峰親自上了第一課。
這支已經頗具規模的部隊,正在經曆一場由內而外、由經驗型向理論結合實踐型的深刻蛻變。林峰站在隨營學校的講台上,看著台下那些求知若渴的年輕麵孔,仿佛看到了這支隊伍更加光明的未來。他知道,他們正在搶時間為全麵抗戰做準備,當國家和民族召喚的那一刻,這支經過思想淬火、戰術磨礪的鋼鐵雄師,必將以全新的姿態,義無反顧地衝向抗日最前線,用勝利來踐行對黨和人民的忠誠。而關於部隊改編的具體方向和自己的職務安排,他相信黨中央自有通盤考量,他隻需恪儘職守,將眼前的隊伍帶好、練強。
喜歡風起贛南請大家收藏:()風起贛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