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端坐不動,麵沉如水。
他等周德威說完,才冷冷地開口,聲音不大,卻字字誅心:“周將軍,你看錯了狼。”
他霍然起身,目光掃過階下眾將:“睜開你們的眼睛看看!真正的狼,是盤踞在北方的契丹!耶律阿保機吞並諸部,虎視中原,其勢已成燎原。吐蕃遠在西陲,與我等隔著大漠戈壁,即便有異心,也難成氣候。可一旦讓他們倒向契丹,我河西走廊將腹背受敵,再無寧日!”
他一掌拍在帥案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
“與其將一個潛在的盟友推向真正的敵人,不如將他牢牢綁在我的戰車上!用吐蕃的戰馬,去對付契丹的鐵騎;用吐蕃的力量,去牽製黨項和回鶻。這,才是上策!”
一番話擲地有聲,殿內鴉雀無聲。
周德威雖然依舊憤懣,卻也一時語塞,找不到反駁的理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解決了內部的異議,李昭深知,還有一道坎必須邁過——遠在晉陽的父親,晉王李克用。
當夜,李昭摒退左右,親筆修書。
他沒有談及自己的雄心壯誌,而是以最樸素、最懇切的言辭,向父親剖析了整個天下的局勢。
他詳細闡述了契丹的威脅,以及利用吐蕃構建西部戰略屏障的必要性。
信中寫道:“……吐蕃如一柄無主之刃,與其棄於荒野,任由契丹拾取來傷害我們,不如由孩兒將其握於手中,用以拱衛我大唐西陲。此非引狼,實乃馴狼為犬,以禦真狼也……”
信使快馬加鞭,數日後帶回了李克用的回信。
信中沒有長篇大論,隻有一個蒼勁有力的字——“可”。
李昭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父親的默許,為他掃清了最後一道障礙。
十日後,涼州城外,旌旗招展。
李昭與赤鬆讚在一座新築的高台之上,正式簽署了《西陲通商盟約》。
盟約規定,雙方在涼州、鄯州等地開設互市,交換所需;吐蕃有義務協助李昭,牽製黨項與回鶻的軍事行動;雙方共享關於契丹的情報;李昭則承認赤鬆讚所代表部族的地位,並在必要時提供軍事和物資援助。
當李昭用朱砂筆在盟約上寫下自己名字的最後一劃時,日光正盛,金色的光芒灑在盟書的絲帛上,仿佛預示著一個全新格局的開啟。
西部的邊防線,在這一刻,前所未有地穩固。
他甚至已經開始構想,有了穩固的西部作為後盾,他該如何騰出手來,專心應對東方的威脅。
赤鬆讚同樣心潮澎湃,這份盟約,是他和他部族未來的希望。
他鄭重地收起盟書,對著李昭深深一揖。
然而,就在這誌得意滿,萬眾歡呼的時刻,一名塵土滿麵、甲胄上還帶著血跡的傳令兵,瘋了似的衝開人群,跌跌撞撞地撲到高台之下。
他高舉著一個用火漆封口的竹筒,聲音嘶啞而急促,幾乎劃破了長空——
“報——!大王!遼東八百裡加急軍情!”
李昭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遼東?
那是他防禦體係的最東端,與契丹的核心腹地隔海相望,一向被認為是次要方向。
為何會有如此緊急的軍情傳來?
他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親手接過那冰冷而沉重的竹筒。
就在他指尖觸碰到火漆封印的那一刻,他仿佛聽到了一聲來自遙遠冰封之海的絕望呐喊。
一場他從未預料到的風暴,正在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向,悄然成型。
喜歡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請大家收藏:()魂穿五代,我占壽州為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