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灝抬眼,目光筆直撞向太後,“太康門一開,天下人隻見‘新君奉天而來’;東安門一入,史筆便書‘皇子嗣位’。若強令世子殿下走東安門,反顯得朝廷刻意強調之名,恐傷天家親情。”
殿中靜得能聽見火盆內鬆柴“嗶剝”一聲爆響。
蕭時中半闔著眼,似睡似醒;吳伯宗屏息攥笏,指節發白。
太後指尖緩緩撥動腕上沉香木佛珠,一粒,兩粒……驀地停住。
“蕭首輔?”她側首,聲音不高,卻讓整個暖閣的氣壓陡然一沉。
蕭時中這才睜開一線,拂袍出班,語調溫吞,卻句句帶鉤:
“臣附議薛尚書之斷,惟補一句——
太康門可走,但須讓蜀世子殿下自己先請‘皇太後懿旨’,再開中門。
如此,則勢在他,名在朝廷;史官下筆,也隻剩‘奉太後詔入’五字,斷無‘擅闖’之嫌。
臣請太後即刻降一道口諭:
‘允世子以嗣君禮進,然必經大明門跪迎梓宮,奉先帝幾筵,行大祭一拜,再受百官朝。’
一則全了他‘繼統不繼嗣’之議,二則全了朝廷‘孝子慈孫’之禮。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太後聽完,不置可否,目光越過二人,落在吳伯宗臉上:“吳卿家?”
吳伯宗一個激靈,連忙出班,聲音卻還有些發顫:“臣……臣以為首輔大人老成之謀,兩全其美。”
太後深吸一口氣,佛珠在掌心“啪”地合攏。
“好。”
她抬手,老太監立刻捧來黃綾與朱墨。
“擬旨——”
黃綾展開,太後一字一句,聲如碎玉:
“皇帝嗣位,天命所歸。蜀世子拓跋燾,係仁宗睿皇帝之孫、先皇帝同氣之侄,以《祖訓》‘兄終弟及’之義,即日允其以天子儀仗由太康門入,跪迎梓宮,祭先帝於幾筵前,畢,受百官朝。——欽此。”
寫罷,她取璽,重重一按,朱油四濺。
蕭時中雙手捧旨,俯首領命。
薛灝與吳伯宗對視一眼,同時撩袍跪倒:
“太後聖明!”
待所有人走了,太後才對老太監說道:“燾兒那孩子,無論從哪個門走,怎麼論都要叫哀家一聲皇祖母,隻是他這般性情,總歸不好,我這個做祖母的,總要為他鋪得平穩些。”
老太監安慰道:“太後放心,蜀世子定不會辜負您的良苦用心!”
太後似乎是得到安慰,又頗為悲涼的感慨道:“哀家為仁宗爺生了兩個兒子,沒想到最後陪在哀家身邊的隻剩下燾兒了!”
一日失二子的痛苦依舊讓這位太後久久不能釋懷。
窗外,五更鼓聲隱隱滾過城頭;夜色最深處,一縷魚肚白正悄悄爬上太康門巍峨的飛簷。
喜歡世子去哪了?請大家收藏:()世子去哪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