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聖上是真疼愛他這個弟弟啊,最近靖江王死了,而他沒子嗣,所以他名下的土地就成了周邊藩王眼中的肥肉,一個個爭著搶著上書要,結果聖上直接把土地全都賞給了蜀王,真是天降餡餅啊。我看過那些地契,有五千頃,加上蜀王府原有的,一共足足有四萬多頃!這還沒算自己名下被額外賞賜的和蜀王妃的嫁妝裡的。四萬頃,比北京市區都大。這每年的地租得有多少錢啊!”——李華《世子升職記》
李華嘗了段福的手藝,竟比王府的廚子還好上一兩分,於是就說:“段福,換個名吧,就叫段煒吧。”說完就給了他一個蜜餞。段煒拿到後,趕緊磕頭謝恩。
這時,詹塗焉手捧一盞青瓷碗款款而來,碗中雪梨銀耳羹晶瑩剔透,還冒著絲絲熱氣。“殿下用些羹湯潤潤喉罷。”她輕聲說著,將瓷碗輕輕放在案幾上。
李華接過碗勺,舀了一勺送入口中,頓覺清甜沁心。“焉兒的手藝越發精進了。”他笑著稱讚,卻不小心讓一滴羹湯順著嘴角滑落,正巧滴在錦袍上。
“哎呀!”詹塗焉連忙取出繡著並蒂蓮的絹帕,俯身為他擦拭。她指尖隔著帕子輕觸李華的下頜,嗔怪道:“多大人了,喝個羹湯還像孩子似的。”語氣雖帶著責備,眼角卻含著笑,手上的動作更是輕柔至極。
李華早就習慣詹塗焉的嘮叨,一口喝完以後,趕緊和張恂說繼續。張恂對著太監們喊道:“還有沒有拿手的本事,世子殿下的蜜餞可就剩一個了。”
詹塗焉也來了興趣,問李華在做什麼。李華隻是說是身邊缺人,多挑幾個人做事,詹塗焉這才想起,自己已經好幾天沒看見郭晟了,於是就問李華郭晟去哪了?
李華恨不得給自己兩耳光,但隻能硬著頭皮解釋說:“郭晟回老家取他父親遺物去了,聽說挺重要。”好在詹塗焉也沒起疑,隻是“哦”了一聲,然後就和李華一塊看“才藝”。
可接下來的太監們的表現都不儘人意,一直全看完都沒把蜜餞交出去。詹塗焉卻說是李華太過挑剔,李華也覺得有些道理,而他已經找了五個,也夠了。於是站起來說:“既然如此,那就留他們五個吧,你們都回去吧。”
李華說完扭頭就要回屋,剛到門口,就聽見栗嵩在催趕一個不願意走的小太監,栗嵩正扯著那小太監的胳膊,滿臉不耐煩地罵道:“你這小崽子,聽不懂人話嗎?讓你走還賴著不走,是不是找揍!”那小太監死死扒著門框,什麼話也不說。李華停下腳步,轉頭看去,隻見這小太監身形瘦小,臉上帶著幾分倔強和惶恐。栗嵩見李華回頭,立刻鬆開小太監,躬身道:“殿下,這小崽子不懂規矩,賴著不肯走,擾了殿下清淨,我這就把他弄走。”
李華走上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小太監,輕聲問道:“你為什麼不肯走?”小太監撲通一聲跪下,磕著頭說:“殿下,我聽聞您仁義寬厚,是個好主子,也想在您身邊伺候。而且,奴婢有一個...”
李華打斷了他,覺得這小太監倒是有些膽識,便說:“行吧,你暫且留下,若做得不好,一樣趕你走,以後你就叫畢祺吧。”小太監大喜,連忙謝恩,栗嵩在一旁撇了撇嘴,卻也不敢再說什麼。
李華剛準備要走,忽然想起剛才自己打斷了畢祺,於是端起茶杯問畢祺:“我剛才打斷你了,你有什麼話就繼續說。”
畢祺恭敬地磕了一個頭說道,換了個人似的說道:“啟稟世子殿下,奴婢發現,每次奴婢燒水時,都會
“都會發現燒水時,水沸騰後會產生一股很大的力量,能把壺蓋頂起來。奴婢想這力量說不定能用來做些事,就像……能推動一些東西。”
眾人聽完,都強忍笑意,詹塗焉身邊的翡翠最先忍不住,“噗嗤”一聲先笑出聲。詹塗焉盯了她一眼,然後扭頭看向李華,卻發現他驚得說不出話來,仿佛是看到什麼不可思議的東西一般。但他隨後說的話更是讓所有人匪夷所思,“以後畢祺什麼都不用乾,隻研究這個,而且隻聽我一個人的話,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誰都不能阻攔。”
喜歡世子去哪了?請大家收藏:()世子去哪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